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14-08-01李红霞
李红霞
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李红霞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0月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的50例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5)。观察组使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有12例痊愈,7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痊愈,6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2.0%。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使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消化性溃疡;中医疗法;临床疗效
消化性溃疡是现在临床中较多见的疾病,属于多发慢性胃肠道疾病,其中包涵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1]。在中医学理论上此病属于胃痛、吐酸、嘈杂等范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周期性及规律性的上腹部疼痛,其反复发作率高,部分患者很难持续治疗[2]。本研究对2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中医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0月的50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8~65岁,病程为1~20年,平均病程(7.7±1.2)年,其中十二指肠溃疡13例,胃溃疡10例,复合型溃疡2例。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0~64岁,病程为1.5~19年,平均病程(7.5±0.9)年,其中十二指肠溃疡14例,胃溃疡8例,复合型溃疡3例。5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主要使用柴胡10g、白芍15g、郁金12g、元胡10g、佛手10g、公英15g、乌贼骨30g、甘草6g等。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在上述中加入党参、白术;对于胃阴虚的患者加入沙参、石斛;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加入高良姜、桂枝;对于血瘀的患者加入三七粉、白及、丹参;对于便秘的患者加入火麻仁、瓜蒌仁;对于偏热的患者加入黄芩、黄连[3]。饮用1剂/d,进行水煎取汁400mL,分为2次服用,治疗疗程为1个月。对照组患者使用阿莫西林胶囊,3次/d,0.5g/次;奥美拉唑20mg/次,2次/d,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1个月均进行胃镜检查各1次。在2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血、尿、粪常规和肝肾功能情况,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在所有患者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了解其复发情况。
1.3 治疗效果标准 痊愈:患者临床表现症状消失,溃疡位置愈合,水肿消失。显效: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减轻,溃疡位置大致愈合,范围降低到1/2以上,水肿大致消失。有效:患者溃疡位置溃疡苔明显变薄,充血和水肿情况明显改善。无效:患者临床表现症状未见改善,溃疡面缩小但是未达到1/2以上,水肿情况无消失。总有效率=100%×(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资料数据。正态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0%。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镜检查下的治疗效果比较(n)
对照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3例,恶心2例,皮疹1例;观察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2例,恶心1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胃十二指肠和食管下管。化性溃疡具有复发率高、病程长等特点将消化溃疡可分为两种,分别为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原本消化食物的问算和胃蛋白酶消化了自身十二指肠壁和胃壁损伤粘膜组织。胃溃疡是因防御因子作用减弱、攻击因子力量相对提高引发。而十二肠溃疡是因属于攻击因子的胃酸分泌增加引发。在中医理论上,消化性溃疡归属胃脘痛,其重点表现情况为脾胃虚弱和气滞血瘀,其发病机制大多是因为寒凝、郁热、气滞和脾胃虚弱等方面[4-8]。作为现在临床上的多发病,其反复发作率高,部分患者很难持续治疗。
本研究对2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方中,乌贼骨含大量碳酸钙、磷酸钙,能中和胃酸,减少过多的胃酸破坏胃粘膜屏障,又可促进溃疡面炎症吸收,有收敛、制酸止血药理作用;甘草有解痉缓急止痛抑制胃酸作用,又能增加胃黏膜细胞的己精胺成分,保护胃黏膜,使之不受损害,促进消化道上皮细胞再生(如甘草锌),还有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释放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元胡含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有镇痛解痉药理作用,其中延胡索乙素片剂和针剂临床上用于痛有效药物。使用中医治疗可明显的提高总有效率,减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综上所述,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使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1] 赵曙光,赵保民,黄裕新,等.西安地区胃镜确诊消化性溃疡2642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3):268.
[2] 刘丰,张北平,谢庆平,等.中医药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新进展[A]//2010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101-104.
[3] 邓建梅,徐进康.中医药改善胃黏膜微循环在防治消化性溃疡复发中的作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2):187-188.
[4] 杨云珍,刘素珍,吴世红,等.消化性溃疡3837例流行病学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8(11):971.
[5] 杨沛华,蔡志诚.化瘀通络、健脾舒肝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刍议[J].环球中医药,2011,4(1):45-46.
[6] 吴柏林.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0):104-105.
[7] 杨雁.从中医治疗痈的理念探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J].河北中医,2013,35(3):439-440.
[8] 王华珑.中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6):2910-29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2.114
河南 454650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