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城镇化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2014-08-02常海波梁忠生

山西建筑 2014年21期
关键词:宿迁市宿迁市域

常海波 梁忠生

(1.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宿迁分院,江苏宿迁 223800;2.宿迁市规划局,江苏宿迁 223800)

随着综合发展环境的变化,既定城镇体系规划往往会与当前的发展需求之间产生脱节,通过合理优化体系内各发展主体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经济、社会等联系,形成区域协作、城乡和谐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宿迁市城镇体系现状

1.1 宿迁概况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市域面积8 555 km2,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至2013年年底,下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及宿豫区、宿城区,市域常住人口约481.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 706.3亿元,位列全国前百强。

1.2 城镇体系情况

目前,市域辖104个乡镇、1 442个行政村。其中,省级重点镇8个、市级重点镇15个(见表1)。

表1 市域城镇等级现状(2013)

1.3 存在问题分析

1)中心城市地理位置较偏,空间结构布局分散,综合吸引力有待提升;2)中心城区对三县城的辐射力、带动力明显不足,对乡村辐射力不足;3)市级以上重点镇数量较多,但综合服务功能不强、发展成效不明显;4)城乡二元平行发展的现象明显,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

2 现行城镇体系规划分析

2.1 城镇等级结构规划

宿迁市现行城镇体系规划于2012年编制完成,规划形成“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重点镇—一般镇”五级等级体系(见表2)。

表2 现有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一览表(2030年)

2.2 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极、两副、三带”的城镇空间格局,根据区域发展不同特点差别化引导。其中,一极即以中心城区与沭阳县城为核心组成城镇发展极化地区,是宿迁城市竞争力集中体现的区域;两副是以泗洪、泗阳县城为市域城乡空间发展副中心,加强与周边城镇的协调,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成为统筹周边城乡发展的核心;三带即东南带——沿淮徐综合交通廊道,由中心城区、洋河新城、泗阳县城、晓店镇、中扬镇、新袁镇组成,是最具宿迁特色的市域城乡空间发展主轴,东北带——沿宿连综合交通廊道,由中心城区、沭阳县城、大兴镇、陇集镇、华冲镇组成,南向带——沿宁宿徐综合交通廊道,由中心城区、泗洪县城、龙河镇、归仁镇、梅花镇组成。

3 空间结构优化原因分析

3.1 对接区域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一轮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等因素的出现,宿迁快速发展环境受区域的影响日益突显。对接区域发展态势,特别是呼应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沿宿连、宁宿、徐宿淮三条发展轴发展成为重要议题(见表3)。

表3 三大发展轴比较分析表

3.2 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需要

城镇化是宿迁发展的机遇和重点,更是宿迁发展自身独特的红利所在。目前,宿迁城镇化率为51%,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关键时期。需要科学的城镇体系规划来指导全市城镇发展,才能够少走弯路。

3.3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要实现全面小康,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只靠中心城区和县城拉动是不够的,而靠面广量大、重点不突出,人力、物力、财力相对缺乏的乡镇拉动也是不够的。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要抓住城市结构中的重要节点,分层拉动,梯度带动,以适度的中心强化和适度的均衡带动来实现城乡发展的新突破。

4 城镇体系优化研究

4.1 空间结构优化

结合市域空间发展政策分区引导,规划在宿迁市域范围内构建“一轴、两副、九市、多点”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根据各区域发展不同特点差别化引导城乡空间集聚。

一轴即以中心城区、洋河新区与泗阳城区为核心组成城镇发展轴,强化城市功能、产业布局、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的衔接;两副即以泗洪、沭阳为副中心,加强与周边城镇的协调,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九市即来龙、贤官、马厂、韩山、王集、新袁、双沟、龙河、界集为空间集聚的小城市;多点即若干一般镇。

4.2 等级规模优化

根据城镇发展战略,规划形成“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小城市—一般镇”四级体系(见表4)。

表4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一览表(2030年)

4.3 职能结构优化

结合市域空间政策分区建议,合理规划市域城镇职能,强化中心城市,差别引导,促进市域城乡快速发展。

表5 宿迁市域小城市主要职能引导

1)宿迁中心城区:长三角北部地区新兴工商城市,辐射带动千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滨水旅游城市。2)洋河新区:中国白酒产业基地;现代生物科技和临港临空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市发展轴中部增长极;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3)泗阳城区:长三角北翼的绿色产业基地,市域东部核心城市,生态宜居城市。4)沭阳城区:沿东陇海城镇轴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交通枢纽型城市;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以及专业服务业。5)泗洪城区:滨水工贸旅游城市,带动市域南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城市;以旅游、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为主。6)小城市:根据区位、发展基础等条件,规划贤官、韩山、马厂、新袁、王集、来龙、龙河、界集、双沟等9个小城市。具体职能详见表5。7)一般镇。一般镇是推动宿迁市域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域空间促进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发展。特色镇的职能定位以农产品加工、无污染工业、涉农服务和社会事业服务为主,成为适度规模的人口居住中心、镇域农村地区的服务中心。

[1] 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纲要[Z].2011.

[3] 宿迁市规划局.宿迁市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研究[Z].2013.

猜你喜欢

宿迁市宿迁市域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宿迁市创建“三四五”工作法,画好侨界同心圆
东大街:宿迁人的清明上河图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宿迁,宿迁
宿迁市农业发展需“三方突破”
宿迁的昨天和今天
准移动闭塞系统针对市域快线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