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刍议

2014-04-10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人事院校信息化

王 燕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档案意识

档案意识是指人们对档案、档案工作的认知水平和了解程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是人事档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是孤立的,其工作的开展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如社会、学校领导、档案工作人员等。

然而,大家目前并没有认识到高职院校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与领导的沟通,引起领导对档案工作的足够重视,促使其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同时,要为档案工作争取足够的经费和资源,以确保档案工作的高效运转。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如可利用广播、海报、校刊、会议等,提高大家的档案意识,要让大家切实体会到,人事档案是学校选拔人才及人员任用的可靠依据,同时也是维护职工权益、澄清相关问题、落实相关待遇的可靠凭据。要激发教职工关心人事档案的热情,积极引导其主动向学校移交重要人事档案材料,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形成一个全员共同参与档案建立、档案管理和档案应用的和谐局面。

二、充实档案内容,提高利用价值

现在的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主要包含了一些履历性内容,是个人成长历史的真实记载,为学校的党组织工作和人事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参考。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行的人事档案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行的人事体制,反映“德”的材料多,反映“能”“勤”“绩”的材料少,不能很好地为学校人事工作和人事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现行人事档案中应该多加入反映干部本人知识结构、科研水平、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成绩等方面的材料,多注重个性特征、职业偏好等,使人事档案始终处于动态的过程,避免人事档案没有任何个性、特点,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人事管理部门很难从这样的人事档案中提取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必须定期对人事档案材料进行鉴别、更新,使人事档案“活”起来,使人事档案内容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

同时,要添加完善个人信用档案的内容。人事部门可以利用有关档案信息,针对每个人的基本情况,如个人特长、喜好、现实需求等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成员需求的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确保部门高效正常运转。

三、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

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的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然而,现有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在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存在滞后和应用软件混乱的状况。

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制定与推行相关的标准规范尤为重要。要研发标准统一规范、可以推广使用的管理应用软件,首先要有规范的管理标准,包括:规定、规划、标准、规范等。有了统一的标准就要执行,使电子数据的整理、保存、转发、使用等工作都实现有序化,避免出现不能兼容、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等现象。其次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包括文件、档案的数据存储压缩规范、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数据加密、水印技术规范和系统软硬件设施技术标准等。

同时,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建立各项有效的规章制度,在规范使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同时,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科学规范。

四、建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要想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就需要有一个存储人事档案基础信息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构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在建立信息数据库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确保人事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包括: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加入党、团的时间以及学历学位等问题。特别是出生年月,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有的材料记载公历生日,有的材料记载农历生日,有的仅出生年月这一问题,一份档案中就有四五个版本,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凡原始材料中记载不一致的,一定要仔细审查,以组织核定为准。

其次,在人事档案材料从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的转变过程中,要确保人事档案信息本身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需要将纸质的档案文件通过扫描仪、微缩影像等数字设备转化为易于复制的电子格式时要及时转换。同时要做到对各条档案信息逐一核对,确保档案材料本身真实、无误。

再次,人事档案的内容要全面详实、信息准确,不仅要包括人员基本情况,而且要包括人员的学习经历、工作情况、职务、职称、工资的演变情况,科研成果及家庭成员关系情况等。通过数据库建立人事档案部门便于查找、比较、分析、统计的检索工具,这个系统要具有良好的操作界面,便于工作人员对相关人事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同时还应具备简便的搜索、改正、统计分析等功能。为了提供信息检索的效率,当相关人员人事信息变动时,系统要及时更新。一些基本的人事信息,如工资调整、职位变化、组织关系等,可作为人事部门的决策参考,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对现有的人事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并可对将来的人事情况走势做必要的前瞻分析,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最大限度的数据支持。

五、做好人事档案数据资料的保密和安全工作

人事档案不是孤立的,它既具有个人性,又具有社会性,既是个人学习经历、岗位变动、奖惩信息的记录,又是每个人社会活动的一个缩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档案属于个人隐私,同时又属于国家和党组织的秘密。然而,在当前档案系统的条件下,由于对档案使用者、使用范围、使用目的等的管理均不甚规范,因此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故而,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重视档案信息安全,将信息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安全保密意识,制定积极有效的档案查阅制度。人事档案的查阅可以包括公开的信息和非公开的信息两个组成部分。公开的信息可以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以及岗位和职称变化等。非公开的信息可以包括个人鉴定、薪级变化、评价、惩罚、处分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材料。

对于在互联网上公开提供相关服务的档案信息,对查阅人要进行严格的身份权限认证,同时,对于保密范围的人事信息,一定要严格禁止网上共享,确保管理系统数据的安全可靠。平时对数据库要及时进行备份,处理好信息数据库公开使用、限制使用和内部使用的界限,严把人事档案利用审查关,不该提供的内容绝不提供。要对高职院校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化,同时又要切实保证相关信息的安全,要正确处理好开发和保密、利用与安全的关系。

建立安全技术保障体系,根据档案信息使用者的不同目的,设定使用权限,根据不同密级,确定控制访问的许可范围。

六、加强学习,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要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一方面,在思想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科学发展观和创新的理念武装头脑。另一方面,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提高责任心,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绝不出现档案资料的漏归、错归现象,虚假材料要一律剔除,让其无处藏身,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格谨慎的做事态度、良好的专业素养服务于人事档案事业。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定期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通过讲座、知识小竞赛等对人事档案的新政策、新制度进行学习。同时,对其要增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在拓宽其知识面的基础上,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还要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掌握和运用,努力使高职院校人事档案工作人员成为既具备档案专业素养,又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主要是以高校的改革发展为中心,为高校的人力资源开发、信息利用等提供服务。而高校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要业务的事业机构,有着得天独厚的软硬件环境条件,为建设和实现档案信息化创造了条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现在,规划未来,更好地为高职院校服务,为教职工服务,从而推动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

猜你喜欢

人事院校信息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月“睹”教育信息化
人事人才
人事人才
月“睹”教育信息化
人事人才
人事人才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