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滴定法测定盐酸替罗非班的含量
2014-08-01王晓玲聂忠莉杨彩霞唐雪枫
王晓玲,聂忠莉,杨彩霞,唐雪枫,陈 果,刘 玮
(1.峨眉山通惠制药有限公司,四川 峨眉山 614200;2.成都大学 生物产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3.绵阳市 食品药品检验所,四川 绵阳 621000)
0 引 言
盐酸替罗非班(Tirofiban Hydrochloride),化学名为N-正丁基磺酰基-O-[4-(4-哌啶基)丁基]-L-酪氨酸盐酸盐—水合物,是一种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1],临床上主要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与非Q 波心肌梗死等病症的冶疗[2].盐酸替罗非班试行标准(YBH05622009)采用的溶剂中含有醋酸汞[3].醋酸汞为有机汞盐,毒性大,比金属汞和无机汞化合物更易导致中毒事件发生,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巨大.本研究以割除汞盐为目的,建立用于盐酸替罗非班含量的测定方法.
1 仪器、试药与试剂
1.1 仪 器
实验所用仪器包括:WDDY-2008 型微机自动电位滴定仪(苏州江东精密仪器有限公司);JB-06型磁力搅拌器(上海雷磁仪器厂).
1.2 试药与试剂
实验所用试药与试剂包括:盐酸替罗非班工作对照品(批号,120601)、盐酸替罗非班(批号,130101、130201、130301),由成都新恒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冰醋酸、醋酐、结晶紫均为分析纯;高氯酸滴定液(0.10 mol/L,25 ℃).
2 方法与结果
2.1 滴定方法
取本品约0.3 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10 mL、醋酸酐30 mL 使其溶解,加结晶紫指示剂1 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 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绿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4-5].每1 mL 高氯酸滴定液(0.1 mol/L)相当于47.71 mg 的C22H36N2O5S·HCl.
2.2 溶剂选择
因本品含有结晶水,单用冰醋酸作溶剂,可能会因为少量水的存在严重影响滴定突跃,需要加入醋酸酐中和.为此,本实验对醋酸酐与冰醋酸的比例进行了筛选,根据滴定情况拟定了3 个筛选条件:条件A,用冰醋酸20 mL 与醋酸酐20 mL;条件B,用冰醋酸15 mL 与醋酸酐25 mL;条件C,用冰醋酸10 mL 与醋酸酐30 mL.采用电位指示判断终点,结果如图1 所示.
如图1 所示,条件A 测定含量偏高,滴定突跃不明显,而条件B 与条件C 的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数据一致,但条件C 的滴定突跃更加明显,其空白无干扰滴定曲线如图2 所示.因此,拟将条件C 作为盐酸替罗非班含量测定的溶剂,并进行方法验证.
图2 条件C 空白滴定曲线图
2.3 方法验证
2.3.1 回收率.
取盐酸替罗非班工作对照品适量(相当于测定量的80%、100%、120%),每个浓度样品各3 份,按照“2.1”项下方法测定,计算9 份样品的回收率和RSD(见表1).结果显示,9 份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100.18%,平均RSD 为0.2%.
表1 回收率实验结果
2.3.2 重复性.
取盐酸替罗非班工作对照品0.3 g,共6 份,精密称定,按照“2.1”项下方法滴定,计算6 份样品的含量和RSD(见表1).结果显示,6 份样品的平均含量为100.66%,RSD 为0.2%,表明该法重复性良好.
2.3.3 中间精密度.
在实验中由另一分析人员,按重复性项下实验内容同法操作.结果显示,6 份样品的平均含量为100.23%,RSD 为0.19%,表明该法中间精密度良好.
2.3.4 耐用性.
在实验中,适当调整溶剂比例(±3 mL)及实验室温度(±5 ℃),结果显示,所测样品含量无明显变化,表明该法具有较好耐用性.
2.4 含量测定
取3 批盐酸替罗非班原料药(批号:130101、130201、130301)分别采用非水滴定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如表2 所示.结果显示,2 种方法对盐酸替罗非班含量测定无明显差别,此表明,本法完全可用于盐酸替罗非班含量的测定.
表2 盐酸替罗非班含量测定结果
3 讨 论
醋酸汞的使用原理是,在高氯酸非水滴定中,用醋酸溶液使化合物碱性增强.而盐酸在醋酸中酸性太强,对高氯酸滴定产生干扰,故生物碱的氢卤酸盐不可直接滴定,需加入适量醋酸汞后,使其生成在醋酸溶剂中难解离的卤化汞,再进行滴定.选择醋酸酐取代醋酸汞主要是因为在pKb 较大时,采用醋酸酐取代醋酸作为溶剂可增强化合物的碱性,利于高氯酸滴定.此外,加入醋酸酐可中和醋酸以及盐酸替罗非班中的水分.
[1]张煜,羊镇宇.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与进展[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0):107-108.
[2]杨晓燕,龚培力,王琳,等.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3):275-278.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5]马广慈.药物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