APP下载

对语言思维与中西文化的比较

2014-08-07李艳华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语言思维

收稿日期:2014-03-22

作者简介:李艳华(1972-),女,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讲师,学士。(广东 佛山/528237)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逐步加强,中西交流日益密切,语言、思维及中西文化也成为一大探究热点。本文以萨皮尔—沃尔夫假设为理论依托,对中西语言、思维进行对比,并对中西文化差异在思维模式上的体现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语言;思维;中西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023-03随着改革开发的逐步深入,世界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中西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中西语言、思维及文化成为热点课题,并取得一系列瞩目成果。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的根本目的在于透过中西文化差异的外表,从语言及思维这一根源入手,准确把握导致中西文化差异的本质,从这一层面分析,中西文化对比问题可以归结为语言及思维维度。

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中西文化差异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语言与思维关系问题。一直以来, “先有语言还是先有思维”?“到底是语言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语言”?这些问题都是语言研究领域探讨的热点课题,不同学者分析问题的角度研究方法及对象的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存在差异。谈到语言与思维,就不得不提及著名的“萨皮尔—沃尔夫假设”。萨皮尔—沃尔夫假设主张语言决定思维,同时也限制思维模式;语言影响思维及认知。

(一)中西语言形式对思维的影响

中西文字起源不同。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字形能够引发有关汉字含义的联想,所以,汉字对于形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英语是由英文字母组合而成,字形和含义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主要是借助语法逻辑表达思想,所以,只有通过从定义到推理的一系列的思维过程才能明确概念,而在此过程中,主体抽象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

中西语言结构存在区别。从归属角度分析,汉语应归入汉藏语系范畴,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范畴;从结构角度分析,汉语相对松散,一句话中使用关联词的频率较低,主要是借助意义连贯性表达通顺且完整的语义;而英语结构相对紧密,句中会大量使用关联词,主要是借助关联词组建起完整的语句。由此不难看出,英语语言结构体现分析思维模式:His fears almost persuaded him that these remarks were put forth in his hearing as “feelers”(看到满地的鲜血,他顿时吓得晕了过去)。在这个句子中,英语语用习惯中,结构缜密,用了that来连接,这里这个连接词不仅仅是助词的作用,也有因为的意思。而在中文中,对于这个句子的翻译也可以看出,不需要任何的因果助词,依然可以变现出关联性,可见在汉语中,关联思维是普遍存在的,并不刻意强调。

(二)中西语言习惯对思维的影响

中西语言习惯对思维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复合句语序。英语与汉语相比较而言,前者更加关注形式,追求语句在结构上的严密性,所以,在复合句的语序方面,英语当中主要是由谓语动词充当核心,借助一系列的关联词实现语句其他成分与主谓结构的有效衔接,最终表现为以中心词为核心,从内向外扩展的结构形式;与此不同,汉语更加注重意义,在复合句语序安排上,主要是以时间及事物发展过程为依据,以语句形式及其所表达的内容之间相吻合为主要追求。英语与汉语在复合句的语句安排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从本质上讲,就是英语当中分析及逻辑思维与汉语当中直觉思维的直接反映。举例来说明,比如:He was filled with amazement and terror by this aspiration of a horse man in the sky.(A Horseman in the Sky) At the same time he was filled with dread.The very ticking of the clock filled us with alarms.汉语可以翻译为:她马上就听见一阵骚动和一阵叫喊传来,心中充满了恐惧。她满怀莫名的恐惧,很怕眼睛上的水会暂时挡住了视线。依然害得他满心恐惧。如果按照正常的汉语,则表达为她听到了一阵骚动和叫喊,心中充满了恐惧,这种恐惧源自害怕泪水会挡住视线,这也就充分说明了在复合句的表达方面,汉语更加注重意译。

第二,叙事顺序方面英汉差异主要是:英语不论是叙事还是对某一事物进行阐述,通常遵循先特殊再一般、由个体到整体、由小到大的顺序,这其中所体现的就是分析性思维模式;而汉语当中,叙述及事物阐述通常是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从大到小的顺序,这其中所体现的是发散性思维方式。

第三,语态使用方面,在英语当中,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无所谓轻重,句子主语并不受限于人称;而汉语当中主要是以主动语态为主,即使是被动句也一般通过主动形式表达,并且句子中一般由人称主语充当主语。通过英汉语态使用方面所存在的差别,可知在思维方式上,英语关注逻辑及客观思维,而汉语则关注主动思维。

二、中西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的关系

·职教方略·对语言、思维与中西文化的比较有关文化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达二百余种,其中以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的定义最具代表性,即文化是一种设计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其他从社会上习得的能力及习惯。

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美国语言学家C·克拉姆契认为,语言是对文化现实的表达,语言和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美国人类学家E·撒皮尔也主张,脱离了文化的语言无法存在。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予以展示。对于一个民族而言,都拥有自己所创造出的文化及精神财富,拥有特有的思维、生活、习惯及道德观念,这些都借助语言予以展示,并广泛传播开来。每个民族的语言及文化都具有自身专属的表现方式,展示出本民族所特有的历史、风俗。宗教信仰等,同时也是思维及行为模式的直接体现。

中西语言是导致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文化差异的各种具体表现,大部分都可以归结为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中西方思维及文化差异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东方人追求全局性及整体性,西方人关注个体性;东方人在思维上注重同,而西方人在思维上则是以异为关注焦点;东方人重义轻利,西方人严格遵守原则;东方人在情感表达上比较含蓄和间接,而西方人通常会直接地展示自己内心情感。

从本质上讲,导致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出现不同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各自民族发展过程中,通常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采用自身习惯的思维模式分析和看待问题。G·霍夫斯第坦德也赞同中西方在思维模式上存在较大的不同,东方人习惯于感性思维、遵循自身直觉;而西方人更加注重理性思维;东方人一般以道德作为思维标准,西方人通常以科学作为思维标准;东方人的思维遵循曲线轨迹,西方人思维遵循直线轨迹。正是由于东西方在思维模式上所存在的上述差异,最终导致行为方式上的区别。

学者们所提出的因自觉或不自觉的采用固定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最终导致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思维模式上的区别最终造就了行为方式的不同等观点当中,固定的思维模式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的最终来源是什么,根据著名的撒皮尔—沃尔夫假设中所提到的,语言对思维具有影响和决定作用,可以推导出,语言上的差异是导致固定思维模式以及不同思维模式的最终原因,换句话说,中西方语言上所存在的区别是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

三、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及思维上的体现

(一)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体现

语言是文化载体,不同的语言所展示出的文化也必然存在区别。英语术语印欧语言范畴,属于形态语言,表现为丰满的形态,注重形式上的统一性、严密性;通常是借助关联词及层次来对结构关系予以把握,所以,一般可以采取静止方式对西方语言进行分析;汉语不同于英语,属于意合语言范畴,形态成分并不会对语言成分造成束缚性影响,语言成分主要是借助提取意义支点的方式予以整合,结合语境及语感来把握语义。

在汉语当中,句子并不受主谓结构框架的束缚,也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差异,不管是动词短语也好,名词结构也罢,都可以连用。对于较为复杂的意思,汉语当中的句与句之间通常是按时间顺序或事物逻辑顺序进行安排,句子结构呈线型。句法层次上,中西文化差异也有所表现,汉语表现为“流水句”式而英语则以复合句为突出特点,呈现出树型空间构造。除此之外,中西文化差异在语篇上也有所表现。

(二)中西文化差异在思维上的体现

思维的一大重要工具就是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也必然存在区别,思维方式的不同是导致文化及语言差异的主要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推崇“天人合一”。关于此,《孟子·尽心》中谈到,“尽心,知性,知天”;《孟子·告子上》中也有“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心性是天赋的,因此知性也就是知天。这是关于天人合一的最早阐述。在此之后,朱熹、王阳明以及王夫之等哲学家也对“天人合一”有所见解。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天 (宇宙、 自然及其规律 )与人 (人类行为和社会准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二者间存在和谐统一的关系,分析事物注重整体性及全局性,先借助主观知觉对事物整体有个模糊的认识,进而把握内在本质及规律;属于典型的直觉思维模式,此种思维方式给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医学、宗教等方面都带来了重要影响。

西方文化主要是在进行民族开拓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注重个性化及创造性,西方文化强调“天人相分”,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是可以分割的,推崇个人独立性及主体性作用,受此影响,西方思维方式注重进行逻辑分析、注重科学与理性、注重分析与实证,通过逻辑思维、分析推理掌握事物本质及规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造就了西方思维方式理性和分析性、实证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最终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语言与思维之前存在密切联系,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结构以及思维模式上均有所体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中西文化比较之源,中西文化比较的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中西语言以及各自语言对自身使用者思维的影响问题。

参考文献:

[1]孙瑜.从语言到文化——浅析中西文化差异的成因及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3(2).

[2]蔡慧红.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J].福建教育,2013(9).

[3]马生虎,唐丽玲.思维差异对中西方语言表达的影响[J].学术探索,2013(5).

[4]万明子.国际化和多元化背景下的翻译研究——首届国际中西文化比较研讨会侧记[J].中国翻译,2013(11).

[5]张晶薇.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与解析[J].芒种,2013(4).

[6]赵智广.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与跨文化交际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 (12).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语言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语言是刀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如何克服语言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