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汉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2014-07-31召日格其其格
召日格其其格
【摘 要】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具有人文素质的人才。因此,培养健康的人文素质和健全个性尤为重要。汉语文教师既要成为授业的“经师”,更要成为传道的“导师”。在汉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在教好字词句篇,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表达能力的同时,采取结合与渗透的方法,将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融入到汉语文学习之中,使学生从中得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磨炼意志。完善人格从而实现教书育人之目的。
【关键词】高中汉语文;教学;人文素质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中学汉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汉语文教师既要成为授业的“经师”,更要成为传道的“导师”。在汉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在教好字词句篇,培养学生的語言、思维、表达能力的同时,采取结合与渗透的方法,将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在综合素质能力结合起来。
一、提高教师人文素质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固然主要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但同时教师的人文素养程度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常言道: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的学生,必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汉语文教师,他们的每一堂课,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或其他内容的教学,都是充满人文精神的教育。那么,究竟应如何提高汉语文教师的人文素质呢?首先,要完成从“专才”到“通才”的转变。与传统的汉语文教学只教授汉语文知识不同,新课程的汉语文教学内容包含了大量的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这些综合课程涉及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就要求汉语文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文学、历史、哲学、人类学等等学科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成为综合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胜任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汉语文教师。其次,要实现从“教师”到“导师”的转变。在执行新课标的过程中,教师不再单一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播者角色,同时也应该是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和“协助者”。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学”,更应该是“导学”。汉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汉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重视汉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另外,汉语文教师还要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人才。汉语文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向课程的开发者、合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和查询者、学术的研究者和学习者。身处教学第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时都会遇到问题,这就必须学会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只有这样,汉语文课程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青少年的多方面需求,促进青少年人格和人性的健全完善。
二、注重传输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汉语文教材既是各种汉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汉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汉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分广泛。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内容稍加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教材中那些包含着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更值得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从中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思考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及其规律;体认大自然和客观物质世界的奥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与人、社会和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我们一定要尊重客观,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客观就是世界,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你只能去认识它,去适应它,进而去改造它。要使自己适应客观,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应当追求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格,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要培养他们对党、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要懂礼仪、知荣辱、明孝道,培养他们良好的气质涵养和健康的人格修养。
价值观是行动的基准。价值观的扭曲是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由于物质欲望的膨胀和道德价值的失范,导致了部分青少年为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所左右。如何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已成为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而汉语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正确的价值和意义的体系。从而有助于为社会提供一种正确的人文主义方向。
四、要和谐统一汉语文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
高中汉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主要体现出来的是人类社会中的事物、情趣、理想和志向,更多体现出来的是民族审美情趣、民族情操和强大的民族精神等。在汉语文训练过程中如果不理解这些文化内容,就不能理解语言的表现力,不能运用语言很好地表情达意;如果理解了这些文化内容,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现力,更好地用语言表情达意,思想教育也就寓于其中。纵观古今,横跨中外,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都能在作品中读出作家的伟大人格和魅力。因此,汉语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活生生地把“心”和“言”撕裂开来,谈特谈如何培养能力水平。要在汉语文训练中,更多地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训练的方法很多:在书法教学中向学生讲述历代书法家的品质特点,进而向学生介绍这些书法家的高尚品格,为人处世;在作文教学更多注重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与理解,让学生更多地探讨与人文有关的精神内涵;通过诵读优秀文学作品和对文学进行鉴赏体会作品中人物的伟大与高尚,并从作品人物的品鉴中感受作者高尚的人格魅力;学习人物评传了解古代人物的高尚情操等。在训练中,根据内容与方式,各有侧重,可以侧重于对古今中外人物高尚品格的关注,可以侧重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可以侧重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还可以侧重于引导学生建立较高的审美情趣。
总之,只要是与人文有关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对象。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还要有一湾活水。高中汉语文老师在全面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基础上,做到“全”的基础上“精”,根据自身的特长,充分运用好高中选修课良好的拓展性,让高中学生在学习中不但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学习领悟世界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参考文献:
[1]郭福霞.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国民族教育,2008年10期
[2]李丽华.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贵州教育》,2005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