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计划中总时差的计算及应用
2014-07-31赵利霞
摘 要: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会出现索赔纠纷,而工期索赔是其中之一,把握好索赔,是施工管理人员的职责。本文从总时差的计算和应用两方面阐述了总时差的作用,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进行合理的工期索赔,维护施工方权益。
关键词:总时差 网络计划 六时计算法 工期索赔
网络计划技术是施工组织与管理中进度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建筑业逐步发展的今天,作为三大控制之一的进度控制,在工程领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一般双代网络图总时差的计算方法
工作i—j的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工程总工期的前提下,该工作所具有的最大机动时间。如图1所示,此方法是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常用的六时计算法。六时计算法是专业理论教学中必讲的方法,也是最复杂的方法。工作i—j总时差的计算需要先计算出本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ESi-j或最早完成时间EFi-j,以及最迟开始时间LSi-j或最迟完成时间LFi-j。最早时间顺着箭线计算遇节点取最大值,最迟时间逆着箭线计算遇节点取最小值,总时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TFi-j=LSi-j-ESi-j 或 TFi-j=LFi-j-EFi-j
如图1所示,工作1-2的 总时差为
TF1-2=LS1-2-ES1-2=1-0=1
或
TF1-2=LF1-2-EF1-2=1-0=1
工作2-4的总时差为
TF2-4=LS2-4-ES2-4=1-0=1
或
TF2-4=LF2-4-EF2-4=1-0=1
经过以上计算方法的介绍,时间参数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二、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总时差的计算方法
双代号时标网络和一般双代号网络图不同,箭线的长短代表了持续时间的长度,我们先画出关键线路,再画非关键线路,当不能到达时用波形线补足,所以波形线的长短表示本工作的自有时差。总时差的计算公式为:
总时差=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本工作的自有时差
即TFi-j=min(TFj-k+FFi-j)
当今后工作有多个时,取紧后工作总时差的最小值,这样计算起来比较麻烦,需要计算出每个紧后工作的总时差,笔者总结的简单方法如图2所示。
图2
要计算哪个工作的总时差,就以哪个工作为起点工作,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条线路的波形线的长度和。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就是该工作的总时差。以上面的网络图为例,计算E工作的总时差,以E工作为起点工作,通过E工作的线路有EH和EJ,EH线路的波形线的和是2,EJ线路的波形线的和为3,所以此时E的总时差就是2。再比如,计算C工作的总时差,通过C工作的线路有三条,CEH,波形线的和为4;CEJ,波形线的和为5;CGJ,波形线的和为2,那么C的总时差就是2。
三、网络计划总时差的应用
1.总时差是工程管理人员调整工作顺序的依据
总时差是在不影响工期的前提下,每项工作所具有的机动时间。在以起始节点为开始节点的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为零时,除了关键线路上的总时差为零外,其他非关键工作的总时差都不为零。在管理人员安排施工时,可以根据天气、材料、机械、施工工艺等条件的限制,利用每项工作的总时差和自有时差,通过改变工作的开始和完成时间,来合理组织施工,实现施工最优化。
2.总时差结合自由时差是安排机械连续使用的依据
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施工方的机械分两种情况:一是施工单位自有,二是租赁。施工方自有机械只要合理安排即可,但租赁设备要尽可能减少租赁天数,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调整逻辑关系外,还要依据前后相邻工作的自由时差,在满足总工期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前后工作连续或把间隔时间控制在最小值,这样可以减少租赁费用,节约工程造价。
3.总时差是确定工期索赔的依据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工期索赔。出现工期索赔的条件其一是非承包商原因引起的,其二是工期延误的天数是否超出本工作的总时差,这两个原因缺一时索赔就不成立。下面以图2为例讲解关于工期索赔的问题。
(1)现在假设,业主供应的材料没有在规定时间到场,使D工作延误2天开始,请判断索赔是否成立。判断索赔是否成立的条件,其一是由谁的原因引起的,在本案例中,是由于业主的原因使其供应的材料未按时进场,不属于承包商的原因;其二是工期延误的这2天是否超出了D工作的总时差,在本案例中,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波形线的线路是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上的工作为关键工作,其总时差为零。经过观察,线路A-D-H为关键线路,D工作为关键工作,所以D工作的总时差为零。本案例由于业主的原因致使D工作延误两天,且D工作的总时差为零,所以索赔成立,业主应延长工期两天。
(2)再假设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引起E工作延误5天开工,判断工期索赔是否成立。首先判断引起索赔的原因是由于不可抗力,不属于承包商的原因;再判断延误的5天是否超出了E工作的总时差,经过前面的讲解可知E工作的紧后工作有两个,一个是H工作,一个是J工作。经过计算,由工作H判断出E工作的总时差为2天,由工作J判断出工作E的总时差为3天,当一个工作的紧后工作为多个时,总时差取最小值,所以E的总时差为2天。但在本案例中,E工作延误了5天,去除E 工作的总时差2天后,还应再索赔3天。
经过以上两种情况的工期索赔事件,说明索赔除了判断责任方外,更重要的是计算工期延误工作的总时差,经过细致的讲解,再加上工程中常见的案例,更能突出总时差在工程实践中的地位。
四、小结
经过以上理论的讲解,一般网络图的六时计算法和时标网络图的简便计算法都需要学生去掌握,六时计算法是基础,简便计算法是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时标网络的特征去快速求解的方法。在工作中,应用所学网络计划的知识,合理安排材料、机械、人员等,科学组织施工,进行合理的索赔,是保证工程进度,促使工程按期完工,降低工程成本,维护施工方权益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赵利霞.中职院校开设《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的重要性[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22).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水利技工学校 )
endprint
摘 要: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会出现索赔纠纷,而工期索赔是其中之一,把握好索赔,是施工管理人员的职责。本文从总时差的计算和应用两方面阐述了总时差的作用,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进行合理的工期索赔,维护施工方权益。
关键词:总时差 网络计划 六时计算法 工期索赔
网络计划技术是施工组织与管理中进度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建筑业逐步发展的今天,作为三大控制之一的进度控制,在工程领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一般双代网络图总时差的计算方法
工作i—j的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工程总工期的前提下,该工作所具有的最大机动时间。如图1所示,此方法是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常用的六时计算法。六时计算法是专业理论教学中必讲的方法,也是最复杂的方法。工作i—j总时差的计算需要先计算出本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ESi-j或最早完成时间EFi-j,以及最迟开始时间LSi-j或最迟完成时间LFi-j。最早时间顺着箭线计算遇节点取最大值,最迟时间逆着箭线计算遇节点取最小值,总时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TFi-j=LSi-j-ESi-j 或 TFi-j=LFi-j-EFi-j
如图1所示,工作1-2的 总时差为
TF1-2=LS1-2-ES1-2=1-0=1
或
TF1-2=LF1-2-EF1-2=1-0=1
工作2-4的总时差为
TF2-4=LS2-4-ES2-4=1-0=1
或
TF2-4=LF2-4-EF2-4=1-0=1
经过以上计算方法的介绍,时间参数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二、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总时差的计算方法
双代号时标网络和一般双代号网络图不同,箭线的长短代表了持续时间的长度,我们先画出关键线路,再画非关键线路,当不能到达时用波形线补足,所以波形线的长短表示本工作的自有时差。总时差的计算公式为:
总时差=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本工作的自有时差
即TFi-j=min(TFj-k+FFi-j)
当今后工作有多个时,取紧后工作总时差的最小值,这样计算起来比较麻烦,需要计算出每个紧后工作的总时差,笔者总结的简单方法如图2所示。
图2
要计算哪个工作的总时差,就以哪个工作为起点工作,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条线路的波形线的长度和。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就是该工作的总时差。以上面的网络图为例,计算E工作的总时差,以E工作为起点工作,通过E工作的线路有EH和EJ,EH线路的波形线的和是2,EJ线路的波形线的和为3,所以此时E的总时差就是2。再比如,计算C工作的总时差,通过C工作的线路有三条,CEH,波形线的和为4;CEJ,波形线的和为5;CGJ,波形线的和为2,那么C的总时差就是2。
三、网络计划总时差的应用
1.总时差是工程管理人员调整工作顺序的依据
总时差是在不影响工期的前提下,每项工作所具有的机动时间。在以起始节点为开始节点的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为零时,除了关键线路上的总时差为零外,其他非关键工作的总时差都不为零。在管理人员安排施工时,可以根据天气、材料、机械、施工工艺等条件的限制,利用每项工作的总时差和自有时差,通过改变工作的开始和完成时间,来合理组织施工,实现施工最优化。
2.总时差结合自由时差是安排机械连续使用的依据
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施工方的机械分两种情况:一是施工单位自有,二是租赁。施工方自有机械只要合理安排即可,但租赁设备要尽可能减少租赁天数,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调整逻辑关系外,还要依据前后相邻工作的自由时差,在满足总工期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前后工作连续或把间隔时间控制在最小值,这样可以减少租赁费用,节约工程造价。
3.总时差是确定工期索赔的依据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工期索赔。出现工期索赔的条件其一是非承包商原因引起的,其二是工期延误的天数是否超出本工作的总时差,这两个原因缺一时索赔就不成立。下面以图2为例讲解关于工期索赔的问题。
(1)现在假设,业主供应的材料没有在规定时间到场,使D工作延误2天开始,请判断索赔是否成立。判断索赔是否成立的条件,其一是由谁的原因引起的,在本案例中,是由于业主的原因使其供应的材料未按时进场,不属于承包商的原因;其二是工期延误的这2天是否超出了D工作的总时差,在本案例中,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波形线的线路是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上的工作为关键工作,其总时差为零。经过观察,线路A-D-H为关键线路,D工作为关键工作,所以D工作的总时差为零。本案例由于业主的原因致使D工作延误两天,且D工作的总时差为零,所以索赔成立,业主应延长工期两天。
(2)再假设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引起E工作延误5天开工,判断工期索赔是否成立。首先判断引起索赔的原因是由于不可抗力,不属于承包商的原因;再判断延误的5天是否超出了E工作的总时差,经过前面的讲解可知E工作的紧后工作有两个,一个是H工作,一个是J工作。经过计算,由工作H判断出E工作的总时差为2天,由工作J判断出工作E的总时差为3天,当一个工作的紧后工作为多个时,总时差取最小值,所以E的总时差为2天。但在本案例中,E工作延误了5天,去除E 工作的总时差2天后,还应再索赔3天。
经过以上两种情况的工期索赔事件,说明索赔除了判断责任方外,更重要的是计算工期延误工作的总时差,经过细致的讲解,再加上工程中常见的案例,更能突出总时差在工程实践中的地位。
四、小结
经过以上理论的讲解,一般网络图的六时计算法和时标网络图的简便计算法都需要学生去掌握,六时计算法是基础,简便计算法是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时标网络的特征去快速求解的方法。在工作中,应用所学网络计划的知识,合理安排材料、机械、人员等,科学组织施工,进行合理的索赔,是保证工程进度,促使工程按期完工,降低工程成本,维护施工方权益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赵利霞.中职院校开设《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的重要性[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22).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水利技工学校 )
endprint
摘 要: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会出现索赔纠纷,而工期索赔是其中之一,把握好索赔,是施工管理人员的职责。本文从总时差的计算和应用两方面阐述了总时差的作用,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进行合理的工期索赔,维护施工方权益。
关键词:总时差 网络计划 六时计算法 工期索赔
网络计划技术是施工组织与管理中进度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建筑业逐步发展的今天,作为三大控制之一的进度控制,在工程领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一般双代网络图总时差的计算方法
工作i—j的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工程总工期的前提下,该工作所具有的最大机动时间。如图1所示,此方法是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常用的六时计算法。六时计算法是专业理论教学中必讲的方法,也是最复杂的方法。工作i—j总时差的计算需要先计算出本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ESi-j或最早完成时间EFi-j,以及最迟开始时间LSi-j或最迟完成时间LFi-j。最早时间顺着箭线计算遇节点取最大值,最迟时间逆着箭线计算遇节点取最小值,总时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TFi-j=LSi-j-ESi-j 或 TFi-j=LFi-j-EFi-j
如图1所示,工作1-2的 总时差为
TF1-2=LS1-2-ES1-2=1-0=1
或
TF1-2=LF1-2-EF1-2=1-0=1
工作2-4的总时差为
TF2-4=LS2-4-ES2-4=1-0=1
或
TF2-4=LF2-4-EF2-4=1-0=1
经过以上计算方法的介绍,时间参数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二、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总时差的计算方法
双代号时标网络和一般双代号网络图不同,箭线的长短代表了持续时间的长度,我们先画出关键线路,再画非关键线路,当不能到达时用波形线补足,所以波形线的长短表示本工作的自有时差。总时差的计算公式为:
总时差=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本工作的自有时差
即TFi-j=min(TFj-k+FFi-j)
当今后工作有多个时,取紧后工作总时差的最小值,这样计算起来比较麻烦,需要计算出每个紧后工作的总时差,笔者总结的简单方法如图2所示。
图2
要计算哪个工作的总时差,就以哪个工作为起点工作,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条线路的波形线的长度和。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就是该工作的总时差。以上面的网络图为例,计算E工作的总时差,以E工作为起点工作,通过E工作的线路有EH和EJ,EH线路的波形线的和是2,EJ线路的波形线的和为3,所以此时E的总时差就是2。再比如,计算C工作的总时差,通过C工作的线路有三条,CEH,波形线的和为4;CEJ,波形线的和为5;CGJ,波形线的和为2,那么C的总时差就是2。
三、网络计划总时差的应用
1.总时差是工程管理人员调整工作顺序的依据
总时差是在不影响工期的前提下,每项工作所具有的机动时间。在以起始节点为开始节点的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为零时,除了关键线路上的总时差为零外,其他非关键工作的总时差都不为零。在管理人员安排施工时,可以根据天气、材料、机械、施工工艺等条件的限制,利用每项工作的总时差和自有时差,通过改变工作的开始和完成时间,来合理组织施工,实现施工最优化。
2.总时差结合自由时差是安排机械连续使用的依据
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施工方的机械分两种情况:一是施工单位自有,二是租赁。施工方自有机械只要合理安排即可,但租赁设备要尽可能减少租赁天数,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调整逻辑关系外,还要依据前后相邻工作的自由时差,在满足总工期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前后工作连续或把间隔时间控制在最小值,这样可以减少租赁费用,节约工程造价。
3.总时差是确定工期索赔的依据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工期索赔。出现工期索赔的条件其一是非承包商原因引起的,其二是工期延误的天数是否超出本工作的总时差,这两个原因缺一时索赔就不成立。下面以图2为例讲解关于工期索赔的问题。
(1)现在假设,业主供应的材料没有在规定时间到场,使D工作延误2天开始,请判断索赔是否成立。判断索赔是否成立的条件,其一是由谁的原因引起的,在本案例中,是由于业主的原因使其供应的材料未按时进场,不属于承包商的原因;其二是工期延误的这2天是否超出了D工作的总时差,在本案例中,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波形线的线路是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上的工作为关键工作,其总时差为零。经过观察,线路A-D-H为关键线路,D工作为关键工作,所以D工作的总时差为零。本案例由于业主的原因致使D工作延误两天,且D工作的总时差为零,所以索赔成立,业主应延长工期两天。
(2)再假设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引起E工作延误5天开工,判断工期索赔是否成立。首先判断引起索赔的原因是由于不可抗力,不属于承包商的原因;再判断延误的5天是否超出了E工作的总时差,经过前面的讲解可知E工作的紧后工作有两个,一个是H工作,一个是J工作。经过计算,由工作H判断出E工作的总时差为2天,由工作J判断出工作E的总时差为3天,当一个工作的紧后工作为多个时,总时差取最小值,所以E的总时差为2天。但在本案例中,E工作延误了5天,去除E 工作的总时差2天后,还应再索赔3天。
经过以上两种情况的工期索赔事件,说明索赔除了判断责任方外,更重要的是计算工期延误工作的总时差,经过细致的讲解,再加上工程中常见的案例,更能突出总时差在工程实践中的地位。
四、小结
经过以上理论的讲解,一般网络图的六时计算法和时标网络图的简便计算法都需要学生去掌握,六时计算法是基础,简便计算法是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时标网络的特征去快速求解的方法。在工作中,应用所学网络计划的知识,合理安排材料、机械、人员等,科学组织施工,进行合理的索赔,是保证工程进度,促使工程按期完工,降低工程成本,维护施工方权益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赵利霞.中职院校开设《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的重要性[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22).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水利技工学校 )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