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雪芹的情爱观
2014-08-02王坤
王坤
摘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充分阐述了他的情爱观,他推崇人间真情,肯定了人的正常情欲与性欲,甚至承认同性恋也是一种社会存在,人生情缘,各有分定,每个人都有权寻找适合自己的配偶,“错配”往往容易导致婚姻不幸。他对勇于追求真爱、敢于以生命维护自己正当权利的人充满了赞美与歌颂。
关键词:曹雪芹情爱观《红楼梦》曹雪芹在煌煌巨著《红楼梦》中充分展现了他的情爱观。这种情爱观与封建礼教所宣扬的“男女授受不亲”“存天理、灭人欲”背道而驰,与视爱情为洪水猛兽,认为是“与谁作怪了”的封建家长如王夫人等截然相反,表现出对纯洁爱情的赞美与歌颂,同时对人正常的性欲与情欲也给予肯定。曹雪芹说此书“大旨谈情”,谈的到底是哪些情呢?以下作以论述: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提出“意淫”,并说“意淫”与“皮肤滥淫”不同,脂批里说“意淫”就是对女儿的体贴,与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精神恋爱有些相似。爱情不仅仅是一种性欲、情欲,更是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依赖、尊重、关怀,内心关联的情感。书中描写贾宝玉深夜冒雨探望黛玉,问一日吃了多少饭,一夜咳嗽几次。这种关心体贴正是爱情的一种体现。两人前生有缘,一个是绛珠仙草,一个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绛珠仙草,甘露也是一种爱情的象征,所以才有“还泪”之说。林黛玉的眼泪一生为了宝玉而流,泪尽而逝。在“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一回中宝玉一听到林妹妹要回苏州去,登时死了大半个,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看见槅子上的金自行船,便以为是来接林妹妹的,藏在被子里,听见姓林的都要打走。黛玉死后,宝玉与宝钗结婚,依然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种种描写无不在歌颂人间的至情至爱,这种爱情与贾琏与多姑娘的“皮肤滥淫”,与《金瓶梅》中西门庆与潘金莲等人的淫荡性欲描写截然不同,这是人间之至情,直教人生死相许。黛玉素日认宝玉是个知己,宝玉也说林妹妹从不说混账话,深敬黛玉。宝玉心中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愿。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可见你方和我近,不和我远。”那林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何必为我而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汤显祖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生死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同时曹雪芹对人的正常情欲与性欲也给予肯定。如写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绛珠仙草,宝玉曾对黛玉和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就有性欲的暗示。“潇湘馆春困发幽情”“痴女儿遗帕惹相思”“慧紫鹃情辞试莽玉”等处表现出人正常的情欲的抒发,“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子不多情!”丫头司棋与表哥潘又安有私情及绣春囊的丢失,王夫人为此抄检大观园,遭到探春等人的激烈反抗,司棋被赶走,但并不为此而惭愧。这里表达出作者对人正常情欲与性欲是肯定的。
书中还涉及到同性恋的描写,同性恋自古有之,《汉书佞幸传》汉哀帝与董贤共寝,董贤压住了皇帝的袖子,汉哀帝不忍惊醒他,断袖而起。《战国策》弥子瑕与卫灵公分桃。《金瓶梅》中也有大量同性恋的描写。《红楼梦》“冯渊长到十八九岁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还有宝玉与秦钟,薛蟠调戏柳湘莲等。同性恋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现象,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承认,尤其是到了现代社会,在曹雪芹所生活的时代大胆描写这种现象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封建贵族生活对此习以为常,如刑大舅在酒席上因为香怜玉爱两个俊美男童为他输了钱不理他而发牢骚,一个年轻的站起来说:“他输得不过是银子钱,又没输丢了鸡巴,怎么不理他了?”宝玉与戏子蒋玉菡互换汗巾子等处描写均表现了当时社会风俗。此外,书中还有对女同性恋的描写,“杏子阴假凤泣虚凰”一回中写藕官与菂官戏里常做夫妻,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她哭得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藕官与蕊官也一般的温柔体贴。有人问她如何得新弃旧,她说比如男子丧妻,也必要续弦为是,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藕官、蕊官、菂官她们因生活范围狭窄,社会环境逼迫,卖身学艺,没有机会接触到同龄男子,不能正常抒发自己的情欲,又因入戏太深,导致同性恋,她们的命运是非常令人同情的。曹雪芹写到这篇呆话独合了宝玉的呆性,这是对当时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的控诉,是人的真情抒发,所以这一回回目是“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在“识分定情悟梨稥院”一回体现了曹雪芹的另一情爱观: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宝玉虽然与黛玉、宝钗、湘云等人都有情缘,但宝玉认为之所以这些优秀的女孩子都把感情寄托在他身上,是因为社会环境限制,生活范围狭窄,能接触到年龄相仿唯一优秀的男人只有贾宝玉,如果她们有更广阔的交际范围,应该能找到比自己更合适的配偶。如龄官与贾蔷,小红与贾芸(宝玉题的绛芸轩应该是二人相识的地方),因此宝玉想把她们的目光引向更广阔的世界。如宝玉把蒋玉菡赠给的大红汗巾子茜香罗转送给了袭人,实际上是给二人牵线;宝玉把水静王赠送的念珠赠给黛玉,因为他觉得黛玉的气质孤标傲世,用情专一,更适合做同宝玉一样人品的水静王的王妃,不太适合博爱的自己。宝玉自己则对香菱情有独钟,因为香菱同黛玉气质十分接近,都出生在姑苏的书香世家,“根并荷花一茎香”,并且香菱拜黛玉为师学作诗,有诗人气质,香菱的呆气与宝玉的呆气气味相投,所以才有“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宝玉叫袭人(与宝玉发生过性关系)将石榴裙换给香菱,宝玉还将香菱斗草的“夫妻蕙”“并蒂菱”抓些落花掩埋了,这暗喻他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有人指出宝玉将金麒麟遗失在蔷薇架下,被史湘云捡到,史湘云拿着金麒麟看到比自己又大又有文彩,默默无言,翠缕说“可分出阴阳来了”,这个细节描写实际上是宝玉把史湘云引向贾蔷,贾蔷也是宁府正派玄孙,生得比贾蓉还风流俊俏,梨香院贾蔷买雀儿哄龄官开心那一段描写体现出同宝玉一样温柔体贴的性格。龄官去后,史湘云大概嫁给了贾蔷。判词“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才貌仙郎有可能是贾蔷。
另外宝钗与贾环也有可能,虽然贾环人品不好,但“宝钗素习看他亦如宝玉,并没他意”薛蟠捎来的东西也分给贾环一份,连赵姨娘都说“宝姑娘做人又展样又大方”。宝钗与宝玉志向不同,“敲断玉钗红烛冷”,宝钗劝宝玉“仕途经济”,宝玉说是“混账话”,并说“好好一个清净女儿也成了国贼禄蠹”。贾环日后则袭了官,贾赦说过“日后跑不了官是你袭呢!”符合宝钗的要求。
薛宝琴则是“不在梅边在柳边”,虽然许给了梅翰林,日后有可能嫁给柳湘莲,柳湘莲萍踪浪迹,宝琴才貌双全,跟随父亲走遍大半个中国,两人性格气质十分接近。
曹雪芹的情爱观与现代人十分接近,他意识到人生情缘,各有分定。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才是真正的幸福。曹雪芹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时常说混账话;黛玉则刻薄、多疑、小性,故而希望有警幻仙姑的妹妹可卿字兼美的理想情人出现。
同时曹雪芹对于“错配”造成的婚姻不幸的家庭充满同情。如才貌双全的香菱嫁给薛大傻子薛蟠,被河东狮夏金桂折磨至死,薛家也被闹得家反宅乱。“二木头”迎春平时喜欢下棋,读《太上感应经》,性格温柔平和,不惯与人争吵,却嫁给中山狼孙绍祖,“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贾琏与王熙凤虽然门当户对,但二人感情并不好,贾琏认为王熙凤是“夜叉星”“醋缸”,甚至在王熙凤过生日时大闹要杀她,贾琏喜欢温柔善良的尤二姐,尤二姐被王熙凤害死后,贾琏曾发誓为尤二姐报仇,最终休了王熙凤,扶正了平儿,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颇有才干的王熙凤因婚姻的“错配”,社会环境的限制,不仅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干,最终“哭向金陵事更哀”。
宝钗嫁给了宝玉,虽说是“金玉良缘”,但宝玉却“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最终家破人亡,心灰意冷,抛弃了宝钗和麝月,出家做和尚了。宝钗过着终生守寡的日子,婚姻名存实亡,也是一个婚姻不幸的女人。
还有一些更为不幸的女子,没等步入婚姻的殿堂就不幸死去或出家为尼,如黛玉、晴雯、金钏、尤三姐、惜春、芳官等人。她们都在花季年龄因社会迫害不幸早死或出家为尼,在青灯古佛旁了此一生。作者对这些女子表达了深深地同情,专门撰写了《芙蓉女儿诔》来祭奠她们。
只有极少数女子婚姻还算幸福,如袭人嫁给蒋玉菡,甄家大丫鬟娇杏(谐音侥幸)偶因一回顾,嫁给贾雨村,贾琏扶正了平儿,不过她们所嫁的不过是优伶、浪荡子、势利之徒而已。
曹雪芹对于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勇于追求真爱,用生命反抗强加于自己的婚姻的鸳鸯、尤三姐、司棋等人表达了赞颂与敬爱之情。尤三姐痴情等待柳湘莲,“一年不来等一年,十年不来等十年,若姓柳的一辈子不来,我出家做姑子去了。”柳湘莲悔婚,尤三姐以死报此痴情。司棋在大观园那样封建礼教等级森严的地方居然敢和自己的表哥潘又安幽会,可见封建社会“存天理,灭人欲”,人欲是灭不掉的,也是压抑不住的。“金鸳鸯誓绝鸳鸯偶”,为了反抗贾赦逼婚,不惜自己的生命,说出“别说让我做小老婆,就是这会子太太死了,三媒六聘娶我去做大老婆,我也不能去”“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喝水强按头?我不愿意,难道杀我的老子娘不成”“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若有造化,我死在老太太之先,若没造化,该讨吃的命,伏侍老太太归了西,我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姑子去!若说我不是真心,暂且拿话来支吾,日后再图别的,天地鬼神,日头月亮照着,从嗓子里头长疔烂了出来,烂化成酱在这里!”这样的话从一个身份卑微的丫头嘴里说出来真是惊心动魄、掷地有声,这是人的觉醒,人的尊严的觉醒,每个人都有个人的正当权利,任何人包括皇帝天王老子都无权侵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喊出这样的声音的确是难能可贵的。真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总之,“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一生耳闻目睹种种家庭悲剧,看到因婚姻不幸造成的女儿们各种不幸的命运,“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曹雪芹开始思考合理的社会制度与婚姻制度应该是怎样的,什么样的制度更适合人类生存,更有利于社会稳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叶落知天下秋”,曹雪芹看到封建制度极度腐朽,它对人性的压抑,对真情的束缚,整个社会到了崩溃的边缘,“凡鸟偏从末世来”,曹雪芹意识到这是末世景象,他预感到新的时代将要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