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产前教育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4-08-03朱晓琴
朱晓琴
(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平凉 744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分娩的选择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孕妇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如何使其顺利、健康的度过孕产期,不仅涉及到家庭的幸福、还涉及到出生人口素质,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助产士是产科的重要组成人员,具有丰富的助产经验,能独立接生和护理产妇,在孕妇分娩前进行产前教育可以使孕妇和家属得到专业的与妊娠分娩相关的医学知识,减轻孕妇对妊娠分娩的恐惧,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我院自2013年3月开展助产士产前教育,提高了家属和产妇的满意度,促进了自然分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9月在我院门诊行产前检查的286例初产妇,年龄20~33岁,单胎头位,足月妊娠,无剖宫产指征,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无心理疾病。将286例产妇中自愿参加助产士产前教育的132例作为观察组,不参加助产士产前教育的15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质量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都在门诊产检中接受过常规相关知识的产前教育,教育的内容有:指导正确的自测胎动、合理的饮食营养、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新生儿的护理等,关注孕妇的心理变化,稳定孕妇及家属的情绪,使其心情愉快的度过孕期。观察组在入院待产时由一名助产士作产前一对一培训,宣教的内容有:先兆临产、产程的经过、决定分娩的因素、自然分娩好处及剖宫产的利弊、产程中减轻产痛的方法、产房的环境及提供的服务等。教育的方式:利用骨盆模型讲解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出口平面径线变化;利用婴儿模型教具讲解胎头径线的特点,讲述头盆关系的变化;演示和讲解胎儿在产道中连续下降过程,让孕妇了解分娩机制、正常产程,告诫孕妇宫口近开全时不能入厕用力排便,说明重要性。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 指导分娩呼吸减痛法:对呼吸减痛进行讲解,使其明白深呼吸可增加氧气吸入,全身肌肉都处于松驰状态,可以减轻子宫肌肉的疲劳,利于产道的扩张,利于胎儿的娩出。第二产程指导产妇正确屏气,默契配合接生;给产妇介绍产房环境,使产妇和陪产的丈夫对产房的环境和设备有一定的了解,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1.3 效果评价 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自然分娩的产程时间。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在分娩方式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 [n(%)]
2.2 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的产程时间比较(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产妇在产程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由于目前来院分娩的产妇多为初产妇,无生育经验,缺乏分娩知识,对宫缩痛认识不足而恐惧。焦虑是产妇分娩过程中最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1]。她们害怕难产,害怕自己或胎儿受伤害,担心医护人员观察和处理不当给自己和孩子造成危险。产痛的刺激可直接影响产妇情绪,使焦虑心理加重[2]。助产士给产妇做宣教,能够减轻产妇的心理应激,排除心理障碍及不良情绪,从而使产妇在心理上和认识上得以调整,正确对待分娩及宫缩痛,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
表2 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的产程时间比较
表2 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的产程时间比较
组别n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观察组1327.37±0.840.62±0.23对照组1549.01±0.920.89±1.02P值<0.05<0.05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孕产妇缺乏围生期的相关知识,恐惧分娩,错误的认为剖宫产是保证安全的最好方法,而导致社会性剖宫产率增高[3]。因此指导孕妇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十分重要,助产士产前教育因其有丰富的接生经验,可信度高,家属和产妇易于接受。教育旨在让孕妇认识到分娩是一个自然健康的过程,剖宫产也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存在对女性健康的远期影响,了解阴道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利弊,认识到自然分娩是安全可行的,能用积极的心态进入分娩期,在分娩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配合检查,适时运用分娩技巧完成分娩,减少剖宫产。
分娩过程中过度焦虑不安,可通过交感神经中介干扰正常的子宫收缩及产程进展,不良情绪和疲劳又可影响痛阈,使产妇对宫缩疼痛敏感,从而延长产程时间,并继发宫缩乏力,影响胎儿正常分娩机制,增加难产及剖宫产的机会[4]。实施助产士产前教育,使孕妇在产前学习的分娩方法与产时助产士指导的相一致,分娩时能迅速听从助产士指导配合助产,增强了产妇配合的主动性,减少因心理因素而导致的宫缩乏力及产程延长,从而促进产程进展。
参考文献
[1]邬晓娜,欧阳苏云. 孕妇焦虑和抑郁与分娩方式[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2,13(4):185.
[2]赵天卫,孙福立. 待产妇的某些心理指标对产程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9,2(4):246.
[3]范植蓉,陈红宇.孕妇学校规范性教育效果与评价[J].护理学报,2006,13(1):64.
[4]金延泽.孕期教育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3,26(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