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支农、涉农贷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014-07-31王悦霍学喜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业发展VAR模型

王悦+霍学喜

摘要:运用VAR模型对河北省财政支农、涉农贷款与农业产值增长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的财政支农、涉农贷款与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两者都对农业产值有正面贡献但并不充分,主要原因在于支农资金结构欠合理与农村金融体制的不健全。

关键词:三农问题;财政支农;涉农贷款;农业发展;资金绩效;农业产业结构;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4-0061-04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随着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引导,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资金稳步增长,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在增加支农资金数量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把握其质量、发挥其效率成为更为关键的问题。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绩效如何,是否能有效解决农村资金短缺现状,是否能促进农业发展,本文将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试图解决以上问题。

一、文献综述

财政支农资金绩效水平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主要受到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限制,同时也与财政支农资金的结构密切相关。温涛和王煜宇(2005)指出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并不是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缺乏稳定的农业、农村资本形成机制而导致资金配置效率低下。李焕彰、钱忠好(2004)认为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增长至关重要,农业公共产品投入不足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增长阻力,因此必须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适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肖新成(2005)指出财政支农资金组成与结构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配置效率,应根据当年情况,及时调整支农资金结构。

对于在如何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绩效问题上,首先要解决农村、农业的“弱质性”。宜文和王小华(2013)表明增加支农资金供给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依靠政府及其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形成的外生金融深化,却不消除农村内生金融抑制以提高县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农村经济难以健康持续发展。当然,财政支农资金自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黄拥政(2011)提出合适的财政投入产出规模是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率水平的关键,而城市化水平偏低抑制了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扩散,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水平是财政支农资金效率提高的关键。吴庆田和方倩(2012)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农村科技三项给予农村GDP冲击最大,往后依次为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投入,财政支农资金结构直接影响其贡献度。王胜(2009)指出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存在资金投入规模不足与资金配置结构不合理的双重矛盾,而且地区差异较明显,当前存在普遍问题是支农资金配置增长不稳定、强度下滑、农业科技投入比重过低、事业费支出刚性增长等。

在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关系的问题上,大部分学者认为两者都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有利因素,但两者绩效水平存在差异,涉农贷款贡献程度高,而财政支农贡献度长期维持在低水平。杜兴端和徐万刚(2011)指出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能有效促进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同时涉农贷款可能对财政支农支出具有某种“挤出效应”,涉农贷款的增加影响了财政通道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能因为金融支农的增长而忽视了财政支农,不能用金融支农替代财政支农。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根据研究需要,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本文应用Eviews 6.0,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等处理,建立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支农、涉农贷款的多变量自回归(VAR)模型。

为了能更好地揭示财政支农、涉农贷款对于农业产值的影响,本文采用河北省“七五”计划以来的数据,即1986—2012年数据指标,并且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进行了统计口径的统一化处理。变量有:

人均农林牧副渔业产值变量。相比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变量,该指标能更好地反映农业发展成果与未来潜力。数据来源于《河北农村统计年鉴》,均采用不变价格,用APV表示。

人均财政支农资金变量。该指标是指财政支出中直接用于支援农业生产或与农业生产联系较为密切的资金。数据来自河北省财政厅各个年度结算资料,包含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涉农基本建设支出、涉农科技三项支出和农业部门基金支出等(由于2006年财政涉农支出统计口径调整,2007—2012年数据根据明细支出功能分类重新计算而得),并用符号FAGR表示。

人均涉农贷款变量。该变量指金融机构针对农业生产的需要,提供给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包含商业银行贷款和农村信用社贷款。涉农贷款资料来源于《河北经济年鉴》,用符号AGRL表示。

三、实证研究

(一)单位根检验

经济中时间序列通常是非平稳的,单位根检验是检验序列中是否存在单位根,可以避免回归过程中存在伪回归。通过差分的方法来消除单位根,得到平稳序列。对人均农业产值、财政支农、涉农贷款变量取对数,分别用lnAPV、lnAGRL、lnFAGR表示。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5%显著水平下,lnAPV、lnAGRL、lnFAGR均为非平稳序列,通过一阶差分,得到△InAPV、△InAGRL、△InFAGR,可以看出都是平稳的,因此lnAPV、lnAGRL、lnFAGR均为一阶单整。

(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确定农业产值与财政支农、涉农贷款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其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必须具有平稳性,否则可能会出现虚假回归问题,因此将变量进行一阶差分。由表2可知,在滞后期为1时,△lnAG不是△lnAP的Granger原因被拒绝,说明在5%显著水平下,△lnAG是△lnAP的Granger原因,也就是1986—2012年期间,涉农贷款增长是农业产值增长的原因。而△lnFA不是△lnAP的Granger原因,说明财政支农资金与农业产值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说明从统计学角度,财政支农资金与农业产值间没有明确关系,并不能完全否定财政支农资金对于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

(三)协整检验

(四)VAR模型

1. 滞后长度确定。根据VAR模型的滞后长度确定准则(见表4),其中LR、FPE、SC指标均认为最优滞后阶数为1,因此该模型滞后期为1。

2. VAR模型。从表5的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每个方程的拟合优度都较好,调整后R-square分别达到0.970 748,AIC与SC值较小,说明模型的解释力较强。其中前期的农业产值对当期农业产值影响很大,并且对当期的涉农贷款具有负面影响,对财政支农资金具有正向影响。可以理解为当农业产值提高后,为农民个人、企业收入水平提高,对于贷款的需求降低:同时,为了防止产量增加造成“谷贱伤农”,财政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也会颁布惠农措施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对前期的涉农贷款、财政支农资金增长将对当期农业产值产生有利影响,但是影响程度较低,其中财政支农资金高于涉农贷款影响力,达到了7.8%。

3. 脉冲响应分析。图1展示了脉冲影响函数,横轴代表1-10的滞后阶数,纵轴反映内生变量对冲击的影响程度。从图1可以看出,涉农贷款、财政支农资金的正向冲击对农业产值都有持续的正面影响,但是这种积极影响较弱并且维持在较低水平,尤其是财政支农资金的冲击度对农业产值的影响,长期稳定维持在0.15的水平。

4. 方差分解。方差分解的基本思想是把系统中的全部内生变量(K个)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个方程相关联的K个组成部分,从而得到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程度。从表6可以看出,河北省农业发展受到自身的影响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涉农贷款与财政支农资金的影响逐步提高,在第7期时出现涉农贷款逐步超越财政资金影响力,但是两者的贡献水平都比较低,其中财政支农资金发展尤为缓慢,仅维持在1%的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河北省1986—2012年间,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对农业产值具有有利影响,涉农贷款的贡献逐步上升,超越财政支农的贡献水平。同时,两者影响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财政支农资金发展较为缓慢,影响力水平没有较大提升,没有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引导力量。这一结论并不能否定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对农业产值的重大意义,但是说明了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配置效率低下,没有完全发挥其效用。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非常特殊,中南部为粮棉油主产区,东部沿海地区以渔业等海产品为主,北部坝上高原以畜牧业为主,同时河北省环绕京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任务繁重,客观上造成了财政支农项目分散,资金零碎,不利于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的规模效益。

第二,河北省财政支农资金历史欠账较多,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财政支农资金安排整体较少,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投入则更少,农林牧渔生产因生产力得到释放,呈现的是恢复性增长;随着财政和金融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增量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例如南水北调工程、水库大坝建设与维护、农田改造等)、科技投入等方面。这些项目资金的投入是基于河北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真正产生效益,转化为农林牧渔产值,尚需时日。

第三,河北省县域经济落后,财政在支农资金安排上重点向公益性事业倾斜,其外溢效应日趋明显。金融机构则因涉农项目风险大,在涉农贷款方面积极性整体表现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同时,各级政府还缺乏一套完整的支持、培育现代化涉农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管理体系,对促进农村居民就业、提高农产品增加值、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作用十分有限。

根据河北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布局,整合项目资金,提高资金规模效益。河北省财政和金融支农资金重点项目多、规模小、分散程度高,难于形成合力,不利于其发挥规模作用,成为了制约财政支农资金贡献的重要原因。因此,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布局,明确各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选择重点支农项目,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集中力量解决农业经济发展瓶颈,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结构与投向,将有效促进支农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

第二,财政支农资金与涉农贷款分层互补。财政支农资金主要用于宏观调控,投资方向较少且相对固定,投资数额较大,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以及重点项目的开发。而涉农贷款主要针对个人、企业投资,投向领域广、投资数额灵活,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两者分层次保障农村资金流,可以有效避免涉农贷款对财政支农资金的“挤出效应”,保证农业产业全面和谐发展。

第三,农业贷款创新。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较好地解决了农业短期生产资金短缺,但是在支持重点农业项目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领域还没有发挥充分作用。应该鼓励农业贷款项目大力创新,完善金融支农工作机制,推出专门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长期贷款项目,加强对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资金支持,探索和搭建覆盖广大农村的融资平台,同时充分用好政府对农业推出的贴息政策,为“三农”提供更全面的资金支持,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第四,加强农业产业建设,广泛吸引社会资金。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配置效率不高,根源在于农村金融水平低下。通过强化政府扶持、鼓励社会参与、市场模式运作,加大涉农财政补助和贴息、税收政策落实力度,引导和带动金融机构融资支持,打造出具有现代化农业产业特征的龙头企业,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促进农村金融市场逐步活跃和繁荣,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温涛.农业贷款、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效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2):78-83.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5-95,249-297.

[3]李超杰.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的绩效研究——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师,2011,(11):16-18.

[4]禹跃军,王菁华.基于VAR模型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2011,(12):106-110.

[5]李健宏,刘琳,王俊芹.河北省农业贷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12,(10):122-124.

责任编辑、校对:武玲玲

(三)协整检验

(四)VAR模型

1. 滞后长度确定。根据VAR模型的滞后长度确定准则(见表4),其中LR、FPE、SC指标均认为最优滞后阶数为1,因此该模型滞后期为1。

2. VAR模型。从表5的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每个方程的拟合优度都较好,调整后R-square分别达到0.970 748,AIC与SC值较小,说明模型的解释力较强。其中前期的农业产值对当期农业产值影响很大,并且对当期的涉农贷款具有负面影响,对财政支农资金具有正向影响。可以理解为当农业产值提高后,为农民个人、企业收入水平提高,对于贷款的需求降低:同时,为了防止产量增加造成“谷贱伤农”,财政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也会颁布惠农措施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对前期的涉农贷款、财政支农资金增长将对当期农业产值产生有利影响,但是影响程度较低,其中财政支农资金高于涉农贷款影响力,达到了7.8%。

3. 脉冲响应分析。图1展示了脉冲影响函数,横轴代表1-10的滞后阶数,纵轴反映内生变量对冲击的影响程度。从图1可以看出,涉农贷款、财政支农资金的正向冲击对农业产值都有持续的正面影响,但是这种积极影响较弱并且维持在较低水平,尤其是财政支农资金的冲击度对农业产值的影响,长期稳定维持在0.15的水平。

4. 方差分解。方差分解的基本思想是把系统中的全部内生变量(K个)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个方程相关联的K个组成部分,从而得到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程度。从表6可以看出,河北省农业发展受到自身的影响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涉农贷款与财政支农资金的影响逐步提高,在第7期时出现涉农贷款逐步超越财政资金影响力,但是两者的贡献水平都比较低,其中财政支农资金发展尤为缓慢,仅维持在1%的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河北省1986—2012年间,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对农业产值具有有利影响,涉农贷款的贡献逐步上升,超越财政支农的贡献水平。同时,两者影响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财政支农资金发展较为缓慢,影响力水平没有较大提升,没有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引导力量。这一结论并不能否定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对农业产值的重大意义,但是说明了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配置效率低下,没有完全发挥其效用。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非常特殊,中南部为粮棉油主产区,东部沿海地区以渔业等海产品为主,北部坝上高原以畜牧业为主,同时河北省环绕京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任务繁重,客观上造成了财政支农项目分散,资金零碎,不利于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的规模效益。

第二,河北省财政支农资金历史欠账较多,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财政支农资金安排整体较少,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投入则更少,农林牧渔生产因生产力得到释放,呈现的是恢复性增长;随着财政和金融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增量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例如南水北调工程、水库大坝建设与维护、农田改造等)、科技投入等方面。这些项目资金的投入是基于河北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真正产生效益,转化为农林牧渔产值,尚需时日。

第三,河北省县域经济落后,财政在支农资金安排上重点向公益性事业倾斜,其外溢效应日趋明显。金融机构则因涉农项目风险大,在涉农贷款方面积极性整体表现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同时,各级政府还缺乏一套完整的支持、培育现代化涉农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管理体系,对促进农村居民就业、提高农产品增加值、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作用十分有限。

根据河北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布局,整合项目资金,提高资金规模效益。河北省财政和金融支农资金重点项目多、规模小、分散程度高,难于形成合力,不利于其发挥规模作用,成为了制约财政支农资金贡献的重要原因。因此,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布局,明确各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选择重点支农项目,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集中力量解决农业经济发展瓶颈,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结构与投向,将有效促进支农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

第二,财政支农资金与涉农贷款分层互补。财政支农资金主要用于宏观调控,投资方向较少且相对固定,投资数额较大,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以及重点项目的开发。而涉农贷款主要针对个人、企业投资,投向领域广、投资数额灵活,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两者分层次保障农村资金流,可以有效避免涉农贷款对财政支农资金的“挤出效应”,保证农业产业全面和谐发展。

第三,农业贷款创新。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较好地解决了农业短期生产资金短缺,但是在支持重点农业项目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领域还没有发挥充分作用。应该鼓励农业贷款项目大力创新,完善金融支农工作机制,推出专门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长期贷款项目,加强对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资金支持,探索和搭建覆盖广大农村的融资平台,同时充分用好政府对农业推出的贴息政策,为“三农”提供更全面的资金支持,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第四,加强农业产业建设,广泛吸引社会资金。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配置效率不高,根源在于农村金融水平低下。通过强化政府扶持、鼓励社会参与、市场模式运作,加大涉农财政补助和贴息、税收政策落实力度,引导和带动金融机构融资支持,打造出具有现代化农业产业特征的龙头企业,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促进农村金融市场逐步活跃和繁荣,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温涛.农业贷款、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效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2):78-83.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5-95,249-297.

[3]李超杰.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的绩效研究——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师,2011,(11):16-18.

[4]禹跃军,王菁华.基于VAR模型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2011,(12):106-110.

[5]李健宏,刘琳,王俊芹.河北省农业贷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12,(10):122-124.

责任编辑、校对:武玲玲

(三)协整检验

(四)VAR模型

1. 滞后长度确定。根据VAR模型的滞后长度确定准则(见表4),其中LR、FPE、SC指标均认为最优滞后阶数为1,因此该模型滞后期为1。

2. VAR模型。从表5的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每个方程的拟合优度都较好,调整后R-square分别达到0.970 748,AIC与SC值较小,说明模型的解释力较强。其中前期的农业产值对当期农业产值影响很大,并且对当期的涉农贷款具有负面影响,对财政支农资金具有正向影响。可以理解为当农业产值提高后,为农民个人、企业收入水平提高,对于贷款的需求降低:同时,为了防止产量增加造成“谷贱伤农”,财政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也会颁布惠农措施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对前期的涉农贷款、财政支农资金增长将对当期农业产值产生有利影响,但是影响程度较低,其中财政支农资金高于涉农贷款影响力,达到了7.8%。

3. 脉冲响应分析。图1展示了脉冲影响函数,横轴代表1-10的滞后阶数,纵轴反映内生变量对冲击的影响程度。从图1可以看出,涉农贷款、财政支农资金的正向冲击对农业产值都有持续的正面影响,但是这种积极影响较弱并且维持在较低水平,尤其是财政支农资金的冲击度对农业产值的影响,长期稳定维持在0.15的水平。

4. 方差分解。方差分解的基本思想是把系统中的全部内生变量(K个)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个方程相关联的K个组成部分,从而得到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程度。从表6可以看出,河北省农业发展受到自身的影响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涉农贷款与财政支农资金的影响逐步提高,在第7期时出现涉农贷款逐步超越财政资金影响力,但是两者的贡献水平都比较低,其中财政支农资金发展尤为缓慢,仅维持在1%的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河北省1986—2012年间,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对农业产值具有有利影响,涉农贷款的贡献逐步上升,超越财政支农的贡献水平。同时,两者影响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财政支农资金发展较为缓慢,影响力水平没有较大提升,没有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引导力量。这一结论并不能否定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对农业产值的重大意义,但是说明了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配置效率低下,没有完全发挥其效用。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非常特殊,中南部为粮棉油主产区,东部沿海地区以渔业等海产品为主,北部坝上高原以畜牧业为主,同时河北省环绕京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任务繁重,客观上造成了财政支农项目分散,资金零碎,不利于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的规模效益。

第二,河北省财政支农资金历史欠账较多,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财政支农资金安排整体较少,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投入则更少,农林牧渔生产因生产力得到释放,呈现的是恢复性增长;随着财政和金融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增量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例如南水北调工程、水库大坝建设与维护、农田改造等)、科技投入等方面。这些项目资金的投入是基于河北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真正产生效益,转化为农林牧渔产值,尚需时日。

第三,河北省县域经济落后,财政在支农资金安排上重点向公益性事业倾斜,其外溢效应日趋明显。金融机构则因涉农项目风险大,在涉农贷款方面积极性整体表现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同时,各级政府还缺乏一套完整的支持、培育现代化涉农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管理体系,对促进农村居民就业、提高农产品增加值、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作用十分有限。

根据河北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布局,整合项目资金,提高资金规模效益。河北省财政和金融支农资金重点项目多、规模小、分散程度高,难于形成合力,不利于其发挥规模作用,成为了制约财政支农资金贡献的重要原因。因此,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布局,明确各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选择重点支农项目,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集中力量解决农业经济发展瓶颈,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结构与投向,将有效促进支农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

第二,财政支农资金与涉农贷款分层互补。财政支农资金主要用于宏观调控,投资方向较少且相对固定,投资数额较大,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以及重点项目的开发。而涉农贷款主要针对个人、企业投资,投向领域广、投资数额灵活,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两者分层次保障农村资金流,可以有效避免涉农贷款对财政支农资金的“挤出效应”,保证农业产业全面和谐发展。

第三,农业贷款创新。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较好地解决了农业短期生产资金短缺,但是在支持重点农业项目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领域还没有发挥充分作用。应该鼓励农业贷款项目大力创新,完善金融支农工作机制,推出专门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长期贷款项目,加强对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资金支持,探索和搭建覆盖广大农村的融资平台,同时充分用好政府对农业推出的贴息政策,为“三农”提供更全面的资金支持,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第四,加强农业产业建设,广泛吸引社会资金。财政支农资金、涉农贷款配置效率不高,根源在于农村金融水平低下。通过强化政府扶持、鼓励社会参与、市场模式运作,加大涉农财政补助和贴息、税收政策落实力度,引导和带动金融机构融资支持,打造出具有现代化农业产业特征的龙头企业,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促进农村金融市场逐步活跃和繁荣,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温涛.农业贷款、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效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2):78-83.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5-95,249-297.

[3]李超杰.农业贷款与财政支农的绩效研究——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师,2011,(11):16-18.

[4]禹跃军,王菁华.基于VAR模型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2011,(12):106-110.

[5]李健宏,刘琳,王俊芹.河北省农业贷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12,(10):122-124.

责任编辑、校对:武玲玲

猜你喜欢

三农问题农业发展VAR模型
三农问题专家陈家泽:农村改革突破重点在宅基地的三权分置
报纸类媒体三农问题新闻报道视角的选择
浅谈转型期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快递业与经济水平的关系探究
汝南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浅议水利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
陇原渔夫
戴上红领巾的“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