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

2014-07-31杨瑞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创新思维数学教学

杨瑞芳+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有效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它的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声色兼备、情境交融等特点,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02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数字和抽象的运算符号,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越到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越感到吃力,对数学的兴趣也越小。一方面是因为数学知识前后联系性强,学生一步落下就会步步跟不上;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学较为抽象,学生学起来不轻松。如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轻松学数学呢?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变枯燥无味的知识为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声色兼备、情境交融的动态画面呈现给学生,学生学习数学可能就会轻松得多。

1 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到数学有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学生的意识中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割裂,无法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借助信息技术导入生活情境,选取生活中常见的,贴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素材。这样学生才看得懂,才有话说。例如,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我利用多媒体以刚举行完的队列队形比赛导入,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班长的位置,激活学生心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标准、更加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数对在坐标系和卫星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数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又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又如,在教学《年、月、日》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闰年形成的原因,我利用多媒体设计地球绕太阳旋转同时自转的动画,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数学与天文学知识的联系。学完新知识,要多让学生在生活中用一用。如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时,我借助多媒体先由生活中的长方体实物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而动画演示体积单位叠加的过程。学生对体积的计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又引导学生先在组内找一找长方体形实物,然后通过实际测量计算体积。这样不但让他们对公式、计算更加熟悉,而且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自己周边物体的体积,如铅笔盒、橡皮、课本等,还体会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课后,很多学生还计算了自己家里很多实物的体积,如冰箱、彩电、饮水机、电脑主机等。由此可见,学生由课上在教师引导下在组内应用数学的意识变为了在生活中自主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2 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

对儿童来说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种情感投入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原动力。小学阶段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乐学、会学、爱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谜语、顺口溜、小故事、小游戏等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习内容变得新颖、有趣。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我从学生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播放时间出发,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的概念。在处理“分”与“秒”的关系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观看一分钟工人可以生产多少零件,欣赏1分钟动画片,从而让学生体验不同的1分钟有多长,不仅理解和掌握了1分钟=60秒,也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时间的意识。又如在教学统计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模仿“停车场”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汽车以动态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教学内容形象、直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迅速进入学习,也让他们感到数学课堂更富有情趣。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畅游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之中。

3 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到数学直观

人的认知过程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表面到实质,从实践到理论。直观的东西易于理解,抽象的东西难于捉摸。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只有把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形象,学生接受起来才会觉得简单、易学。而多媒体教学形象具体、图文并茂,恰当地加以运用,能直观形象地呈现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讨论圆柱的形成时,长方形围绕任意一条边旋转一周就会得到一个圆柱体,这个知识点较抽象。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猜想,然后合作探索。在猜想中,有的学生联想到了自动旋转门,让人为之赞叹。学生通过讨论,用钢笔与纸粘成了长方形 “小旗”,然后快速旋转就成功验证了猜想。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观看多媒体演示等,提高了他们观察分析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对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不易理解。关于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采用实验的方法,把圆柱分割成8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然后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但是,实验难以操作,不够精准,用圆柱拼成近似长方体时,让学生想象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渗透“极限”思想),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想象,致使学生对所推导出来的公式的精确性持怀疑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动态展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将静态的知识转变为动态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 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问题的解决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学生处于被动和受教育的地位。运用信息技术,教师更多地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与学生一起去提出问题、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在教学中有很多优势,但如何合理的运用,使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数学,依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要想学生真正学得轻松,还需教师教的用心。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内心的需求出发,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需,给学生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创造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学生才会发挥无限的潜力,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余文森.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2(1).

[4]邵泽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1(11).

[5]村洋太郎.图解数学学习法:让抽象的数学直观起来[M].海南:南海出版社,2008.

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创新思维数学教学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