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份输血不良反应结果分析

2014-08-01巢敏

当代医学 2014年24期
关键词:血制品受血者成份

巢敏

成份输血不良反应结果分析

巢敏

目的 了解成份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来源及特点,为临床医生选择输血成份及不良反应处理提高意见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汨罗市人民医院各科室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244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这些患者的输血报告回执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在这2446例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有27例患者出现了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对这些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进一步分析发现,成份血输注中,输注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15%(2/93);输注浓缩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次之,为1.09%(24/2188);输血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1.05%(1/95)。在不良反应发生上,主要为发热和过敏,发生率分别为59.3%、33.3%。结论 输注成份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浓缩红细胞次之,血小板最低;输注血浆和血小板主要引起过敏反应,浓缩红细胞主要引起发热反应;临床上需要严格掌握成份输血适应证,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成份输血;自体输血;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1]。输血不良反应则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之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有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临床表现为患者在输注血制品30~60 min内出现发热、寒战、面色潮红、荨麻疹、皮肤剧烈瘙痒、烦躁、心跳加快,可出现轻微呼吸困难及头痛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提高临床输血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多提倡有效的成份输血[2]。本研究选取2446例患者的临床输血资料,通过统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来源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以求为临床医生选择输血成份及不良反应处理提高意见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年1月~2013年1月汨罗市人民医院各科室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2446例(男1789例,女657例)。所纳入研究的患者输血指征明确,年龄19~73岁,平均(45.7±3.4)岁;良性疾病者2000例,恶性肿瘤446例;普外科患者478例,骨外科患者198例,妇产科患者670例,肾内科420例,其他580例;输血次数:首次输血患者1100例,第2次输血患者346例。

1.2 方法

1.2.1 输血前 (1)备血:根据医嘱抽取血标本2mL,与已填写的输血申请单一并送交血库,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2)取血:根据医嘱凭取血单取血,同时应与血库人员共同进行“三查八对”,“三查”即查对血液制品的有效期、血液制品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即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瓶)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的种类及剂量。查对准确无误,护士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全名,方可取回使用;(3)取血后:血制品从血库取出后勿剧烈震荡,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溶血;血制品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导致输血反应;取回的血制品在室温下放置15~20 min后再输入,一般应在4h内输完;(4)血制品取回病区后,在输血前应与另一护士再次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1.2.2 输血中 输血开始后,床旁观察5min,15 min再次观察,严格调节滴数。输血30 min、1 h和输血后观察患者的状态。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格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1.2.3 输血后 输血后处理:输血结束后,由临床医生完整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输血科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在纳入研究的2446例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有27例患者出现了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对这些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进一步分析发现,成份血输注中,输注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15%(2/93);输注浓缩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次之,为1.09%(24/2188);输血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1.05%(1/95)。在不良反应发生上,主要为发热和过敏,发生率分别为59.3%、33.3%(见表1)。

表1 各种成份输血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输血是一种支持性与代偿性的疗法,如果一次失血起过全血量的15%时,机体的代偿机能将不足以维持血压的正常水平,可引起机体活动障碍,此时就需要输血。适应证包括了外科手术备血以防术中失血过多、严重贫血等[3]。输血原则上应输同型血,并作交叉配血试验,无红细胞凝集现象方可进行。输血可以针对不同血液成份进行输入,包括了全血、浓缩红血胞、洗涤红血球、与血小板浓缩液等,需根据临床上患者具体病情需要选择。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之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有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1%~10%,临床上表现各异,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过敏、发热及溶血是常见的输血后不良反应[4]。临床上为了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应该严格遵循输血适应证。成份输血是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份加以分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的成份。优点为一血多用,节约血源,针对性强,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输血类型[5]。成份输血大大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并未消除其发生。我们有必要做相关的成份血输注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的分析,以求为临床合理输注成份血液及预防治疗不良反应提高一定的指导。

本研究统计结果发现,在2446例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有27例患者出现了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与国内学者邱威报道的1.12%相接近,略高于其他学者报道的0.5%左右[6]。考虑原因可能为我们在临床输血指征上把握不佳,存在无必要输血现象。对我们的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发现,过敏和发热为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9.3%、33.3%,与国内报道并无差异。对其不良反应来源分析,输注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15%(2/93);输注浓缩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次之,为1.09%(24/2188);输血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1.05%(6/95)。进一步提示我们临床上需要严格掌握成份输血适应证,以求做到“做到能不输血就不输,能少输血就少输,必须输血就输成份血”输血理念,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1] 邱威,黄玉香.输血不良反应8532例情况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62-63.

[2] 杨秀华,吴瑜霞,黄建云,等.某医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4(2):113-115.

[3] 李小平,李红霞,袁学文,等.输血不良反应60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8):109-111.

[4] 罗艳.成份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6):62.

[5] 魏晓玲,杨红英.成份输血不良反应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2):4868.

[6] 黄玉佳,蔡许,丘清,等.3850例输血患者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71-127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4.018

湖南 414000 湖南省汨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巢敏)

猜你喜欢

血制品受血者成份
血制品:白蛋白有望进入提价阶段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直系亲属可以互相输血吗?
血制品:27倍PE的行业值得买吗?
绩优指数成份变更与一周表现
两市主要成份指数中期成份股调整
血制品行业 27倍市盈率的血制品行业现在值得买吗?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for Rotating Machinery Condition Monitoring Using Vibration Signals
为什么尽量不要输注亲人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