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马克思资本理论为指导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2014-08-06宋姗姗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体制改革市场经济马克思

宋姗姗

摘 要: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期,主要任务是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阐述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中资本产生和存在的条件、资本本性和运动轨迹、资本发生作用范围以及资本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并以此作为理论指导,认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应从四个方面做起:一切要素资本化,市场竞争化,资本流动国际化,宏观调控渠道化。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001-02

一、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概述

(一)资本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从资本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来看,资本并不是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早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也都可以寻到资本的足迹,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也离不开资本。只是在不同社会,资本存在的形式和状态不同罢了。资本产生于商品、货币关系市场。在商品市场上,商品生产者看重的并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为“卖”而生产,看重的是商品价值。准确地说,是为了获得增值的价值,而能够增值的价值就是资本。

资本产生以后,它的存在需要一定的条件。马克思指出:“简单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就是它的存在条件。”[1]资本本身也是一种价值,资本对于价值之外的东西并不感兴趣,在于价值增值,而价值增值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商品和货币的流动就是价值的运动,运动为价值的增值创造了条件,也为资本存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价值增值实现的另一个条件便是竞争,竞争取胜才能实现商品的惊险跳跃。商品生产者总是通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使其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总的来说,资本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发达的商品货币关系,资本存在和运动的目的是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具体到一个企业,就是利润最大化。

(二)资本本性和运动轨迹

马克思将资本的本质内涵剖析得淋漓尽致。首先,资本的本性在于增值。“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值自身。”[2]否则就不能称之为资本。无论资本处于什么形态,都改变不了这一本性。其次,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一旦停止运动,资本也就失去了本性和生命。“它是一个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3]第三,资本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资本不仅生产剩余价值、生产方式,也生产一定的社会关系。“资本作为自行增值的价值,包含着阶级关系,包含着建立在劳动作为雇佣劳动而存在的基础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3]资本的这一生产和运行轨迹不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广泛存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同样存在。

(三)资本发生作用的范围

《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是商品,逻辑顺序是商品、货币、资本,这同时也是历史顺序。资本发展到今天,作用范围越来越广,这也进一步印证了资本是世界的,没有国界的,跨越民族、国界、地域。

资本的涵义是随着社会生产条件和发展程度的不同不断变化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着重强调和分析的是产业资本,随着生产的社会化,资本发生作用的范围扩展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私人资本、社会资本、虚拟资本、实体资本、工业资本、农业资本等,凡是产生剩余价值的都是资本。资本是没有边界的,它可以渗透到一切领域,使一切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甚至人力资源都资本化,都具有资本的属性。

(四)资本与市场经济

资本具有一般性,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只要发展市场经济,都会有资本和资本运动[4]。资本与市场经济是密不可分的。资本是社会化大生产运行的核心机制,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更高级形式,社会化大生产离不开商品经济,所以资本也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市场经济为资本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资本与市场经济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资本运行的场所,而没有资本,市场经济就缺少了运行的核心,就不称其为市场经济。资本、市场与市场经济是在相互支撑下推动社会经济运行发展的。

马克思的资本理论论述的是发达商品货币关系,其中的基本经济范畴和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经济范畴以及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理论是相通的,资本的运行规律又是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和规律。所以,可以说资本理论也是市场经济理论,是论述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体制的理论。

二、以马克思资本理论为指导深化谈中国体制改革

(一)一切要素资本化

发展市场经济,首先要实现要素的资本化,这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否则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要素的资本化即全部要素进入市场,由市场评估其价值,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中来追求要素配置的最优状态,由市场评估企业的生产活动。若要素在资本化的范围之外,则要素产权关系不明晰,难以界定。而要素的资本化,并不是指狭义的生产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中资本发挥作用的范围较原先相比已经有不断扩大之势。因此,要考虑广义生产要素的资本化问题。在原先的基础上,广义的生产要素还包括土地、人力、自然资源,甚至文物等一切要素。土地不但包括住房用地、工业生产用地,还应包括农业耕地、荒山。土地资本化可完善中国土地改革制度,填补土地产权制度所存在的所有权主体虚置、所有权不对等、土地流转制度缺失的缺陷。就人力而言,近年来,就业问题逐步凸显和严重,实质就是未完全实现人力资本化。人力资本化一旦完全实现,将对中国就业分配制度改善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自然资源同样属于社会资源,加强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有效运用,可充分发掘资源的潜力,为进步中的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当前,资本化的主要障碍是政府对土地价格的垄断,使所有者失去了自主权,政府管制过多,影响了部分要素的自由流动。人才市场的不健全,妨碍了“人尽其才”。深化改革就要简政放权、健全市场体系,让各种要素都能够按其自身的规律自由流动。

(二)市场竞争化

马克思的市场竞争理论表明市场竞争是社会关系的表现,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也只有市场竞争化,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形成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这对于中国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方面,需要扼制垄断,为各经济体利益均衡开辟道路。垄断是造成资源浪费的一大根源,垄断也会造成市场的扭曲发展,对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另一方面,发挥国家管理职能,遵循规律的同时,通过引导正确竞争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打击不正当竞争、保护正当竞争等措施,为正常的市场竞争创造条件,达成有序竞争的局面。比如中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平等,更谈不上公平竞争。国有企业的优势相对较为明显,而民营企业却处于劣势,无论是从享受的优惠政策还是从竞争力上,远远比不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有着国有企业不具备的优势,是应该鼓励其发展的。

(三)资本流动国际化

资本是世界的,没有国界的。人为的阻碍资本的流动长远来看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无利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十分重视流通。形成和完善市场流通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资本的自由流动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流通要素的作用,通过加快流通创新,促进新型流通组织与经营方式的发展,形成与中国市场体制、规模和结构相适应的、具有更高流通效率的新型商品流通体系和稳定有序的市场流通秩序。因此一方面要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要遵守关税适度原则,国家尽量减少宏观调控的内容和力度,真正实现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这样才能打通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血脉。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中立身壮大、发展。同时,也有选择地吸引外资,来填补中国市场的空缺。

(四)宏观调控渠道化

在资本的发展和分配上,马克思强调资本投入比例,重视各产业部门的协调发展。资本结构是否优化,关系到生产效率的高低。同时,优化资本结构也是优化产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但是资本像一匹野马,奔驰在市场经济的田野上,它同时发挥正负能量,需要国家宏观调控限制负能量的破坏作用,为资本正能量的发挥创造条件。

但是如何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与力度?一方面,方向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经济规律不可违背,顺应经济规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据资本的本性,资本的流动就像河流的流动一样自然,只是资本总是从利润率低的地方流到利润率高的地方,宏观调控需要遵循资本流动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宏观调控应该起到蓄水池的作用,通过资本自然流动的渠道进行调节,整体引导和调配。在资本和市场面前,国家的主观能动性就在于筑坝修提,防止洪水泛滥,修渠补水,防止干旱枯竭。比如中国通过一些房地产的限购、限贷、限售等行政政策,来打压过热的房地产,但却收效甚微。这些干预市场机制的政策扭曲市场机制,造成价格机制失灵,不但制约行业发展,而且增加行政成本。这就需要经济手段的补位,资本总是从利润低的地方流到利润高的地方,目前对于房地产的刚性需求远大于供给,打压和抑制需求是逆经济规律而行,按照宏观调控渠道化,应该顺势而为,增加房屋供给,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的供给。

三、结论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和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新理论,对马克思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升华。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期,主要任务是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则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明晰、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指导社会主义市场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宝典。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63.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60.

[3]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22.

[4] 逄锦聚,洪银兴,等.政治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2.[责任编辑 吴高君]

猜你喜欢

体制改革市场经济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论新型农村医疗体制改革的完善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