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视角下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研究
2014-08-06高春凤
高春凤
摘 要:作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重要场域的公共文化资源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改革开放深入过程中面临很多挑战,如有限的文化资源及使用、社区多元群体的不同需要、社区的封闭等。基于社区居民多元文化需求的调研,提出以社区居民需求为本、公众参与、社区开放以及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等规划路径实现和谐社区的构建。
关键词:需求;公共文化资源;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219-04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资源是社区公共领域的一种形式,是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重要场域,是文化活动和各种社会关系构建所依托的载体。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社区的发展和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不同阶层构成的异质性社区所引发的多元需求及文化冲突、社区人口增多以及流动性增加带来社区成员的不安全感、高层住宅和狭小的公共空间使居民交往减少给社区共同体建设带来诸多困难、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的是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传统城市社会学认为城市生活的特征是由空间、文化等因素决定。所以,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资源不仅影响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是和谐城市社会构建的基础。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服务主体是社区居民,城市社区的人口构成决定了社区文化空间资源建设要满足多元的社区需求。本文以北京市某街道为例,通过26个社区520名社区居民对公共文化资源需求的调查,探讨需求视角下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实现的路径。
一、社区文化公共文化资源使用现状
社区公共文化资源文化的构成:(1)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会所)包括:文化康乐设施(多功能影视厅、文娱艺术、康乐健身活动)、图书阅览科技活动设施、老年人活动设施、青少年之家;(2)体育场包括环形跑道运动场,建筑与室内场馆;(3)文化广场包括户外健身场地、集会、露天表演、救灾场所等。调查显示(见表1):有41.8%的居民表示会使用文化资源,其中经常使用的为23.6%,18.1%的居民表示只有周末会使用。差不多58.3%的居民表示不经常使用文化资源,除了有些居民表示没有时间外,总结原因主要有三:一方面大多数居民认为文化体育设施不够用,都是些老人和孩子在用,适合年轻人的不多;另一方面很多居民表示现有的一些文化资源形同虚设,如阅览室书籍少而陈旧、硬件设施缺少维护等;三是很多文化资源都是针对社区老年人的,适合其他群体的比较少。
表1 文化资源使用情况(单位:%)
二、社区居民对文化资源的需求
有关文化资源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06人次选择了室外活动场所,占调查人数的78.1%;268人次选择了室内活动室,占调查人数的51.5%;有258人次选择了增加体育设施,占调查人数的49.6%。社区居民将相关文化资源按需求的程度排序,分别为室外活动场所、室内活动室、图书室、娱乐设施、体育设施和健身房。从文化资源的需求结果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尤其是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方面的活动,因此,社区居民对室内外活动场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急需对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和活动室的增设。
(一)不同性别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下页表2)
第一,室外活动场是男女居民选择比例最高的公共文化资源。总体来说,女性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27.9%、社区体育设施17.6%、社区室内活动室16.4%;男性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27.8%、社区室内活动室19.3%、社区体育设施17.1%。
第二,用性别变量和文化体育设施、最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所需设施等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对室外活动场、社区图书室、社区体育设施以及社区健身房等方面的需求没有差别,差别较为明显的是:社区室内活动室的需求——女性16.4%,男性19.3%;社区娱乐设施的需求——女性15.2%;男性13.9%。
(二)不同年龄居民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表3)
第一,社区室外活动场是不同年龄段居民选择比例最高的公共文化资源。总体来说,年龄小于18岁的居民年对文化资源需求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25.7%、社区娱乐设施18.8%、社区室内活动室18.1%;19~39岁居民对文化资源需求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27.8%、社区体育设施18.3%、社区室内活动室17.5%;40~59岁居民对文化资源需求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27.4%、社区体育设施18.3%、社区室内活动室17.7%;60岁以上老年居民对文化资源需求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27.6%、社区室内活动室19%、社区体育设施15.6%。
第二,青少年偏重社区娱乐设施,中青年偏爱体育设施,老年人偏爱社内活动。年龄差别相对来说有差异的选项分别为:娱乐设施——18岁以下青少年18.8%,60岁以上的老年人12.8%;体育设施——19~39岁,40~59岁的居民分别为18.3%、青少年和老年人分别为15.3%和15.6%。
(三)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表4)
第一,室外活动场是选择最高的公共服务设施。总体来说,当地居民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27.4%、社区室内活动室18.1%、社区体育设施17.3%;流动人口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29.4%、社区室内活动室17.2%、社区体育设施17.8%。
第二,相比较而言,当地居民更偏爱室外活动室和室内活动室;流动人口比较偏爱室外活动场所和社区体育设施。用是否为当地居民变量和文化体育设施、最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所需设施等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发现不同居民对体育设施、社区图书室、社区体育设施以及室内活动室等方面的需求没有差别,略有差别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所的需求——当地居民年27%,流动人口29.4%;社区娱乐设施的需求——当地居民14.4%;流动人口15.6%;健身房当地居民9.3%,流动人口7.2%。endprint
(四)不同职业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表5)
第一,室外活动场所选择比例最高。机关干部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所27.7%、社区体育设施20.3%、社区图书室18.8%;企事业单位职工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8.9%、室内活动室18.9%、社区体育设施17.6%;个体经营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8.6%、社内活动室和体育设施均为17.5%;外来务工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8.7%、室内活动室18.6%、社区体育设施16.7%;学生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5.8%、室内活动室和娱乐设施均为18.2%;下岗工人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内活动室、室外活动场所和体育设施均为20.8%;离退休人员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6.3%、室内活动室18.6%、社区体育设施17.8%;自由职业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30.2%、室内活动室16.8%、图书室和体育设施均为15%;其他职业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所23.3%、体育设施18.6%、室内活动室和娱乐设施均为16.3%。
第二,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下岗职工需求室内活动室,而机关干部却需求不大;自由职业者更需求室外活动场所,而下岗工人则相对需求较小;机关干部对社区图书室的需求最大,其他职业者较小;学生对社区娱乐设施的需求最大,个体经营者对娱乐设施的需求相对较小;下岗工人和机关干部队社区体育设施的需求最大,自由职业者对娱乐设施的需求相对较小;其他职业者对社区健身房的需求较大,企事业单位职工需求相对较小。
(五)不同文化程度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表6)
第一,室外活动场选择比例最高。不同文化水平对社区文化体育设施需求的前三排位情况:初中以下——室外活动场26.7%、室内活动室18.7%、社区体育设施17.6%;高中或中专——室外活动场29.1%、室内活动室18.8%、社区体育设施18%;大专——室外活动场28%、室内活动室18.3%、社区体育设施17.2%;本科及以上——室外活动室27.4%、室内活动室18.2%、娱乐设施和社区体育设施均为15.1%。
第二,相比较而言,本科以上者较为需求社区图书室,其他项目差别不大。
三、需求视角下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的实现路径
(一)以社区居民需求为本的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规划需要根据社区构成特点并在评估社区居民多元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实现城市社区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一是社区居民逐渐从低层次的生存需求向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发展,原来社区的公共文化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较高层次的需求,出现文化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短缺。二是城市社区成员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如出现下岗工人,自由职业者,同时老年人增多,流动人口增多,不同的群体构成对公共文化资源的需求不同。三是“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由单位文化向社会文化建设的转变,更强调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政府也从经济效能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规划既要满足大多数人目前社区生活中需求,也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求,如心理咨询室、社区图书室以及老年人的各种文化服务机构,尽管在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中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但以大多数社区居民并兼顾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为规划标准成为必须。
(二)践行科学的公众参与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
一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邀请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资源规划。信息渠道不畅是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规划的障碍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社区工作中一些专业动员参与的方法,如给社区居民写信、打电话或登门拜访等方式进行宣传、说服和建立关系,可以采用社区咨询站点、向过往的居民宣传介绍,也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如建立社区网站、展板和广告宣传、招贴海报以及小区广播或者流动宣传车等进行宣传和动员。当然也可以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选择家庭代表或楼道代表的方式改变过去居民参与环节薄弱问题。另外,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意见和建议,以获取社区居民的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二是通过构建互助合作的参与式文化管理模式构建新型的社区文化资源规划机制。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资源规划决策和过程的介入旨在打破原有的专家和政府规划思路,由社区生活的主体如当地居民、居委会以及辖区内的文化机构共同协商,针对社区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建设、社区文化管理的相关内容以及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评估等问题进行讨论,形成由社区主体参与决策并做出选择的高度介入社区文化资源规划形式,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身所在社区文化规划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也只有通过沟通和交流才能实现共识;以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这一传统的、单一的行政化和单位化的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的社区文化规划模式很难适应现代较为复杂的混居社区类型以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构建的新型社区文化建设目标。因此社区文化规划应该从自上而下的“被动参与”向参与式的现代文化资源规划模式转变。社区文化规划中可以运用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方法,在现有社区文化规划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另辟蹊径,通过动员资源协助社区创设各类有社区居民参与的社区文化资源规划组织和机构。通过公共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实现社区文化资源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利益分享,建立多元化的、互构共建的社区文化资源规划模式。
(三)建立开放型社区,促进社区内外文化资源的共享
城市化进程加速,在带来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让城市人口密度大增,现代城市社区普遍面临空间狭小,可以利用的公共文化资源越来越少,因此整合社区内外文化资源成为解决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协调社区内部文化资源促其相互开放,最大化的利用文化空间资源。YT街道所辖的地域内有很多机关单位,它们的公共文化资源如各种室内外活动中心、停车场等是不对外开放的。建议与这些单位进行沟通协商,错开时间段的相互利用,可有效改善公共文化空间资源的一边空置不用另一边不够用的现状。其次,建立对外开放的社区,促进社区与周边社区以及临近地域的公共文化空间资源共享。文化资源共享是解决不同社区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以地域为基础的社区总是镶嵌于一定的区域系统中,该区域系统所辖范围不仅指与其隶属于同一街道的其他居委会,也指其他街道及隶属于其中的居委会,或者是一些公共的文化社会资源,如城市区域的图书馆、文化广场以及其他机构的一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在城市规划中建立开放社区促进文化资源共享是必要的。考虑社区周边文化资源现状从区域的角度进行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并促进文化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四)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公共文化资源规划投入,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
以往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完全由政府投资和建设,但长期的经验表明:过分强调政府在公共文化空间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客观上带来了三个消极后果:一是强化了政府在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建设方面的职能,致使以居委会为单元的居民自治组织缺乏自治的动力,完全依靠政府而不作为,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建设出现等、靠现象;二是加重了政府的资金负担。作为发展中国家,完全由政府投入的社区文化资源建设还不现实,而现状又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三是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建设缺少创新性。本来可以协调运用的资源不沟通、不协调,不积极探求可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和管理社会公共文化资源是行不通的,虽然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资源属于社会公共产品部分,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和民间组织的力量,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规划中留有其他资源介入的空间,如引导开发商建设公共文化资源,鼓励社会组织介入一些文化福利机构的创建等。YT街道有很多年代比较久远的社区,社区规划和重建是迟早的事,在新的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就可以采用由政府规划并预留开发商和社会组织介入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如预留一定面积的室内外活动空间,鼓励非政府组织创办老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课后小学生文化活动空间等方面的文化资源。endprint
(四)不同职业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表5)
第一,室外活动场所选择比例最高。机关干部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所27.7%、社区体育设施20.3%、社区图书室18.8%;企事业单位职工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8.9%、室内活动室18.9%、社区体育设施17.6%;个体经营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8.6%、社内活动室和体育设施均为17.5%;外来务工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8.7%、室内活动室18.6%、社区体育设施16.7%;学生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5.8%、室内活动室和娱乐设施均为18.2%;下岗工人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内活动室、室外活动场所和体育设施均为20.8%;离退休人员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6.3%、室内活动室18.6%、社区体育设施17.8%;自由职业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30.2%、室内活动室16.8%、图书室和体育设施均为15%;其他职业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所23.3%、体育设施18.6%、室内活动室和娱乐设施均为16.3%。
第二,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下岗职工需求室内活动室,而机关干部却需求不大;自由职业者更需求室外活动场所,而下岗工人则相对需求较小;机关干部对社区图书室的需求最大,其他职业者较小;学生对社区娱乐设施的需求最大,个体经营者对娱乐设施的需求相对较小;下岗工人和机关干部队社区体育设施的需求最大,自由职业者对娱乐设施的需求相对较小;其他职业者对社区健身房的需求较大,企事业单位职工需求相对较小。
(五)不同文化程度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表6)
第一,室外活动场选择比例最高。不同文化水平对社区文化体育设施需求的前三排位情况:初中以下——室外活动场26.7%、室内活动室18.7%、社区体育设施17.6%;高中或中专——室外活动场29.1%、室内活动室18.8%、社区体育设施18%;大专——室外活动场28%、室内活动室18.3%、社区体育设施17.2%;本科及以上——室外活动室27.4%、室内活动室18.2%、娱乐设施和社区体育设施均为15.1%。
第二,相比较而言,本科以上者较为需求社区图书室,其他项目差别不大。
三、需求视角下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的实现路径
(一)以社区居民需求为本的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规划需要根据社区构成特点并在评估社区居民多元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实现城市社区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一是社区居民逐渐从低层次的生存需求向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发展,原来社区的公共文化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较高层次的需求,出现文化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短缺。二是城市社区成员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如出现下岗工人,自由职业者,同时老年人增多,流动人口增多,不同的群体构成对公共文化资源的需求不同。三是“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由单位文化向社会文化建设的转变,更强调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政府也从经济效能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规划既要满足大多数人目前社区生活中需求,也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求,如心理咨询室、社区图书室以及老年人的各种文化服务机构,尽管在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中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但以大多数社区居民并兼顾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为规划标准成为必须。
(二)践行科学的公众参与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
一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邀请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资源规划。信息渠道不畅是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规划的障碍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社区工作中一些专业动员参与的方法,如给社区居民写信、打电话或登门拜访等方式进行宣传、说服和建立关系,可以采用社区咨询站点、向过往的居民宣传介绍,也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如建立社区网站、展板和广告宣传、招贴海报以及小区广播或者流动宣传车等进行宣传和动员。当然也可以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选择家庭代表或楼道代表的方式改变过去居民参与环节薄弱问题。另外,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意见和建议,以获取社区居民的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二是通过构建互助合作的参与式文化管理模式构建新型的社区文化资源规划机制。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资源规划决策和过程的介入旨在打破原有的专家和政府规划思路,由社区生活的主体如当地居民、居委会以及辖区内的文化机构共同协商,针对社区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建设、社区文化管理的相关内容以及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评估等问题进行讨论,形成由社区主体参与决策并做出选择的高度介入社区文化资源规划形式,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身所在社区文化规划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也只有通过沟通和交流才能实现共识;以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这一传统的、单一的行政化和单位化的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的社区文化规划模式很难适应现代较为复杂的混居社区类型以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构建的新型社区文化建设目标。因此社区文化规划应该从自上而下的“被动参与”向参与式的现代文化资源规划模式转变。社区文化规划中可以运用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方法,在现有社区文化规划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另辟蹊径,通过动员资源协助社区创设各类有社区居民参与的社区文化资源规划组织和机构。通过公共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实现社区文化资源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利益分享,建立多元化的、互构共建的社区文化资源规划模式。
(三)建立开放型社区,促进社区内外文化资源的共享
城市化进程加速,在带来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让城市人口密度大增,现代城市社区普遍面临空间狭小,可以利用的公共文化资源越来越少,因此整合社区内外文化资源成为解决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协调社区内部文化资源促其相互开放,最大化的利用文化空间资源。YT街道所辖的地域内有很多机关单位,它们的公共文化资源如各种室内外活动中心、停车场等是不对外开放的。建议与这些单位进行沟通协商,错开时间段的相互利用,可有效改善公共文化空间资源的一边空置不用另一边不够用的现状。其次,建立对外开放的社区,促进社区与周边社区以及临近地域的公共文化空间资源共享。文化资源共享是解决不同社区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以地域为基础的社区总是镶嵌于一定的区域系统中,该区域系统所辖范围不仅指与其隶属于同一街道的其他居委会,也指其他街道及隶属于其中的居委会,或者是一些公共的文化社会资源,如城市区域的图书馆、文化广场以及其他机构的一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在城市规划中建立开放社区促进文化资源共享是必要的。考虑社区周边文化资源现状从区域的角度进行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并促进文化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四)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公共文化资源规划投入,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
以往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完全由政府投资和建设,但长期的经验表明:过分强调政府在公共文化空间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客观上带来了三个消极后果:一是强化了政府在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建设方面的职能,致使以居委会为单元的居民自治组织缺乏自治的动力,完全依靠政府而不作为,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建设出现等、靠现象;二是加重了政府的资金负担。作为发展中国家,完全由政府投入的社区文化资源建设还不现实,而现状又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三是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建设缺少创新性。本来可以协调运用的资源不沟通、不协调,不积极探求可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和管理社会公共文化资源是行不通的,虽然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资源属于社会公共产品部分,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和民间组织的力量,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规划中留有其他资源介入的空间,如引导开发商建设公共文化资源,鼓励社会组织介入一些文化福利机构的创建等。YT街道有很多年代比较久远的社区,社区规划和重建是迟早的事,在新的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就可以采用由政府规划并预留开发商和社会组织介入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如预留一定面积的室内外活动空间,鼓励非政府组织创办老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课后小学生文化活动空间等方面的文化资源。endprint
(四)不同职业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表5)
第一,室外活动场所选择比例最高。机关干部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所27.7%、社区体育设施20.3%、社区图书室18.8%;企事业单位职工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8.9%、室内活动室18.9%、社区体育设施17.6%;个体经营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8.6%、社内活动室和体育设施均为17.5%;外来务工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8.7%、室内活动室18.6%、社区体育设施16.7%;学生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5.8%、室内活动室和娱乐设施均为18.2%;下岗工人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内活动室、室外活动场所和体育设施均为20.8%;离退休人员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6.3%、室内活动室18.6%、社区体育设施17.8%;自由职业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30.2%、室内活动室16.8%、图书室和体育设施均为15%;其他职业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所23.3%、体育设施18.6%、室内活动室和娱乐设施均为16.3%。
第二,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下岗职工需求室内活动室,而机关干部却需求不大;自由职业者更需求室外活动场所,而下岗工人则相对需求较小;机关干部对社区图书室的需求最大,其他职业者较小;学生对社区娱乐设施的需求最大,个体经营者对娱乐设施的需求相对较小;下岗工人和机关干部队社区体育设施的需求最大,自由职业者对娱乐设施的需求相对较小;其他职业者对社区健身房的需求较大,企事业单位职工需求相对较小。
(五)不同文化程度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表6)
第一,室外活动场选择比例最高。不同文化水平对社区文化体育设施需求的前三排位情况:初中以下——室外活动场26.7%、室内活动室18.7%、社区体育设施17.6%;高中或中专——室外活动场29.1%、室内活动室18.8%、社区体育设施18%;大专——室外活动场28%、室内活动室18.3%、社区体育设施17.2%;本科及以上——室外活动室27.4%、室内活动室18.2%、娱乐设施和社区体育设施均为15.1%。
第二,相比较而言,本科以上者较为需求社区图书室,其他项目差别不大。
三、需求视角下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的实现路径
(一)以社区居民需求为本的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规划需要根据社区构成特点并在评估社区居民多元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实现城市社区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一是社区居民逐渐从低层次的生存需求向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发展,原来社区的公共文化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较高层次的需求,出现文化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短缺。二是城市社区成员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如出现下岗工人,自由职业者,同时老年人增多,流动人口增多,不同的群体构成对公共文化资源的需求不同。三是“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由单位文化向社会文化建设的转变,更强调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政府也从经济效能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规划既要满足大多数人目前社区生活中需求,也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求,如心理咨询室、社区图书室以及老年人的各种文化服务机构,尽管在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中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但以大多数社区居民并兼顾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为规划标准成为必须。
(二)践行科学的公众参与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
一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邀请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资源规划。信息渠道不畅是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规划的障碍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社区工作中一些专业动员参与的方法,如给社区居民写信、打电话或登门拜访等方式进行宣传、说服和建立关系,可以采用社区咨询站点、向过往的居民宣传介绍,也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如建立社区网站、展板和广告宣传、招贴海报以及小区广播或者流动宣传车等进行宣传和动员。当然也可以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选择家庭代表或楼道代表的方式改变过去居民参与环节薄弱问题。另外,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意见和建议,以获取社区居民的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二是通过构建互助合作的参与式文化管理模式构建新型的社区文化资源规划机制。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资源规划决策和过程的介入旨在打破原有的专家和政府规划思路,由社区生活的主体如当地居民、居委会以及辖区内的文化机构共同协商,针对社区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建设、社区文化管理的相关内容以及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评估等问题进行讨论,形成由社区主体参与决策并做出选择的高度介入社区文化资源规划形式,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身所在社区文化规划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也只有通过沟通和交流才能实现共识;以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这一传统的、单一的行政化和单位化的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的社区文化规划模式很难适应现代较为复杂的混居社区类型以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构建的新型社区文化建设目标。因此社区文化规划应该从自上而下的“被动参与”向参与式的现代文化资源规划模式转变。社区文化规划中可以运用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方法,在现有社区文化规划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另辟蹊径,通过动员资源协助社区创设各类有社区居民参与的社区文化资源规划组织和机构。通过公共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实现社区文化资源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利益分享,建立多元化的、互构共建的社区文化资源规划模式。
(三)建立开放型社区,促进社区内外文化资源的共享
城市化进程加速,在带来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让城市人口密度大增,现代城市社区普遍面临空间狭小,可以利用的公共文化资源越来越少,因此整合社区内外文化资源成为解决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协调社区内部文化资源促其相互开放,最大化的利用文化空间资源。YT街道所辖的地域内有很多机关单位,它们的公共文化资源如各种室内外活动中心、停车场等是不对外开放的。建议与这些单位进行沟通协商,错开时间段的相互利用,可有效改善公共文化空间资源的一边空置不用另一边不够用的现状。其次,建立对外开放的社区,促进社区与周边社区以及临近地域的公共文化空间资源共享。文化资源共享是解决不同社区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以地域为基础的社区总是镶嵌于一定的区域系统中,该区域系统所辖范围不仅指与其隶属于同一街道的其他居委会,也指其他街道及隶属于其中的居委会,或者是一些公共的文化社会资源,如城市区域的图书馆、文化广场以及其他机构的一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在城市规划中建立开放社区促进文化资源共享是必要的。考虑社区周边文化资源现状从区域的角度进行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并促进文化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四)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公共文化资源规划投入,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
以往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完全由政府投资和建设,但长期的经验表明:过分强调政府在公共文化空间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客观上带来了三个消极后果:一是强化了政府在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建设方面的职能,致使以居委会为单元的居民自治组织缺乏自治的动力,完全依靠政府而不作为,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建设出现等、靠现象;二是加重了政府的资金负担。作为发展中国家,完全由政府投入的社区文化资源建设还不现实,而现状又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三是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建设缺少创新性。本来可以协调运用的资源不沟通、不协调,不积极探求可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和管理社会公共文化资源是行不通的,虽然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资源属于社会公共产品部分,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和民间组织的力量,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规划中留有其他资源介入的空间,如引导开发商建设公共文化资源,鼓励社会组织介入一些文化福利机构的创建等。YT街道有很多年代比较久远的社区,社区规划和重建是迟早的事,在新的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就可以采用由政府规划并预留开发商和社会组织介入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如预留一定面积的室内外活动空间,鼓励非政府组织创办老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课后小学生文化活动空间等方面的文化资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