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250km3/d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模拟优化设计
2014-07-31金学坤陈凤娟
姜 涛,金学坤,陈凤娟
(1.新疆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6;2.新疆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天然气是一种烃类高效燃料,也是化工产业极其重要的原料,其主要成分是气体烃类和少量的非烃类。哈萨克斯坦气田伴生气中含有40%以上的C3~C8组分,将其回收作为液化石油气(C3、C4)及轻质油(C5~C8)产品出售,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凝液回收后会避免输气管道中出现两相流,压降减小。
1 设计基础资料
气体处理规模 250km3/d
年操作时间 8 000h
原料气压力 2.40~3.50MPa(G)
原料气温度 30℃
原料天然气组成见表1。
表1 天然气组分表(干基) %
2 工艺系统模拟计算
2.1 工艺方案的选择
天然气凝液回收的方法主要有冷凝分离法、油吸收法和吸附法三种,冷凝分离法是利用各组分的挥发度不同而将重烃与天然气分离的过程;油吸收法是利用烃类的溶解度差异而进行分离,但是回收效率低;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烃类的选择性吸附而达到分离的目的,适用于重烃含量少、处理量小的回收装置。
本文研究的装置规模较大,要求回收率高,结合项目的特点,选用冷凝分离法中的 “透平膨胀机制冷法”回收凝液,装置主要包括天然气脱酸脱水与天然气凝液回收两部分。
2.2 工艺流程说明
2.2.1 天然气脱酸脱水部分
原料天然气脱酸后经段塞流捕集器、原料气分离器分离出凝液后,进入分子筛干燥器,分出的凝液送入轻烃稳定塔;原料气经分子筛干燥器脱水后,干气控制含水低于1×10-6,出口原料气经粉尘过滤器后进制冷单元。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天然气脱酸脱水部分流程图
2.2.2 天然气凝液回收部分
天然气经干燥净化,冷却至-40℃后,经分离器分离,气相进入膨胀机制冷至-75℃,液相经换热后进入脱乙烷塔。气相膨胀后产生的两相混合物送进低温分离器分离,产生的液相经增压泵后进入脱乙烷塔顶部。脱乙烷塔底凝液经凝液—轻烃换热器进入轻烃稳定塔,分离出液化气和凝析油产品,其流程如图2所示。
2.3 工艺过程模拟计算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以烃类为主的非极性体系,相平衡计算采用Peng-Robinson状态方程比较合适。采用的计算模型主要有Radfrac严格法精馏模型、HeatX换热器模型、Compr压缩机模型及Pump输送泵模型。计算过程采用Sensitivity及Optimization优化工具对各塔理论塔板数、塔进料位置、塔温、塔压、塔顶回流比等操作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基于Aspen PLUS软件的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全流程模拟优化计算结果如表2、表3所示。
由表2、3可知,回收液化气7 716.1kg/h,占进装置天然气量的49.61%;回收凝析油1 268.05kg/h,占进装置天然气量的8.15%;净化后天然气量为6 147.6kg/h,占进装置天然气量的39.53%。
3 主要设备选型计算
运用Aspen PLUS软件与EDR软件,对塔器和换热器进行核算,主要设备选型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4 装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对该项目进行初步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评价计算,结果如下。
项目总投资 12 800万元
建设投资 10 880万元
流动资金 1 920万元
总(运行)成本 8 425万元/a
总收入 14 850万元/a
利润总额 6 425万元/a
投资回收期 3.2a(含建设期)
图2 天然气凝液回收部分流程图
表2 天然气脱酸脱水部分物料平衡表
表3 天然气凝液回收部分物料平衡表
表4 主要设备选型计算表
5 结束语
本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初步设计布置占地约35×40m,建设期约12个月,处理后天然气达到GB17820-1999中三类天然气技术指标,液化气符合GB11174-1997标准,凝析油达到GB9053-1998标准。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尽快按计划实施。
[1]崔向阳.浅谈轻烃回收工艺优化 [J].科技创新与应用(原轻工设计),2012,33 (5):12.
[2]白春林.轻烃回收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硕士论文,2012.
[3]李兴国.大港油田天然气净化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硕士论文,2012.
[4]罗琴.锦州某天然气处理厂轻烃回收工艺优化技术 [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硕士论文,2011.
[5]李静.西峰轻烃厂回收工艺改进 [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09.
[6]郭彦鑫.天然气液化技术与应用研究 [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11.
[7]冷桂玲,田原宇,乔英云,等.炼厂干气的综合应用技术[J].天然气化工 (C1化学与化工),2011,36 (6):71~76.
[8]张静.活性炭吸附法回收汽油蒸汽模拟与实验研究 [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硕士论文,2009.
[9]李静,牛黎明.天然气脱水工艺在福山油田的应用 [J].石油规划设计,2009,19 (2):33~35.
[10]李怀印.海外油田液化气回收技术 [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0,39 (3):200~203.
[11]鱼娅.单组分及碳酸盐岩有机相生烃定量评价 [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
[12]贾红书.涡流管改进及其在轻烃回收中的应用研究 [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13]王八月,叶启亮.合成氨弛放气中氨回收工艺的模拟计算[J].安徽化工,2008,34 (5):40~44.
[14]宋美华,吴超,张志勇,等.迪那天然气处理装置采用油吸收+外冷复合工艺可行性分析 [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 (12):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