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出任国民党中宣部代理部长原因探析

2014-08-02李扬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国共合作毛泽东

李扬

摘要: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有深刻而复杂的原因。中国国民党自成立以来长期侧重于政治与军事行动,而忽视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宣传工作,受到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指责。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国民党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了全新的宣传工作纲领,但由于缺乏合适的领导人选,其政治宣传工作仍没有显著进展。随着国共合作的开展,毛泽东突出的政治才干与宣传能力越来越受到国民党高层领导人的关注。为了提高宣传工作水平,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常务会议推荐了毛泽东。这样,毛泽东就代理了国民党中宣部部长。

关键词:毛泽东;国共合作;代理部长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81(2014)01-0067-04

国民革命期间,毛泽东分别于1925年10月5日至1926年1月,1926年2月5日至5月28日这两段时间出任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目前学术界对毛泽东代理国民党中宣部部长的原因缺乏足够关注,多以汪精卫政务繁忙,无暇兼任为由而一笔带过,语焉不详。①①论文如张素华.毛泽东在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任内的史迹.毛泽东思想研究,1988(4);路海江.推动国民革命的宣传家——毛泽东出任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党史纵横,1997(6);余育国.担任国民党中宣部代理部长的毛泽东.纵横,2007(9)。著作如高菊村.青年毛泽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蒋建农.毛泽东传[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菲利普·肖特.毛泽东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逢先知.毛泽东传[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等等著作的相关章节。 本文欲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将这一问题置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系统研究国民党政治宣传工作的发展沿革,综合分析毛泽东的个人能力,以便对毛泽东出任国民党中宣部代理部长的原因形成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一、局限与挫折:国民党早期政治宣传工作之情况

中国国民党自成立以来,“历年在国内的奋斗,专用兵力”。[1]562从“武昌起义,推翻满清,建设共和”到“袁氏称帝,讨袁军兴,推翻洪宪”,再到“张勋复辟,提倡护法,其后徐氏退位,以至陈炯明谋叛,北方武人亦承认护法”。[1]562国民党将主要精力放在军事活动上,而导致其自身的政治宣传工作长期处于被搁置甚至是空白状态。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早期与国民党的接触过程中,就曾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一问题。他认为“中国国民运动中,最堪注意的一种现状,就是缺少由一个政党主持一种有规则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宣传……国民运动领袖人物的观念上,必有许多错误。他们历来单偏重于军事活动一方面,或者是一个大错误。他们的方法只是要获得一块地盘,树立他们的势力,再练一支革命军来实行他们的计划”。[1]522这样依靠武力夺取政权,占领地盘的做法与北洋军阀几乎无异,加之缺乏充分的政治宣传,使国民党难以在民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进而也难以获得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群众的支持。

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等共产党人认真讨论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分析指出国民党常有的两个错误观念,其中一点就是“集中全力于军事行动,忽视了对于民众的宣传”。[1]522会后,毛泽东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以国民党党员身份致信孙中山,建议国民党“在上海或广州建立强有力的执行委员会,以期合力促进党员的活动和广泛开展宣传”。[3]115

对于共产国际代表和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建议,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深有感悟:“自辛亥革命以至今日,宣传事业几乎停顿。即革命未成功以前,吾等非不从事于宣传,但当时宣传方法皆是个人的宣传,既无组织,又无系统,故收效乃小,故可谓之人自为战的宣传。至武昌起义以后,则连人自为战的宣传亦皆放弃,而不肯做矣。”[1]565所以孙中山迫切希望通过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共产党人一道开创国民党政治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国民党政治宣传工作的新方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提出,“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4]35从而确立起军事行动与政治宣传相结合的工作纲领。同时,大会还就“出版及宣传问题”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最后表决通过。议案正确认识到国民党以往在宣传工作方面人自为战的缺点,对日后的宣传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以全力作有系统之宣传组织,使凡属于本党之宣传机关,在统一指导之下,指导群众”,[5]54使“工、商、实业各界及农民、工人、士兵、学生与夫一般之群众……人人知设统一国民政府之必要”。[4]34随后,国民党在中央和地方各执行部均新设立宣传部,选举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部的宣传部门负责人。从此,国民党的政治宣传工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新的政治宣传方针既定,那么就需要选举负责人来领导宣传工作的开展。1924年,国民党第一届第一次中央全会选举戴季陶为中央宣传部部长。但是戴季陶对孙中山的联共政策一直持有怀疑,在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上与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谭平山发生严重分歧,“对于党事之悲观,亦即加厉”,[6]遂辞去一切职务。6月,时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宣传部长的汪精卫受命代理。8月,汪精卫正式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但汪精卫于孙中山病逝后兼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常会主席等重要职务,政务繁忙,一年多以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工作,毫无表现,不仅没有出版什么刊物,什么书籍,连传单也不曾有过一张。所以宣传部在中央党部是完全成了一种点缀品”。[7]据张国焘回忆,当时“国民党的对外宣传缺乏效率。广东所发生的事情,大多没有适当的报导……广州的消息多是非正式的经由外国通讯社传发出来,其内容自多对广州当局不利”,[8]61-62妨害国共合作的正常进行。为此,汪于1925年10月5日最终以“政府事繁,不能兼任”为由,[3]137辞去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职务,同时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常务会议推荐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并获国民党中央党部常务会议通过。

二、丰富经验与远见卓识:毛泽东出色的宣传才干

国民党中央党部之所以决定让毛泽东代理中宣部部长,这与毛泽东个人出色的宣传才干密不可分。毛泽东早年丰富的宣传经验与国民党一大上确立的宣传方针非常契合,而国民党高层也非常赏识毛泽东的政治才干,认为他有能力贯彻执行国民党宣传工作的新方针,开创国民党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毛泽东早期在湖南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等刊物,创立湖南文化书社,积极促进新思潮在湖南的传播。他深刻认识到,在世界剧烈变革的时代,“湖南人现在脑子饥荒实在过于肚子饥荒,青年人尤其嗷嗷待哺”,[9]449“没人用有效的方法,将种种有益的新知识新艺术启导他们”,[9]272所以毛泽东创办刊物,成立书社,利用新媒介宣传世界之变化与中国之形势。他希望以此来开启民智,号召民众之大联合,实现驱除张敬尧,实现湖南之自治乃至中华民族之独立的目的。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宣传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湘江评论》的发行在全国造成轰动,李大钊称其为“全国最有份量,见解最深的刊物”。[10]毛泽东撰写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在北京、上海、四川等地的重要刊物上相继转载。湖南文化书社在毛泽东的经营下,“与上海泰东图书局、亚东图书馆、中华书局、时事新报馆、新青年社、北京大学出版部等十一家建立了业务关系”,[11]使该社的图书刊物有了广阔的来源。民众的政治素养得到提高,张敬尧被驱逐出湖南,使湖南向着“湖南的事,应由全体湖南人民自决之”的道路迈进了一大步。[9]438纵观毛泽东早期的宣传经验,它与国民党一大上确立的宣传方针非常契合。国民党方面对这个才华卓越的湖南年轻人一定是早有耳闻的。

1923年初,毛泽东发表《外力、军阀与革命》一文。他指出,“全国无一个有三十万确实党员的政党;全国无一家销到二三十万份的报纸;全国无一种销到两三万份的杂志;而中国全体有人口四万万,有土地三千余万方里:试问在这种社会经济情形下军阀不来统治,还有谁可以来统治?”[12]由此可见,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之前,毛泽东对国民党政治宣传工作的不足是有充分认识的。

毛泽东与国民党高层领导人的正式接触是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在国民党一大上,毛泽东就共产党员“跨党”和“比例选举制”问题与国民党右派分子进行过激烈地辩论,极力促进国民党改组,给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据张国焘回忆,“在这次的大会中,两个刚加入国民党的青年共产党员毛泽东与李立三发言最多……许多老国民党员大都以惊奇的眼光注射着他们两人,似乎有‘那里来的这两个年轻陌生人?意见何如此之多?的疑问,少数老国民党员又似乎在欣赏他们这样的青年精神。”[13]孙中山对毛泽东在会上的表现非常满意,所以亲自将这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会后,毛泽东前往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从事组织和文书工作,并担任平民教育委员会的常务委员。据王唯廉回忆,毛泽东在上海执行部工作期间广泛阅读各类报纸和杂志,曾讲“凡是一种刊物,只要有一二个人去读他,我们就该看,销路好的更不用说了,我们应研究它为什么能得读者欢迎”。[14]由此可见毛泽东在宣传工作方面的专业素养。毛泽东凭借出色的文字功底与难能可贵的实干精神给上海执行部负责人等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于国民党的组织工作,毛泽东曾于国民党中央党部第四次会议上提出议案,要求给予地方党部经费补助,并注重地方党部的人才培养。他指出,“经费断不宜只用于中央与省之两个高级党部(空洞的党部)。市县党部区党部之二级(实在的党部)非补助经费必无办法必难发展。”“而市县党部及区党部为本党指挥党员行动最扼要的机关,若这两级党部没有力量,必至全党失了力量。”同时,国民党“宜以全力发展下级党部,不宜将党里人才尽聚在最高党部”。[3]133毛泽东于组织工作上的创见,无异于有助国民党从根本上提升政治宣传的水平,其惊人的洞察力与丰富的政治经验可见一斑。

毛泽东对国民党政治宣传工作的缺点有充分的认识,并且他早期在湖南开展宣传工作的方法颇得国民党领导人的肯定与赏识,其宣传经验与国民党的宣传方针非常契合,自然被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门高度关注,最终成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的不二人选。

三、忌惮共产党势力:“代理”二字背后的玄机

对于毛泽东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原因,前文已做详细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除了毛泽东以外,谭平山、林伯渠等人也参与了国民党的领导工作。当时,谭平山出任的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林伯渠出任的是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相比之下,毛泽东的职务只是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这“代理”二字是国民党高层深思熟虑的结果,因此深藏玄机。

1924年6月在戴季陶辞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的时候,汪精卫出任的也是“代理”部长,两个月以后,才正式转为“部长”。这就说明“代理”二字有临时性的含义。一般来说,毛泽东如果表现出色,则有可能在日后转为正式“部长”;而毛泽东如果表现平平,那么国民党就有可能重新物色宣传部人选。所以,一般因突发变故而进行的“任命”,都是先从“代理”开始的,依据具体情况再作下一步调整。但是,直到毛泽东因《整理党务案》去职,他的职位一直都是“代理”部长。即便获得连任,也没有被转正。这其中就包含了国民党高层领导人的政治考虑。

第一,政治宣传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领域。在国民党一大上通过的“出版及宣传问题”议案就明确表示,“吾党以宣传事业为最重要。”[5]54所以国民党第一届第一次中央全体会议选举的从中央到各地方执行部的宣传部长,无一例外都是国民党党员出身。由此可见,国民党不会放心地将中央宣传部的领导工作交给一名共产党人负责。所以,毛泽东虽然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负责具体工作,但当遇到重大问题时,还需要向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请示。据沈雁冰回忆,在起草国民党二大的宣传大纲时,“我和萧楚女就把宣传大纲起草完毕,请毛泽东同志审核。毛泽东仔细看过,作了一些文字修改,又在草稿上加了‘军队与人民合作一段话,然后对我说,还是送给汪精卫看一下。”[15]由此即可证明。

第二,国民党领导人还要考虑国民党党员的情绪。虽然孙中山总理留下了联俄联共,吸纳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为国民党所用的遗训,宣称“青年富于理想,对现实大都不满,易于受人煽惑,误入歧途。中国青年现多倾向于马克思主义,但对之无深刻研究,不知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不合,亟宜导之以正,吸收他们,加以训练,使踏上正当途径,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伦理之优点。从而参研西洋政治思潮及制度,自可服膺本党主义,而成爱国有为的人才”。[16]但是自从国民党改组以来,国民党的重要职务大部分被共产党人占据,这在国民党内部引发了强烈的不满。国民党党员纷纷议论,“现在什么机关,大半为共产派所把持。不加入共产党,就不能有发展。”[17]当时在国民党中央,极为重要的组织部长和农民部长都是由共产党人出任,所以国民党领导人出于协调国共两党党员利益的考虑,也不敢贸然推选毛泽东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所以毛泽东只能一直担任“代理”部长。

综上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原因。国民党认识到自身在政治宣传工作上的不足,制定了宣传工作的新方针,急需有能力的人来领导宣传部,落实宣传工作新方针。而此时,毛泽东突出的政治才干与宣传能力给国民党高层留下了深刻印象,推荐其代理宣传部长。而国民党高层之所以决定让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而不是出任正式部长,则是出于将政治宣传的最高领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协调国共两党党员利益的考虑而做出的决定。

毛泽东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工作期间,创办并主编了国民党机关刊物《政治周报》,开始向反革命进行宣传反攻。同时他还建立起了国民党宣传指挥系统,结束了国民党人自为战的宣传模式。尽管毛泽东对宣传国民革命和探索中国前途有着极大的热情与强烈的责任感,但随着汪精卫的去职与蒋介石的右倾,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1925年5月《整理党务案》被通过,毛泽东不得不辞去国民党中宣部代理部长一职。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国民党过去之失败与今后之成功[G]//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2册.

[2]孙铎.国民运动、革命军与革命宣传[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36-338.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4]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提案[G]//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5]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会.中国国民党与政治建设[M].台北:中正书局,1984.

[6]陈天锡.戴季陶先生的生平[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8:291.

[7]雨铭.毛泽东在中宣部[G]//海天出版社.现代史料:第4辑.香港:波文书局,1935:343-344.

[8]张国焘.我的回忆:第2册[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9]毛泽东.发起文化书社[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449.

[10]《湘江评论》介绍[G]//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册.414.

[11]曾祥虎.毛泽东与文化书社[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4(6):65.

[12]毛泽东.外力、军阀与革命[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2.

[13]张国焘.我的回忆:第1册[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319.

[14]王唯廉.毛泽东[G]//海天出版社.现代史料:第1辑.香港:波文书局,1933:134.

[15]茅盾.中山舰事件前后——回忆录(八)[J].新文学史料,1980(3):6.

[16]王健民.中国共产党史稿:第1编[M].香港:中文图书供应社,1974:99.

[17]许卓然等在国民党“二大”会议上关于共产党加入问题发言记录[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四辑(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327.

责任编辑:刘遗伦

猜你喜欢

国共合作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皖南事变原因研究综述
论国共合作早期中共党内右倾倾向的纠正
从上海三次工人武装暴动看国共合作的矛盾及冲突
对中共三大前后张国焘国共合作观点的再思考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