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新课导入
2014-07-31彭京会
彭京会
【摘 要】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至关重要。本文以新课导入的几点原则为基础,探讨新课导入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导入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可见愉快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保证,而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更显得至关重要。课堂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曲的“序幕”,起着集中注意、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将学生带入良好学习状态的作用。
一、新课导入的几点原则
(1)要有针对性,既要针对教学内容,又要针对教学对象。
(2)要有目的性,导入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学什么,怎么学。
(3)要有启发想和趣味性,导入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何运转,同时激起学生的兴趣,以利于提高听课效率。
(4)要有新颖性,陈旧迂腐的导课不但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反而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反感。
(5)要有简洁性,一节课45分钟,导入不是主要目的,真正的是完成教学内容。所以导入要精练、迅速。
二、新课导入的方法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减少教学盲目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如:在讲“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时,可这样导入:农谚说“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那么粪对于植物的生活有何作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什么呢?这样使学生心中设下一个又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故事、典故导入法
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生物学科的发现史和科学史中,充满了动人的故事。中外史实中,妙趣横生的典故更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巧妙设计,变换形式,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
比如,对于“软体动物”一章中所介绍的河蚌,同学们不太了解,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感到乏味,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绘成漫画,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讲述这一故事,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热情高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乐在其中。
3.观察、实验引入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生物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是极易调动学生情趣的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例如在学习“原生动物门”时可让学生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培养液,可看到培养液中有一白点在游动,这时老师问:“这些小东西是什么动物?它的形态、结构怎样?它是如何生活的呢?”这样就达到了自然引出新课的目的。
4.新旧知识联系法
“温故而知新”。任何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然与其他知识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内在联系。在导入新课时,以复习、提问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例如,在设计“血液循环”导入时,先提问心脏的有关知识和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哪种血管?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设疑:“那么血液如何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的呢?血液流动时,它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接着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血液循环的知识。这样的过渡可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
5.联系实际法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例如:“蒸腾作用”一节,从生活实例中引入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炎热的夏天里,人们坐在大树下与坐在广场中的大洋伞下相比较,哪种感觉好呢?学生会同声回答:“在大树下”,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时学生不知所措。教师解说到:“因为大树具有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周围空气湿度,并降低空气的温度。所以大树下乘凉感觉舒服些。那么,什么是蒸腾作用呢?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导入,学生感到亲切、熟悉,容易激发探究知识欲望”。
6.创设情境法
利用语言、電化教具、挂图、活动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思维。例如,讲授花和花的种类时,让学生观察彩图和标本,教师同时用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一幅春天的情境,使学生被感染,心里产生学习的动机。也可利用漫画、故事、音乐、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氛围。还可利用时事热点问题巧妙地设置导入情境,同样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总之,生物教学的导入方法很多。“教无定法”,新课导入也一样。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地变换导入新课的方法,这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余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作用及方法.考试周刊,2013.10
[2]汤芬女.新课程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生物技术世界,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