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生涯阻隔与生涯信念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以杭州市某高校为例

2014-08-06

关键词:生涯信念差异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杭州 310018)

大学学习阶段是个体生涯发展中衔接学生和工作者角色的重要转折时期,作为个体重要的生涯探索阶段,大学生对自我的内在冲突与外在挫折的感知直接影响到个体的生涯发展。近年来,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引起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针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在各高校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然而,作为生涯规划教育的对象,大学生们在生涯发展历程中遭遇的困难和阻碍因素是什么,大学生最需要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如何寻找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路径从而对症施药,这些问题都是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与解决的。

一、概念澄清

(一)生涯阻隔

生涯阻隔(career barriers)是指个体在生涯发展的历程中所遭遇到的种种内在冲突与外在挫折的总和,由克莱茨(Crites)于1969年首次提出,是目前职业生涯研究领域的热点。著名生涯发展理论专家舒伯(Super)指出:将自我知觉应用于生涯决定上容易获得成功,青年学生若因资讯不足,而在自我认知与职业世界的知识之间造成落差,将在生涯规划上遭遇困难。这些所存在的落差、困难、不一致,即可能形成生涯发展阻隔[1]。

(二)生涯信念

生涯信念(career beliefs)是认知治疗理论被逐渐引用到生涯咨询的研究后形成的研究领域,是一种重要的有关于生涯的认知因素。Amundson[2]认为人们关于他们自己和生涯世界的各种信念,都会影响他们学习新技能、发展新兴趣、设置生涯目标、做出生涯决策、采取行动迈向生涯目标的倾向。金树人[3]认为生涯信念是指一组对自己及对自己在工作世界未来发展的综合性假设。研究表明,生涯信念对个人的生涯决策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正面、积极的生涯信念对生涯发展有促进作用,负面、消极的生涯信念对生涯发展有阻碍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杭州市某高校541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619份,回收603份,剔除无效问卷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4%。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问卷调查中给每一位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赠送礼物表示感谢。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研究工具

问卷调查分大学生生涯发展阻隔因素量表、生涯信念量表和个人基本情况三部分。采用台湾学者陈麗如编制的《生涯发展阻隔因素量表》[1]和吴芝仪的《生涯信念评量》[4],并对问卷题项语言的表述进行修订使其符合大陆学生的用语习惯。调查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生涯发展阻隔量表分为方向不明、信心不足、学习干扰、坚持不足、发展阻挠、意志薄弱、犹豫行动、科系困扰和决策干扰九个分量表。生涯信念评量表分绝对适当(高分者对生涯选择抱持完美或绝对适当的预期,认为工作应可满足各方面需求)、工作世界(高分者认为生涯选择需顺应社会价值观及满足工作世界的需求)、期望标准、决定方法、自我怀疑、决定结果和人境适配(高分者认为所选择的职业或生涯方向须与个人各方面特质、兴趣、专长等充分配合)七个分量表。两个量表的题项根据“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以“4、3、2、1”四点计分。生涯阻隔量表所得分值越高,个体感知到的生涯阻隔越高,生涯信念量表所得分值越高,其生涯信念的不适应程度越强。

(三)数据处理

对量表的信度检测:生涯发展阻隔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值为0.937,生涯信念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值为0.826;以描述统计分析生涯阻隔与生涯信念的平均数、标准差;以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子方差分析法检验各变量间的差异情形;以典型相关了解生涯阻隔与生涯信念间的相关情形。

三、结果与讨论

(一)不同群体的大学生生涯阻隔及其差异情形

样本中大学生的生涯阻隔整体构面平均为2.43,九个分量表每个题项的平均分值如图1所示。

图1 生涯阻隔分量表题项平均分

由图1可以看出,其中信心不足和决策干扰的平均分都高于2.5分,其次为发展阻挠和科系困扰,都在整体平均分(2.43)以上。说明观测的样本大学生对个体生涯发展方向还存在较多困惑,大学生普遍比较担心自己的实践经验或个人条件不足,担心现实环境或时机问题,从而影响其采取与生涯发展有关的行动。偏高的决策干扰得分表明大学生的某些决策受到某些因素干扰而未能果断决策,包括相关的评价、犹豫的态度、个人的刻板印象等,以致大学生犹豫做决策或未尽全力去做准备。

通过数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生涯阻隔总体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信心不足、发展阻挠和决策干扰三个分量表的分值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信心不足、发展阻挠和决策困扰的差异比较

注:*p<0.05,**p<0.01

女大学生在自信心、感知到的发展阻挠因素和决策干扰方面都略低于男生,两者存在低度关联强度。这与国内学者李雅儒等[5]在性别维度上研究得出的结论“女性在职业发展中受到更多来自性别因素的阻力”相符合。

随着年级的递增,大学生感知到的生涯阻隔存在先弱后强再弱的特点,图2为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生涯阻隔平均数。

图2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生涯阻隔平均分

由图2可以看出,学生在进入大学一年级时感知到了一定程度的生涯阻隔,随着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适应,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学生普遍在大二时遭遇到来自内在冲突和外在挫折的更多生涯阻隔因素,阻隔在大三逐渐变弱,大四最低。研究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方法得出,大二和大四学生的生涯阻隔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的低年级阶段特别是大二阶段更需要生涯规划教育和生涯咨询辅导的介入。

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研究发现,学习成绩班级排名前30%的学生与成绩在班级排名中等的学生在生涯阻隔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后30%的学生其感知到的生涯阻隔低于学习成绩班级排名中等的学生,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学习成绩排名学生生涯阻隔平均分

对样本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法研究显示,生涯发展定向与生涯发展未定向学生在生涯阻隔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t值为-5.333(P<0.01)。这与台湾学者汤慧娟等[6]研究的生涯发展与生涯阻隔之间存在关联性研究相符合。专业类别、生源地、家庭经济困难生、是否有校外兼职经历等不同群体的学生在生涯阻隔表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不同群体的大学生生涯信念及其差异情形

对样本中生涯信念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样本中大学生的生涯信念整体构面平均分为2.58,具体各分量表层面的题项平均分见图4。如图4所示,大学生在绝对适当和工作世界两个分量表的题项平均分特别高,说明大学生在这两个层面的生涯信念不适应程度较为突出。表明样本大学生普遍存在对生涯选择抱持完美或绝对适当的预期,认为工作应可满足各方面需求;工作世界的高得分表明大学生普遍认为生涯选择需顺应社会价值观及符合工作世界的需求。

图4 生涯信念分量表题项平均分

对样本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生涯信念适应程度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期望标准层面的表现上,男、女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t值为2.216,p=0.027<0.05,达到显著水平,η2为0.009,显示一种低度关联强度。

艺术类与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在生涯信念的总体表现上无显著差异,但在人境适配和工作世界两个层面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低度关联。就工作世界来看,艺术类学生比非艺术类学生更认为生涯选择需顺应社会价值观及工作世界的需求。在人境适配上,艺术类学生更认同所选择的职业或生涯方向须与个人各方面特质、兴趣、专长等充分配合,如表3所示。

表3 艺术类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工作世界和人境适配的差异比较

注:*p<0.05

数据分析显示,学习成绩排名中等的学生不适应生涯信念最强,其次为学习成绩排名前30%的学生,而学习成绩排名后30%的学生相对其他两个群体的大学生表现更好。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男、女大学生在生涯信念各分量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期望标准表现出显著差异(p=0.027<0.05)。男大学生在期望标准上的平均分高于女大学生,说明男生更倾向于对个人未来的生涯发展或是生涯选择条件具高度期望,如表4。

表4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生涯信念期望标准的差异比较

注:*p=0.027<0.05

年级、生源地、家庭经济困难、生涯发展定向与否、是否有校外兼职经历等不同群体的学生在生涯信念的适应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从生涯信念平均数来看,有校外兼职经历的大学生生涯信念适应性愈强;大二年级的学生生涯信念不适应程度最高。

(三)大学生生涯阻隔与生涯信念适应情形之间的相关情形

用积差相关法对大学生生涯阻隔与生涯信念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涯阻隔与生涯信念适应情形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值为0.426,关联程度为中度相关。说明大学生感知到的生涯阻隔愈强,其生涯不适应信念也愈强。两个变量间的决定系数为0.181,表示生涯阻隔变量可以解释生涯信念变量总变异的18.1%。生涯阻隔和生涯信念7个层面均存在显著性相关(p<0.01),其中尤以自我怀疑层面与生涯阻隔的积差相关最高,其相关系数值达到0.421,为中度相关。

四、结论与建议

(一)大学生生涯阻隔与生涯信念的现状及建议

大学生的生涯阻隔整体情况良好,在信心不足和决策干扰层面感知到较高的生涯阻隔,影响了个体的生涯发展。大学生的生涯不适应信念主要表现在绝对适当和工作世界两个层面,表明大学生普遍缺少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对生涯选择和发展抱持理想主义色彩。

建议:1) 增进大学生对自我的了解和觉察,高校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要实现课程的全覆盖,也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针对个体的生涯咨询与辅导,为学生自我觉察,自我探索提供帮助;2) 大学生应积极探索和了解工作世界和周围环境,通过生涯访谈、实习实践等方法转变生涯不适应信念;3)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涯自信和生涯决策能力,化被动选择为主动出击,弱化生涯阻隔,提升生涯主动应对能力。

(二)不同群体大学生生涯阻隔和生涯信念的差异情形及建议

差异情形方面,就性别来看,女大学生在生涯阻隔的信心不足、发展阻挠和决策干扰方面比男大学生遭遇更多的内在冲突与挫折;在生涯信念方面,男、女大学生在期望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男大学生对未来的生涯发展持更高的期望;就年级而言,大二学生遭遇到最多的生涯阻隔,同时在生涯信念上表现出了最强的不适应状态;就学习成绩来看,学习成绩排名中等的学生面临最高的生涯阻隔和表现出最高的生涯信念不适应状态;艺术类与非艺术类学生在生涯阻隔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生涯信念的人境适配与工作世界两个层面表现出显著差异。

建议:1) 开展针对不同需求群体的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活动,如针对女大学生因性别刻板印象导致的决策干扰、信心不足和发展受阻等专题辅导;2) 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生涯规划教育,如面向大一新生重点实施学涯规划,大二重点加强对工作世界的探索和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大三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就业观念,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大四重点帮助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求职技巧和就业心理辅导;3) 引导学习成绩排名中等的学生转变不适应信念,主动探索自我,挖掘潜力,积极培养综合素质,提高个人就业竞争力;4) 培养艺术类学生的自我觉察和统筹探索能力,唤醒生涯规划意识,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引导学生拓宽生涯选择领域,提高生涯选择的灵活性和应变力。

(三)生涯阻隔和生涯不适应信念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及建议

大学生的生涯不适应信念越强,其遭遇的生涯阻隔因素也越高。其中生涯信念中的自我怀疑层面与生涯阻隔的相关度最高,呈中度相关。

建议: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社会和工作世界,帮助大学生转变不适应生涯信念,提升大学生面对未来生涯选择的自信和控制能力,指导学生利用有效途径和资源主动弱化个体遭遇的生涯阻隔。

参考文献:

[1] 陈麗如. 生涯发展阻隔因素量表指导手册[M]. 台北: 心理出版社, 2010: 1, 29.

[2] Amundson N. Myths, metaphors and moxie: the 3M’s of career counseling[J]. 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 1997, 34: 76-84.

[3] 金树人. 生涯咨询与辅导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31.

[4] 吴芝仪. 我的生涯手册[M]. 北京: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8: 213-216.

[5] 李雅儒, 汪 抒. 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阻碍因素的调查研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7(5): 50-54.

[6] 汤慧娟, 宋一夫. 学生生涯发展与生涯阻隔之相关研究: 台东大学体育系学生为例[J]. 台湾运动教育学报, 2010, 4(1): 43-58.

猜你喜欢

生涯信念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我的教书生涯
为了信念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吐槽退役生涯
发光的信念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找句子差异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