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共产党人对列宁主义的认识新探

2014-08-02段治文石然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4年1期

段治文 石然

摘要:多数共产党人对列宁主义的认识感性色彩浓厚,甚至认为列宁主义就是“激进的”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第一位从整体上把握列宁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瞿秋白按照中国语言方式从逻辑上阐释列宁主义理论体系。赵世炎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为列宁主义做出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深刻的阐释。早期共产党人对待列宁主义既有创造性运用,又有教条式理解。早期共产党人以苏俄真实状况澄清了其他知识分子对列宁主义的指责。

关键词:早期共产党人;列宁主义;理论阐释

中图分类号:A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81(2014)01-0058-04

学术界有一种说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传来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列宁主义;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主义而是两个主义。那么,十月革命影响下,早期共产党人接受的是怎样的列宁主义?他们是如何认识列宁主义,怎样对待列宁主义的?因此,本文力图从源头上探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列宁主义的认识。

一、早期共产党人对列宁主义的感性认识

十月革命,这一震惊世界的壮举,推动着中国先进分子把目光由西方转向东方,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中国先进分子热情高昂地赞颂十月革命,正是在对十月革命的欢呼中,形成了对列宁主义的感性认识。

第一,肯定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劳动群众当家做主的新纪元。李大钊第一个指出,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道主义的胜利,是平和思想的胜利,是公理的胜利,是自由的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是Bolshevism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胜利”[1]133,“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135-136后来陈独秀、瞿秋白、蔡和森、赵世炎、毛泽东等也纷纷撰文评价十月革命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比如陈独秀在《每周评论》指出十月革命是“人类社会变动和进步的大关键”。李达指出将来社会的经济组织必归着于社会主义,我想无论何人都当承认的。[2]103蔡和森给毛泽东的信中写到,由于“1.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地方——俄。2.无产阶级革命已发动或小产地方——中欧及巴尔干战败诸国。3.阶级革命酝酿的地方——五大战胜诸国。4.阶级觉悟发生后由爱国运动引导到布尔塞维克上去的地方——诸被压迫之民族、保护国、殖民地,如波斯、土耳其、印度、埃及、朝鲜、中国等”,因此布尔什维克党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革命运动之大势。[3]49-54

第二,肯定列宁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李达指出:“无产阶级要实行革命,必有一个共产党从中指导,才有胜利可言。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之所以成功,与一八七一年巴黎共产团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一个有共产党任指挥而另一个没有。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在夺取政权实行劳工专政。政权必须用武装方能夺到手,既用武装就不能不有严密的组织,什么劳动者的自由组合,完全没有用处。”[2]190蔡和森认为,苏维埃是无产阶级革命后的政治组织,通过阶级战争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是俄国革命后的详情。[3]49-54毛泽东认为“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4]2,“民国六年俄罗斯工人起来革命,推翻资本家政府,成功了劳工专政,使世界上另开了一条光明之路,其价值的重大为何如?俄国的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它们的意义是相同的,不过成功与失败不同而已。所以我们可以说:巴黎公社是开的光明的花,俄国革命是结的幸福的果——俄国革命是巴黎公社的继承者。” [4]34陈独秀指出,列宁主义“最重要的便是资本制度与共产制度间之无产阶级独裁制及反帝国主义的国际民族运动这两个理论”。[2]326

第三,认为列宁主义就是“激进”的“过激”的马克思主义。李达认为,列宁领导的“过激派”实行“过激主义”,而“‘过激派和‘过激主义就是布尔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而布尔什维克主义就是列宁主义,列宁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这才知道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名称”。[5]毛泽东认为,列宁的主义就是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就是“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 [4]2蔡和森在他的信中也认为,我们必须接受“激进”的社会主义,他“极端主张无产阶级专政”。[3]79

相当长的时期内,多数共产党人对列宁主义的理解都是感性色彩浓厚的,甚至认为列宁主义就是“激进”的主义。并且他们的认识还有理想主义色彩。比如李大钊写到“他们主张一切男女都应该工作,工作的男女都应该组入一个联合。每个联合都应该有中央统治会议。这等会议,应该组织世界所有的政府。没有康格雷,没有巴力门,没有大总统,没有总理,没有内阁,没有立法部,没有统治者,但有劳工联合的会议,什么事都归他们决定。一切产业都归在那产业里作工的人所有,此外不许更有所有权。他们将要联合世界的无产庶民,拿他们最大最强的抵抗力,创造一自由乡土,先造欧洲联邦民主国,做世界联邦的基础。这是Bolsheviki的主义。这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新信条”。[1]134李达也写到“中国的劳动者一齐起来,联合世界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同扑灭荧荧余烬共建社会主义的天下,岂不省事!”[2]105但是早期共产党人一开始就对列宁主义如此关注,是难能可贵的。

二、早期共产党人对列宁主义的理性思索和整体结构的初步把握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时期理论准备并不充分,而且又不得不立即投入实际斗争中。因此大多数早期共产党人只是吸取列宁主义对当前中国最有用处的成分。包括陈独秀也认为,列宁主义“最重要的便是资本制度与共产制度间之无产阶级独裁制及反帝国主义的国际民族运动这两个理论。后者尤于中国目前的民族革命有关,我们应该略知列宁对于民族问题的意见”。[2]326那个时期能够系统完整地理解列宁主义的早期共产党人并不多。但尽管如此,李大钊、瞿秋白、赵世炎等革命者还是为列宁主义系统化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

第一,李大钊以列宁著作为基础完整地把握列宁主义,成为了第一位从整体上把握列宁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李大钊看来,列宁重要的著作有十九种:“《俄罗斯社会民主党问题》,《俄罗斯资本主义发达史》,《经济的札记和论丛》,《什么是要做的?(吾党运动的难问题)》,《告贫乏的农民(为农民对于社会民主党的宗旨而作)》,《进一步退两步(论本党的危机)》,《民主革命中的社会民主党的两个政策》,《社会民主实业史略的大纲》,《解散旧国会和无产阶级之目的》,《一九〇五年至七年俄罗斯第一次国民革命中的俄国社会民主党大纲》,《经验批评主义的唯物哲学》,《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末日》,《俄国政党和无产阶级之目的》,《论进行方法的文书》,《革命的教训》,《农业中资本发达率的新论据》,《国家与革命》,《苏维埃政府的要图》、《无产阶级革命与考茨基汉奸》。”[6]虽然李大钊没有从理论上进一步地论述列宁主义,但从李大钊的文献把握可以得出:李大钊对列宁主义的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部分和列宁的革命实践成果部分有着全面地把握。当然,后来李大钊不得不为革命事业殚精竭虑。因此对于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李大钊把握到无产阶级专政就基本停止了。但李大钊却提供了对主义系统性把握的基本思路。

第二,瞿秋白从逻辑上阐述列宁主义理论体系,按照中国语言的方式把系统化的列宁主义引入到中国。瞿秋白是亲历苏俄考察学习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过程中,他及时地传递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展,并孜孜不倦地把列宁主义著作翻译到中国。虽然瞿秋白曾经在《苏维埃俄罗斯之经济问题》中解读过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但应该说瞿秋白后来接受的列宁主义已经是斯大林阐释的了。当然,他在改译斯大林著作《论列宁主义基础》中仍有局部文字调整。与斯大林的体例相似,瞿秋白给列宁主义的定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时的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执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原理”[7]24,并从“列宁主义之历史根源”、“列宁主义之方法”、“列宁之无产阶级革命论”、“列宁之无产阶级独裁制论”、“列宁主义与无产阶级的政党”等方面阐述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

列宁主义作为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系统地阐发是完全必要的。特别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瞿秋白能第一时间把系统化的列宁主义引入中国,无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他关于列宁主义方法的阐释,即“列宁主义的方法,更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实行的更详尽切实的原则”。[7]29直到今天都闪烁光芒。但是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原理”对列宁主义的限定过于狭窄。特别是将“无产阶级专政论”译为“无产阶级独裁论”,客观上为非社会主义者反对列宁主义提供了口实。

第三,赵世炎以列宁的实践活动为主线解读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对列宁主义进行阐释,也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深刻地一次阐释。赵世炎指出,“研究列宁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一样,不是容易的事。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本是不可分的,不过列宁主义的骨髓在实际的事迹,在斗争的战略”。因此,在他的著作中总是以列宁的实践活动为主线总结列宁主义成果。在《列宁》这篇文章中,赵世炎指出“列宁的工作,既预备了革命,又保卫了革命,且努力做成环绕革命四围的胜利,实是马克思主义凯旋”,“有名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的特见”。这些论述表明,赵世炎以时间的继承性把握列宁主义,并且还把握了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理解下,赵世炎给列宁主义下了一个定义:“列宁运用无产阶级科学之理论与俄国革命的经验战略综合而成,是全世界工人阶级对列宁主义应有之基础观念。列宁曾将这些理论一点一滴的,一面实验,一面教训全世界的工人阶级。这些理论综合起来就是列宁主义。”[8]218

经过成熟的思考,赵世炎发表了《列宁主义理论与实际》。这篇著作没有按照斯大林的“权威”方式写作,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对列宁主义进行阐释,甚至说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深刻地一次阐释。赵世炎指出,“总括列宁主义的内容,举最重要者,便是:(一)无产阶级革命论;(二)无产阶级专政论;(三)无产阶级国家论;(四)无产阶级政党论;(五)农民问题;(六)民族与殖民地问题;(七)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八)职工与工会之机能。此外还有,妇女问题;青年问题;协作社问题等……”[8]397赵世炎认为,列宁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并且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赵世炎对列宁主义把握是全面而深刻的。

三、早期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对列宁主义的运用

在布尔什维主义刚刚引进中国时,早期共产党人已经有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认识了。他们不仅认识到“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9],还特别注意把列宁主义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运用到中国实践中。陈独秀、李大钊、赵世炎、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等早期共产党人在早期革命斗争中就已经把列宁的理论贯彻到中国革命的实际中,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和前途有过论述了。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更是凝练地阐释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的新认识。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0]174,制定了最高革命纲领和最低革命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其中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正确的指明了中国的出路在于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更加明确的指出,“中国共产党鉴于国际及中国之经济的政治的状况,鉴于中国社会的阶级(工人、农民、工商业家)之苦痛及要求,都急需一个国民革命”10[191]。这次大会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指明了无产阶级之领导权问题,至此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在列宁民族殖民地理论运用到中国实际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能够灵活地把握理论精髓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革命中。当然也有机械地教条主义倾向。具体地表现为,我们党的一些早期领导人未能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做出详尽地准确分析。具体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过于笼统。实际上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可以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官僚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主要起反动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动力之一是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但其主要方面依然是革命性。二是对中国农民阶级的认识不充分。一些早期共产党人虽然看到农民是革命的主要支柱,但是在论述中更多的讨论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强调无产阶级对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而实际上当时中国农民阶级的特性首先是革命性和进步性,其次才是局限性甚至落后性。并且,他们对农民阶级的具体划分也未能详尽展开。而毛泽东最准确地解答了这两个问题,他在早期就成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实际中的杰出代表。实际上,他初步掌握的原理主要是“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暴力革命论,然而读过的马列经典著作还很有限”。[11]现在看来,列宁主义理论远不止这些。

四、早期共产党人澄清对列宁主义的误解

许多不了解或者误解列宁和苏维埃俄国的知识分子看来,列宁主义是“一党专政”的独裁专制,苏俄人民在“红色恐怖”中饱受“赤贫”状态。面对这样一些指责,早期共产党人特别是留苏共产党人真实地报导苏俄状况,以事实澄清了对列宁主义反对者的无端指责。

第一,从苏俄政治制度和人民政治生活澄清“独裁专制”论。陈独秀认为,苏俄无论在国家组织上还是政治组织上都不能说是专制政治。在他看来,“苏俄在国家的组织上,或为省或为自治区或为联邦,一任民族之自由;在政治的组织上,各级苏俄皆得随时撤回其所举上级苏维埃代表,全俄苏维埃得随时撤回其所举人民委员会之委员。现在世界上能这样自由民主的更有何国?”[12]苏俄的民主政治还体现在人民政治生活方面。瞿秋白指出苏俄已经废除了剥削阶级警察制度。认为像“俄国这样的‘独裁‘专制的国家里”,已经“看不大见他的‘民警”[13]423。刘少奇、肖劲光在留苏期间多次可以聆听到列宁与无产阶级群众共同商讨国家大事。肖劲光说:“听报告的时候,我们看见列宁坐在主席台上,虽然离我们距离比较远,但我们已感到非常的荣幸,我们是第一次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工人阶级的代表坐在一个会议大厅里,聆听他们商讨国际大事。那时我们的俄语水平很低,报告中讲的什么内容还难以听懂,但我们当时并未顾及这些,使我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是,像我们这样的穷孩子,竟能在这样堂皇的会议大厅里,和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一起商讨革命大事!我们感到真是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14]

第二,通过解释苏俄经济的恢复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澄清“革命失败”论。旅欧赴苏学习的早期共产党人解释了新经济政策条件下苏俄经济的恢复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周恩来指出,1922年苏俄经济已经取得了乐观成绩,“本年政府收入,粮税乃为大宗,农业丰收,更影响到卢布价格近来的安定。轻便工业已多振兴,国家银行近又有余裕可计,行将用他来振兴机械工业。这样情形,不仅从资本主义见地看来可以乐观,便是从共产主义见地看来,也可抱同样乐观,因为现在俄国的政权固握在工人阶级的手中啊!”[15]在瞿秋白结束访俄准备回国之际,“虽然现在俄国大工业(煤铁石油等)还很困难,而小工业(纺织火柴等)已经大大恢复,农业经过旱灾也有复生气象,真有些奇妙”。[13]419列宁去世不久时,苏俄人民生活水平仍然不高。时常有人拿西欧的生活条件做比较。朱德却认为:“在列宁格勒,没有游手好闲的人。每日节省了多少钱,却做了多少事啊!经济困难,那是因为刚在激烈内战之后。我们从这一点来看,社会主义正在一点点搞起来。这一点看不穿,那是资本主义的眼光。”[16]他们通过真实的报导、亲身的感受,澄清了俄国“革命失败”论,一些早期共产党人还比较详尽地解释了苏俄新经济政策。

总之,早期共产党人对列宁主义有难能可贵的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接受列宁主义、认识列宁主义、掌握列宁主义、实践列宁主义,深刻地影响到以后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在理论上也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基础。当然也有认识上的差异和局限影响到今后的实践,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探索。事实证明,准确地完整地系统把握列宁主义,用实践中创新发展列宁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参考文献:

[1]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新青年·精选本:中[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

[2]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新青年·精选本:下[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

[3]蔡和森.蔡和森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丁晓强,李立志.李达学术思想评传[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3-4.

[6]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80.

[7]瞿秋白.瞿秋白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8]赵世炎.赵世炎选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党史导读:上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11]李锐.李锐论说文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87-88.

[12]陈独秀文章选编:中[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346.

[13]瞿秋白.瞿秋白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人生纪实[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50-51.

[15]周恩来.周恩来早期文稿[M]北京、天津:中央文献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490.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人生纪实[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18.

责任编辑:邓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