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研究报告的思考①

2014-08-03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舰员舰艇军人

丁 娟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妇女研究所,北京 100730)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世界主要国家,已经比较普遍地在海军舰艇上部署女军人。为了适应海军战略转型发展的需要,2010年9月,海军医学研究所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3个方面对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进行了系统论证研究。课题组带着有关问题 ,查阅了上百万字的外文资料,“走访了12个海军师以上部队,发放调查问卷450余份,对参加亚丁湾护航、海上训练的女军人进行了90余人次的深度访谈,积累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还听取了国防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1]等科研院所有关公共卫生、社会学、性别研究、妇产科学等学科专家学者的意见,对舰艇部署女军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了多角度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对舰艇部署女军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进行了科学论证,构建了系统完整的舰艇女军人海上医学保障理论和技术体系,为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实现舰艇女军人健康发展进行长期医学观察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医学论证”研究已通过专家鉴定,相关研究成果已在海军舰艇部队得到应用[1]。据报道,在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以及相关的舰艇上,已有占舰员总数5%左右的女性官兵实现了舰艇服役、保卫祖国辽阔海疆的巾帼梦想③。

一、 国外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基本状况

1.美国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的情况

美国海军部署女军人最早可以追溯到1775~1783年发生的美国独立战争。至2000年,美国三军空军女军人已占19.3%,海军最低,占13.6%,其中海军陆战队仅占6.1%。在2003年9月下旬首次访问我国湛江的美国海军舰艇编队的630名官兵中,就有52名女兵,她们同男兵一样,常年生活在军舰上,有军官也有士兵,有白人也有黑人,大多受过高等教育④。

当前,为适应海军发展对女军人的需求,美军进一步加速了部署女军人的进程。按舰艇种类不同,美国海军在舰艇部署女军人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1978~1992年),在非战斗舰艇部署女军人。“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武装部队女军人招募法》,即80-625公共法。该法案经过不断修改完善,规定禁止女性在海军各种舰艇服役,但医院和海军运输船除外”[1]。1972年,美国海军更进一步,首次在“安慰”号医院船上部署非医疗专业女军人。1970年代末,海军对兵员的要求提高,但越战后更多的知识青年愿意到高收入私人企业发展,致使海军招募男兵数量不足。这种挑战,与当时女青年的文化层次高于同龄段男性,以及民众要求男女平等,反对男权主义的呼声日益高涨相交织,推动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修正案,允许女军人在非战争即不担负作战任务的舰艇服役,还可以在作战舰艇短期即6个月内服役。1989年,美国海军历史上第一位女舰长(JANICE AYERS)产生,1990年,一艘新型训练用护卫舰服役,同时部署女兵。

其后(1993~1999年),在作战舰艇部署女军人。非战斗舰艇部署女兵以及女兵适应力巨大的探索,进 一步推动了女军人舰艇发展的速度。1991年,美军在海湾战争中曾部署2500名女军人上舰,主要部署在医院及后勤保障类舰艇以及岗位中。同期,美英盟军中的英国皇家海军水面舰艇也部署了女军人。据报告,部署女军人的舰艇虽有伤亡,但战斗力和工作效率不减反增,性别因素,使得人员组成自然和谐,更有利于战斗力的提高。

再后(2000年至今),在潜艇部署女军人。2008年,美军“挑选了340名女性参与潜艇训练,2009年12月任命SARAH为美国首位潜艇女艇长。2010年召开进一步在核动力潜艇部署女军人动员大会,宣布女军人可以在潜艇服役,2012年,美国总统在白宫接见了首批部署到海军核潜艇工作的女舰员”[1]。

2.英国等国家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情况

与美国的进展类似,英国皇家海军早在1917年一战期间,就成立了“皇家女兵部队”,一战结束时达到5500人;二战期间女兵人数迅猛增长,1944年达到75000人⑤。“1990年,首批20名女兵志愿者到‘华美’号护卫舰服役。1994年,英国海军取消有关女军人服役的各种限制性规定,允许女军人到除海军陆战队和潜艇部队以外的各部队、各部门、各工种和各岗位服役”[1],目前,女军人占皇家海军总数的10%左右。

在美英国家潜艇部署女军人的同时,“挪威、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瑞典等国家也先后允许女军人在常规舰艇服役。其中,20世纪末赢得新女权主义旗帜称号的挪威,是世界上最早在常规潜艇部署女军人的国家,该国1985年开始这种部署,1995年产生首位女潜艇艇长。丹麦和瑞典海军也分别于1988年和1989年在常规潜艇部署女军人。澳大利亚随后,于1998年开始在常规潜艇部署女军人,2007年产生首位女潜艇艇长。加拿大海军也于2002年在常规潜艇部署女军人,同时,西班牙、葡萄牙和德国等国家,也曾进行过在常规潜艇部署女军人的探索”[1]。

3.国外女军人舰艇服役的主要领域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岁月中,战争曾经让女人走开——作为参与者和指挥者的走开,或者叫“被排斥”。这种性别排斥的理由有若干,主要的看法有两点,一是女性天生的能力差,体力弱,应在家庭领域内扶老育幼;二是女性有特殊的生理周期,参与战争会影响战局以及战斗力的发挥等,所以,在古代航海乃至相应的技术领域,女性都普遍遭遇歧视,被“不得入内”。但是,作为战争的受害者,女性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被走开。相反,女性因着特有的社会分工和性别身份,还备受战争的摧残。工业化社会以来,随着妇女走出家门和普遍就业模式的发展,以及天赋人权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的增强,排斥和歧视妇女的传统受到时代挑战,妇女职业向无禁区境界迈步,战争也不再奉行让女人走开的传统。妇女发展的这种新格局,为海军部署女军人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据统计,目前美国海军已取消性别比例限制,保证了“女军人的兵役来源,有关国家海军女军人部署的岗位和领域也日益宽广,覆盖到供应操作和分发、医疗、军法、公共事务、海洋地理、情报、水面战斗、供给、航空和化学工程、发射和通讯、牧师、飞行以及特种作战等领域,已有不少女军人承担着指挥、作战、导航等工作”[1]。其中,美国和法国海军已出现女护卫舰舰长,美、英、法、意、西、俄、荷、墨、希、新等国海军舰艇均有女舰员。女舰员在舰艇社会的积极作用,受到海军的一致认可,其岗位任职能力也十分合格,得到广泛肯定。 追踪研究显示,女军人上舰“正效应凸显,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舰艇采取男女混编的编组方式,可以有效地调节舰艇社会的氛围和秩序,有利于保持和提高部队的士气和凝聚力。二是,女军人上舰有利于军队的公平竞争。调查显示,女军人在智力和体力上都具有很大潜力,在控制、管理、维修驾驶等方面优势明显,高科技武器的发展应用也淡化了生理性别的差异,使女性在舰艇生涯中不让须眉,发展空间巨大。这种积极的舰艇生活状况,可以对男性产生积极压力。三是,女性舰艇职业的拓展,可以刷新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实现女性发展无禁区和全方位发展的目标,给军队创新力与社会生态和谐带来积极效应”[1]。

但是,相关国家女军人上舰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一是比例还有悬殊,岗位禁区依然存在。“据1998年的统计,海军现役人员岗位约为390802个,禁止女性的岗位还有33300个,约占7%。二是军衔偏低,集中在列兵和士兵层次的居多,在校级以上军官中,军衔越高,女性所占的比例也越低,企业普遍存在的女性发展的玻璃天花板现象,在军中也有突出表现。三是,歧视女性和性骚扰的问题依然此起彼伏,虽然海军在加强女军人自我保护教育的同时,加大了对性犯罪和性骚扰的惩罚力度,美国海军还设立了一个高级别的咨询投诉机构”[1],旨在保护女军人权利并加大监督和赢得公众支持。

研究显示,基于海军服役地点的偏僻和条件的艰苦,官兵通常要远离亲人、家庭,会给军人带来特殊的心理问题,其中会给女军人的家庭生活、子女教育带来更多的挑战,女性在服役期间,会遭遇可能的妇科问题,如下腹疼痛和计划外怀孕等,均挑战舰艇的医疗卫生系统。目前各国都在针对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有关措施。

二、中国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的可行性研究

1.中国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的早期探索

虽然受历史和文化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海军舰艇部队没有编制部署女军人,但“我国海军对舰艇部署女军人一直十分重视,并不断探索。上世纪80年代,我国海军在 ‘南康号’代医院船上开展有女医护人员参与的海上医疗和卫勤保障训练;90年代,海军院校女学员开始参加年度航海实习。2003年,海军首次环球航行临时加强了4位女军人,女性开始在舰艇海上任务中担当角色。2008年起,先后有45名女军人(截止到2012年底)参加了亚丁湾护航,海军女军人开始成规模、长时间在海上执行多样性军事任务。2010年,24名女军人开始参与舰艇远洋航行训练,同时有4名实习女舰员首次在作战舰艇上工作和生活;同期,有52名女军人参加了‘和谐使命—2010’医院船海外医疗援助任务,使海军以较大性别比例实践考察了舰艇女军人海上作业的效率和舰艇社会状况。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首批舰员中约有5%为女性舰员”[1]。从图1和图2可以看到辽宁舰上首批女舰员的风采。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海军舰艇已经向女性敞开胸怀,为中国女性实现航海梦、海洋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无疑,海军医学研究所在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方面的研究及形成的成果,对这项工作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中国海军女军人上舰实践状况及结论

从我国海军舰艇历次临时加强女军人的实践看,女军人能比较好地适应舰上的生活,能够较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尤其是在协调舰艇氛围方面具有正向作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女军人在舰艇外事交往中有突出的作用;女军人在有关不良反应如晕船等方面有较强的耐受性。

图1 辽宁舰迎来首批女舰员

图2 辽宁舰迎来首批女舰员

针对参加海上任务的女军人的调查显示,官兵普遍接受女军人参与护航并认可她们的工作绩效。“约78%的舰员认为女军人上舰对护航行动有利;所有女军人都对自己的舰艇工作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大部分女军人认为尽管作战舰艇条件有限,但并不影响自己的舰艇工作和生活;多名舰艇指挥员认为,应增加女军人部署人数,提高比例,认为女军人加入对战斗力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对参加‘和谐使命-2010’和‘和谐使命-2011’女舰员的调查也表明,女军人在医院船海外医疗援助服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医疗救护、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工作中优势明显、不可替代”[1],较大比例的女军人在舰艇工作未出现所谓的“花瓶效应”。特别令人高兴的是,大多数女舰员舰艇服役都能较好履行各个舰艇岗位的职责。

2010年5月,女军人刘洋入选中国空军,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对部署女兵上舰产生了新的激励。刘洋训练刻苦,成绩优秀,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2012年6月神舟九号顺利升空,成为中国第一位飞天的女航天员。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辽宁舰的编制等级为正师级,编制名额1,000余人。首批舰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军官达到98%以上,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有50余人。与其他国家的航空母舰一样,辽宁舰正式部署女舰员,首批女舰员约占5%左右⑥。另据报道,经国家海洋局批准,2013年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我国第二批潜航员学员,7月2日起向社会公开选拔包括两名女性在内的6名潜航员学员。自此,中国海军舰艇以及海洋潜航开始向女性敞开胸怀,为中国女性实现航海梦、海洋卫国梦以及探秘海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在这个过程中,海军医学研究所对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的系统论证功不可没,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课题组对相关舰艇和舰艇学院的部分女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对上舰的认识。

“针对男性舰员的调查显示:90.1%的男舰员认为在舰艇部署女军人很需要和非常需要;82%的人表示接受舰艇部署女军人;11%的未置可否;7%的表示拒绝接受女军人上舰,主要理由是不利于舰艇管理。多数人对女军人上舰的积极作用持肯定态度,91%的人认为舰艇部署女军人有利于全体舰员的身心健康;93.2%的人认为舰艇部署女军人有助于舰艇对外交往和树立海军良好形象;95%的人认为舰艇部署女军人可融洽舰艇人际关系,构建舰艇正常社会交往环境,促进舰艇战斗力提升;同时还有80.4%的被调查者认为,女性的出现会给自己带来竞争和学习压力;86.1%的被调查者认为,愿意为共同工作的女舰员提供帮助;另有68%的人担心女军人上舰可能会在身心健康方面受到影响。”[1]

“对已部署和将要部署在舰艇的女军人(包括女舰员和院校女学员)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女军人认为舰艇社会和海上作业需要女性;不同样本中,分别有81.4%的女舰员表示上舰工作是因为‘喜欢挑战’;57.6%的女舰员表示上舰工作是‘职业规划的需要’;44.1%的女舰员表示上舰工作是‘荣誉感的满足’;22%的女舰员表示上舰工作是‘服从安排’,另有6.8%和8.5%的女舰员表示上舰工作是为了‘获取报酬’‘可以游历全球’等。”[1]

“对女舰员舰艇工作优势所在的调查中,多数人在细心、亲和力、认真、谨慎等选项上自我评价积极,分别占98.3%、91.5%、88.1%和84.7%;在观察力、责任感、言语表达、耐力选项上的自我评价较积极,分别占74.6%、69.5%、67.8%和62.7%;在动手能力、想象力、言语应用能力选项上的自我评价一般,其中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占49.2%,言语应用能力占44.1%;而对创造力和记忆力的自我评价偏低,约为30.5%。”[1]

三、舰艇部署女军人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保障建议

1.关于男女舰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关于男女性的心理结构及其社会适应力异同,社会历来存在一些偏见,认为男性具有较强的心理优势和适应能力,而女性天生不足,特别是在创新性和耐受力方面。但科学研究早已揭示,这些所谓的女性劣势理论不过是一些刻板印象,是历史长期歧视女性的结果。美国海军在军人群体和百姓群体中研究得出结论,男性和女性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数量基本一致,男性多出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并面临精神类药物滥用的问题,女性多面临情感、焦虑和躯体病样精神障碍的问题;女性会更多地寻求治疗和帮助;创伤后精神紧张性精神障碍(PTSD)可能在女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这些结论与海军医学研究所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基本相似。

“针对实习女舰员首次参加舰艇长期海上任务中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舰艇长远航期间,实习女舰员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约为21%,在数量上和各因子组成上与男舰员基本一致;在舰艇长远航早期,实习女舰员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SCL-90各项因子评分与男舰员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随着舰艇航行时间延长,实习女舰员的心理健康呈下降趋势;在长远航后期,实习女舰员心理健康状况略有改善,但与男舰员相比,仍有显著性差距。可以认为,这与年轻的实习女舰员首次参加舰艇任务具有更强关联性,与有多次航海经验的女舰员和男舰员的对比可以发现,性别差异愈加模糊。”[1]

“另据CMI量表对男女舰员的测评,男女舰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并不明显,其中男舰员在焦虑水平方面比女舰员偏高。同样,对男女军人的应对方式调查也显示,女舰员用烟酒等方式应对问题的比例明显偏低,而在乐观性解释方面得分则相对较高,揭示了女舰员通常会更多地用积极的眼光和行动对待困境。”[1]

2.女军人上舰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调查发现,舰艇部署女军人机遇与挑战并存,其集中表现是战斗力提升,包括男女舰员相互促进、良性竞争、符合社会形态的自然规律、提高士气、行为表达和语言能力强、调节气氛、后勤工作细腻、思想情绪得到放松、有助于减压等;但与此相对应,也存在一些挑战,主要有管理难度增加、出海训练艰苦、生活设施适用性问题、私密性维护缺乏经验等。“部分舰员认为,一些重体力需求岗位和操作环境恶劣、直接参与射击、健康危害较大岗位并不适合女舰员。也有观点认为,舰艇部署女军人需要增加更多的保障措施,如卫生医疗保健、心理服务、计划外怀孕及孕期保障、营养膳食保障、体育锻炼训练和设施保障以及家庭关怀等等。”[1]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到,舰艇部署女军人的好处更加确定和易于理解,也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而关于挑战和困难,则可以通过加强针对性训练、舰艇适居性改造和服务保障能力提高来解决。与女舰员健康最集中最相关的挑战应该是舰艇医护人员所应具备的妇科专业知识,这种需求所改变的可能不是舰艇医护人员的增加,而更应该是医护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和补充,并应得到更多的设施设备和服务保障资金的投入。再者,男女混编必然给舰艇管理带来更高要求,这种改变更多是结构性的,如与女兵上舰相适应,需要舰艇领导性别结构更合理,领导更具备性别平等和公平意识等,提升这些软管理的内容、水平和质量可能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支持,但是需要长远规划的系统工程来实现,由此带来的管理理念的提升、人文关怀的视角,受益的将是整个舰艇及其综合战斗能力,而不仅是上舰女军人。

3. 舰艇部署女军人的保障建议

我国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目前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这是大势所趋,为进一步做好舰艇部署女军人后续研究和保障工作,使女军人上舰这项工作发展得更为快速顺利,特此建议。

第一,在舰艇部署女军人,应参考联合国提出的在任何特定领域,女性参与均应不低于30%的相关规定。海军舰艇不同于航天飞船的人员精少、空间狭小,相反,现代舰艇特别是航空母舰,空间相当宽阔,人员部署也相对较多,多有“舰艇社会”之称;再有海上生活也往往持续较长时间,这些特点在客观上更加迫切地要求在舰艇部署女军人必须有足够的性别比例。建议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应充分考虑人员的比例和结构,特别要注意避免出现所谓的女性点缀或“花瓶效应”,保证舰艇在为女军人圆梦航海,谋求发展的同时,提高舰艇的管理水平和战斗能力。据有关方面研究,女军人上舰的初期阶段,在舰艇角色融入方面可能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种挑战源自传统,表现为舰艇管理人员以及舰艇成员的审视和挑剔目光。舰艇传统上是男性的天下,女军人介入后,虽然受到官兵特别是基层官兵的欢迎,但受“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男性官兵对女军人的能力和适应性会或多或少存疑,如果管理层处理不好,甚至会造成男女舰员之间的猜忌和隔阂,这就要求舰艇管理者要提高性别平等的理念,公平对待不同性别的舰员,为舰员开辟良好的学习、竞争和成长环境。另一种挑战来自女军人自己。步入舰艇,女军人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后发者,无先例可循,面临全面学习和情景适应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女军人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需要更多的理解、鼓励和支持,特别是自信心的培养和提高。如果舰艇女军人达不到适宜的配备比例,一些人就会感到孤独和孤立,不利于其团队意识的提高,进而影响舰艇社会的融入进程。

第二,将性别平等和妇女卫生保健意识纳入舰艇工作的决策、管理和日常工作进程。在以往的舰艇社会中,男性是唯一的性别,管理工作较为简单。女性士兵上舰后,打破了单一的性别格局,男女士兵混编的模式,虽然有助于舰员的身心健康、生活丰富与活跃,但是,男女又具有不同的生理结构甚至心理诉求。这在客观上要求舰艇决策和管理要具有性别平等和公正的意识,也就是说,决策和管理的维度与内容以及方法都要更讲究以人为本,同时也要更加严格和细致[1]。还要看到,女军人上舰,会给男性舰员带来激励,同时,也会引起男舰员身心需求乃至生活习惯的变化,舰艇在对舰员管理、培训的同时,也应在设备和生活上为舰员提供更加方便和完善的条件。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女军人上舰对全面提高和改善舰艇生活结构,提高舰员生活质量,都具有强烈的正能量和正相关性。有资料显示,我国海军的现代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舰艇条件的艰苦,会给新介入的女军人带来一些与陆地不一样的生活经历和困难挑战,女军人要安全度过新兵舰艇适应期,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包括生殖系统的反应如经期紊乱等。这就要求舰艇的医护人员应适时补课,学习一般的妇科保健、预防以及急症和应急情景的处理常识,为女军人上舰安全护航。这些拓展的需求,不仅为女军人身心健康所需,也是提高舰艇全员身心健康水平的内在需求,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舰艇部署女军人,对提高舰艇医疗卫生水平也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的要求,这是未来舰艇医学保障面临的新课题和新要求,需要提高认识,保障供给。

第三,开展面向女舰员技术和能力,以及性别和保健的课程培训。 上舰已引起优化性连锁反应,其中,一些海军院校已开始在相关专业招收女性学员,这为女军人上舰和舰艇职业发展奠定了兵员和质量的基础。但是,从近期审视,相应的兵源结构优化、人才培养以及技术和医学保障工作等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为女军人上舰以及职业发展着眼,要加强其专业和技术培训,一方面可以为女军人舰艇生涯助推,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舰艇社会复制某些领域频繁出现的“男将女兵”现象,保证男女权利和机会平等,舰艇生活也会因此更加和谐,战斗力更会相应提高。我们还要看到,保证女军人舰艇职业生涯和职业发展,我国具有优越的制度保障和相对优越的物质后勤保障,但是最终的上舰与否,如何发展,决定的因素还是女军人自己。为了推动女军人上舰工作进程,国家和海军作了优良的探索和部署,女军人积极性也十分高涨。但国内外的经验皆表明,对女军人开展特色性别与保健课程十分重要。据报道,我国海军相关部门,已经针对女军人上舰的需求,制定了相应的保障计划。这些好的探索和保障,为女军人上舰以及上舰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构筑了坚强的保障机制,这是中国特色军队建设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妇女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体制和机制保障下,我国的女兵舰驰骋海疆工程,必将健康、有序地不断发展,并为实现海军强国的梦想添加中国女性的参与和智慧,进一步推动中国海军特别是舰艇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注释:

① 该文系作者根据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资料撰写。

② 海军后勤部后司(2011)418号文件“下达2011年度海军后勤科研计划”中重点课题“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医学论证”研究任务。

③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于2012年9月25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辽宁舰”上同时出现了女舰员的身影。她们分布在舰艇的各个岗位上,女舰员十分自信,“除锈、刷漆、装卸,累活、脏活等样样都干,从来不讲‘特殊’,争做航母上的‘半边天’。” 见http://stock.591hx.com/article/2012-09-26/0000586203s.shtml。

④ 见人民网>>图片频道>>时事风云,2003年9月29日。

⑤ 1994年,这支部队和另一支“亚历山大女王护卫大队”一并撤销并入皇家海军建制。

⑥ 见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9-26/0719702175.html。

参考文献:

[1] 丁娟,陶永华,巴剑波. 巾帼海洋梦:海军舰艇女军人发展报告[N].中国妇女报, 2013-07-30.

猜你喜欢

舰员舰艇军人
阅读疗法对海军舰员工作倦怠和职业紧张干预效果
舰艇入列
海战中的蒙面杀手——隐形舰艇
自杀频发,200多舰员搬离美国航母
军人就该这个样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军人“四有”歌
女舰员基本身体素质现状与适应性训练探讨
舰艇远航中开展音乐健身操训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