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写字教学中的德育内涵挖掘
2014-07-31王盈盈
王盈盈
【摘 要】中华文字,源远流长,被尼克松誉为是“世界上最美的图画”。我们的书法艺术更是世界独有的一门美育课程,让我们见识了汉字的形之美,意之深。也许在小学低年级写字初始的阶段,我们还还不能把写字称之为书法,但在这简单的一撇一捺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因为中华文字本身就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史,是一份很好的德育教材。因此,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德育问题,充分挖掘写字教学中的德育内涵,发挥写字育人的功能。
【關键词】写字教学;德育内涵
一、在写字习惯的养成中培养专注认真的人生态度
都说“字如其人”,一个的人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张脸,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学识修养,显露着一个人的道德品性。“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在写字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书写习惯的培养。
其中最需要关注两个习惯的养成,一个就是静心写字。当要求学生提笔写字的时候,一定要平心静气,专心致志,全心身投入到书写之中。这是写字应有的态度,也是对待其他人事应有的专注。第二个就是关注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态度,养成“提笔及练字”的习惯。“头正、身直、脚放平,一尺、一拳、一寸要记清。”这是写字的基本姿势,也是写好字的基本条件。有了这个条件,我们才能做到书写时“认认真真,一笔一划”,才能让写的字“工工整整,端端正正”。而这些要求,其实与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都是相似的。
二、在汉字结构的观察中培养平衡和谐的处事理念
中华汉字方方正正,四平八稳,就像我们的传统美德,做人要正直,做事要稳妥。在汉字的间架结构中,蕴含着许多为人处世的理念。比如很多左右结构的字,如“木”字旁的“林,柏、松……”,“王”字旁的“瑕、瑜、玙……”为什么左边的偏旁有的笔画都要变一变呢?你看,“木”的捺变成了点,“王”的横变成的提。这就是谦让。总之,中华汉字在造字和构字过程中,都是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的,汉字结构讲究的“避让,穿插,顾盼,呼应”等等规则,就像我们人与人的相处一样,每一个笔画对应相对的位置,布局结构合理,整个文字才会漂亮。我们每一个人,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共建和谐社会。
三、在点横撇捺的书写中培养规范严谨的做事风格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那么不守纪律,没有集体观念,因为他们没有遵守规范的习惯,他们我行我素,缺乏严谨规范的做事作风。而汉字的规范书写,能让孩子养成遵守规范,遵守规则的习惯。写字是有笔顺的,“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严格按照笔顺书写,字才会漂亮,不按照笔顺则很容易出现错字,丢了点,少了横,缺了胳膊少了腿。那么我们做事是不是也是如此?
这里想顺便说一句,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个人认为新课程后淡化笔顺的教学是非常遗憾的,这导致了很多孩子在“画字”,识字量大增,但是错别字特别多。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强调笔顺,这也将关系到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规范严谨在做事作风的形成。
四、在书法艺术的欣赏中培养积极乐观的处世心态
教学生写字练字时,给学生欣赏名家书法这是必须的。而名家为什么能成名?往往,他们都不是在写字,而是在用字,书写自己的人生。我们说“字如其人”,我们说“字是书者人品的写真”,在欣赏书法艺术,陶冶美的同时,我们必然要跟学生介绍一些书法名家的故事,他们是如何苦练成才,他们是怎么持之以恒,以及他们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品性等等。王献之练字,写尽十八缸水;怀素无钱买纸,以蕉叶代之;智永闭关练字,退笔成冢;米芾“一日不写字,便觉手生”,还有颜真卿率兵讨伐,为国捐躯,等等等等,这些事迹必将带给学生强大的震撼,他们以苦为乐的积极心态,他们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他们的毅力,他们的情操,必将默默地,悄无声息地潜入学生的心扉。
五、在汉字文化的熏陶中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热爱祖国,就从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开始。台湾的忠信工商学校的校长高震东在演讲中提到,我们教英文的老师千万不要跟孩子们说,英语是多么多么美的语言,所以我们要学英语,这是在助长孩子们热爱别的国家的行为,是不爱国的表现。那么,我们教育我们的孩子学写字,学书法,一定要告诉孩子们,我们的中华汉字是多么美的文字,这是世界仅存的象形文字,她有如诗如画的形象美,她有抑扬顿挫的声调美,更有智慧绝伦的意境美。你看,日月同辉,是为“明”,三人合力,是为“众”……这是多么智慧的体现。而中华的汉字,不论从起源演变到发展,还是从构字解字到书写,确实也都蕴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睿智和想象。
六、在汉字的书写中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的感情也就是爱国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也许还有很多比如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等良好的品质也能在写字教学中加以渗透,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总之,一句话,在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必将在写字教学中形成专注认真的人生态度,养成严谨规范的做事作风,坚持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学会平衡心态,和谐处世,为我们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