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2014-08-02吴欢

南北桥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眼胡同感情

吴欢

【摘要】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散文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大多数都是以散文的形式保存下来。“形散而神不散”是它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重要特点之一。这种短小精悍而又富有美感的文学形式,它本应唤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讴歌。因此正确把握散文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和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了解中国文化常识,是散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6.166

而散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学起来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散文大多运用丰富复杂的艺术手法去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或抒发自我的強烈感情;而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也由于文学欣赏能力的关系,对其深厚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难以理解。我认为散文教学可分为三个步骤:

一、创设情境,美文美读

诵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丰富着学生的言语积累,且能增强情感体验,提升语感品位,也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使学生作为自然人的人性得以充分张扬。

要读好一篇散文,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任何一篇好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注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应要求学生认真理解文章的内容,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驾驭文章。如郁达夫的《古都的秋》,作为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当中。由于本文的写作离今天已经久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情味意味可能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应当首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并提示学生注意把握朗读的节奏,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当读到作者直接抒怀的部分时更要认真体会作者的心意、情怀,要深情并茂,抑扬顿挫,尽量读出作品中的“原味”来,尽量与作者的心灵贴近,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其次,在朗读技巧上,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重读、停顿、语速、读音的长短变化,音调的升降等。如余秋雨的《道士塔》的第一部分,作者用简练的笔墨渲染出历史的悲剧:一个湖北麻省的农民,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而他只是从外国冒险家的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面对这样的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作者写道“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泻。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这句中,“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这三个短语应该重读,才能表达作者的无比的愤懑和无奈之情。可见,教师应以文本的思想和感情为依据来指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美文美读,读出课文中的美味来。一些优美的语段,精警的句段,最好能熟读成诵。

最后,在朗读的形式上可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教师范读(可放录音)、学生单个读、齐声读、配乐朗读等。此外,教师还可适当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语言优美,音律和谐,特别适合朗读,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下的月色”等相关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供学生欣赏体会,创设美好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整体感受本文的意境,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形散神聚,梳理脉络

散文虽形散,但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全文围绕着“故都的秋”展开,可指导学生先从文中找出故都的秋的特点,再找出那些语段具体在写故都的秋的特点,最后再分析文章的其他语段。

另外,还可以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即“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虽然在主体部分集中笔墨写景,但这些景都是为抒发感情服务的,是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章因情而起,可根据“情”这条线索,指导学生找出有关情的句子,再逐一分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出去荷塘,赏塘中美景,进而引出江南采莲的旧俗,最后又回到家中。从情到景,复又归情,“不宁静”便是文章的文眼,作者的思绪由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回归现实,时间不长,但感情却经历了复杂的变化。

三、体会情感,品味意境

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散文中的情,往往打上了作者独特的个性、人格的印记,并且往往带有一定的社会的、时代的烙印。因此,我们在品味作者的情感时,不仅要通过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所描写的景物、意象,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多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生活经历等写作背景,从而更更深次地把握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文章分三个部分,先谈胡同的起源、发展,再谈胡同文化的特征,最后谈到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中的衰落。汪曾祺先生祖籍江苏高邮,但他久居北京,也算是个老北京人了,对在现代文明进步的大潮中北京胡同的没落,感情是复杂的难言的。对北京人,他是有感情的;对于北京胡同、四合院,他也是相当留恋的;对居住在胡同里北京市民的文化性格,作者是理解和尊重的,因此当面对胡同及胡同文化日趋没落时,作者是深怀叹惋之情的。但作者很清醒地认识到“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必将走向没落,体现了作者的不保守、不顽固,与时俱进的思想,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用“再见吧,胡同”来表达迎接时代大潮的一种庆幸而欣喜的感情。

当代散文的教学,犹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它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情感投入,用心、用情去打开文本,感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是现当代散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猜你喜欢

文眼胡同感情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