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变”“两让”还小班化语文课堂本源

2014-08-02张兴德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7期
关键词:三变小班化语言

张兴德

摘要:小班化语文教学中要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变有效为高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才能回归语文教学的本源。

关键词:“三变”“两让”小班化教学语文本源小班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通过缩小班级规模,拓展教学时空,增加教学活动的密度和效度,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实施因材施教。“三变”指“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变有效为高效”;“两让”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

一、变教室为学室,着力于增加学生语言积累、语文知识的积累与实践训练

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是要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和实践,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在将来各种不同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学生的阅读学习,不能仅停留在“理解”“听懂”的要求上,还应该从作品中学习新词语,学习如何运用词语进行表达。那种只重视“讲深讲透”的做法已不适合中小学语文教学。要认清中小学生学习语文与中文系大学生学习文学课程的差别。传统教学观强调的是师道尊严和教学上自上而下不可逆转的教学方向,漠视鲜活的生命的个体存在,体现在课堂上整齐划一,缺乏互动,而小班化教学中双边互动的时间、频率、密度都有大大增加的可能。让学生在大量、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观念上要尽量与课程标准的思想合拍,充分认识到积累和训练的重要地位,小班化语文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课堂训练、动手探索的时间是否增加,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是否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师生课堂有效互动频率是否大为增多,课堂上是否充满个体之间激情的燃烧、智慧的碰撞。归根结底:课堂是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充分占有时间的前提下进行了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能力、训练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一册教材中的课文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文体知识类——规范的说明文、议论文等;美文演读类——易于诵读、表演的诗歌、演讲等;分析提升类——有内涵、有深度的散文、小说等。教师要善于把握每类课文的特点,进行文本细读,挖掘其中对学生有价值的在“习得”训练中提高以下语文能力:语文基本知识,基本的理解、分析、概括、提炼的能力,语言品味能力,文学欣赏能力、感受评价能力、阐释解说能力。

二、变教师为导师,着力于形成、提升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当前,语文教学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教师的强权霸主地位不可动摇,学生的主体地位虚无,主要表现为教师重传授,力求面面俱到,讲深讲透,忽视学生自己的体验实践,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另一种是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向了极致,推崇自主学习,在师生对话中对学生的发言信马由缰,不能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缺失。这两种现象都是语文教学要不得的。钱梦龙先生说过,“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实实在在地触摸语言,实实在在地在读写听说中摸爬滚打,也就找到了语文教学的‘魂”。一个人的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主要是在课堂训练中培养出来的。那种大学教授式的“讲深讲透”训练的是教师的口才,与学生能力的提高无关,“教懂”不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才是目的。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应该把功夫下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不能以语言、文字等学科知识点的落实作为基本目标。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还需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语文运用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为此,教师要实现从“教”到“导”的角色转变,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上要做到“五讲”“五不讲”:学生懂得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支离破碎的内容不讲;学生的年龄层次不能领会的教师不讲;教师自己暂时没有读懂的不讲(以免误人子弟)。学生有难点的讲;学生有疑点的讲;与三个维度密切相关的讲;有教师研读文本心得的讲;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讲。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偏离了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引领学生回归“大道”,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当学生面对学习难点徘徊不前时,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给予援助,化解疑难,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变有效为高效,教师要着力于用艺术的教学设计优化课堂读写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程度,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当前的语文教学,要像余映潮先生主张的那样,课堂教学要实实在在地开展活动,学习语言,进行训练,少搞花架子。要大量减少以下内容:课堂教学中非语言文字手段的使用,课堂教学中的碎问碎答和教师的话语量,就课文教课文而不重视学生能力训练的教学设计,完全脱离课文语言环境的所谓“迁移拓展”与“清谈感受”活动,所谓的“小组展示活动”。应该大量增加以下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安静思考的时间,充分利用课文训练学生能力的课堂实践活动,语言训练即语言学用、语言品析活动的比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知识”的积累量,对学生个体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四、“两让”着眼于以“学生发展为本”

语文学习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集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有助于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探究式、合作式。《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表达,以达到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的目的。

“面向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每个人生来都是独特的,成长中也体现出千差万别。传统大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缺陷在于它强调共性,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学生个性和独特性。小班化教学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差异中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适合其发展的学习环境。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能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实施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能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活动进行学习。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钻研的空间,鼓励引导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学习进度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让优秀者更优秀,平凡者不平凡。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2012]GSG336,“初中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成果。)

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变小班化语言
“6+4”组合拳推动“三变”制度创新
小班化的“化”
擦亮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品牌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我有我语言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注重“三变” 学会“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