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道酬勤 再创辉煌

2014-07-31石一冰

音乐生活 2014年8期
关键词:王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母校

文/石一冰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王宁博士在新年礼乐《中华颂》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

王宁博士,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导,中国音协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管学会常务理事。曾获“中国学院奖”、“繁荣首都文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王宁是中国当今创作活跃并具有世界影响的作曲家,其作品功底深厚,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鲜明的创作个性及对现实社会和人类命运的真诚关怀。创作有歌剧、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室内乐、影视音乐等大量音乐作品并广获好评。多部作品获奖。主要著作《管弦乐法基础教程》是中国人编著出版第一部管弦乐教程,已列入国家级规划教材。博士论文《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源流与发展》等。个人作品集与CD专辑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

去年9月22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王宁创作的第五交响曲《人文颂》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于法国当地时间9月21日晚在巴黎总部会堂上演,为第32个国际和平日奏响了恢弘华章,欧洲大陆回荡起气势磅礴的华夏正音。欣闻喜讯,一直想找作曲家聊聊。日前,恰好就此稿约,笔者采访了载誉归来的中国音乐学院王宁教授。同时话题也就此展开。

石一冰:王宁老师,听到您的合唱交响曲《人文颂》成功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上演,祝贺您!您能简要谈谈这部作品的一些情况吗?比如作品的题材内容等等。

王宁:谢谢!这是一部大型的合唱交响曲,是有关儒家思想人文精神题材的作品。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实施并委约我作曲,艺衡作词。这部作品从最初创意到文学本出版历时5年多,加音乐创作的合唱版、乐队版音乐的创作完成,历时七年有余。作品主要创作意图是通过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念的主旨内涵,从中撷取精华,加以分析提炼,对接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价值观念,使之在向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

2013年9月21日,《人文颂》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上演

据报道,早在1988年,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巴黎时有人讲道:“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儒家文化历经几千年,积淀了深厚的人文思想精华,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其中“仁、义、礼、智、信”是其最富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包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生命关怀,深邃的人生智慧和高尚的人格和生命境界。《人文颂》是为混声合唱、童声合唱与大型交响乐队而作的合唱交响乐,力图以交响性音乐语汇与表现手法,对儒家文化进行富有时代性和开拓性的诠释。将儒家文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扬光大,张扬人的生命价值和高尚道德情操,这也是符合全人类的一种普世价值,其人文内涵和意蕴非常深厚。肯定人的尊贵,彰显人的价值,以交响乐的形式与表现手法,用音乐这种无国界的艺术形式,在世界文明的舞台上告诉世界“我们是谁”,这是创作这部交响曲的初衷和目的。

王宁第五交响曲《人文颂》演出结束后合影

《人文颂》演出结束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班德林、文明间对话音乐协会主席玛达沙希以及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衔代表尤少忠邀请作曲家王宁登台向全场听众致敬

大型合唱交响曲《人文颂》首演后作曲家王宁上台谢幕(领唱戴玉强、袁晨野、沈娜、阳光,指挥张国勇)

2013年9月21日“国际和平日”《人文颂》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洲首演现场

石一冰:这部作品大致是如何结构的?风格技法等有什么特点?

王宁:作品由序曲、仁、义、礼、智、信、尾声七个乐章组成,前些天在深圳上演了最新的一个版本,约一个小时多一点。序曲之初,由童声合唱引出作品的主旨,之后接续的乐队部分音乐由鼓声引入,鼓声由弱到强,由远及近,像一个巨人迈着大步,由远古走来。后面引出孔子的主题,恢弘厚重,丰富而深邃。主题素材是孔子作曲的古琴曲《幽兰》为开始的素材提炼加工而成。这个六小节左右的主题高度凝练了孔子的一生——它的首部是恢弘的形象,中间是略显暗淡的和声,尾部又回到和谐明亮的音响。可以称之为“孔子主题”,它是我创造的代表孔子的音乐符号,这个“符号”也用在我的歌剧《孔子》当中了。

第一乐章“仁”,是对生命的关怀,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音乐充满仁爱,生机勃勃。第二乐章“义”体现尚志,正义,体现生命的力量!“义者,所以合宜也。”作为伦理学范畴的义,是一个社会公认适宜的、应该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义,忠诚地看守着良心和灵魂。义,在平凡中沉默,在关键时爆发。领奏乐器大提琴独奏塑造了一个仁人志士的形象,音乐性格刚毅,音乐发展充满张力与戏剧性。第三乐章“礼”体现和美,生命的尊严!这是以人为本的和谐之道。“

礼之用,和为贵”。音乐营造了一种祥和、古朴、典雅的氛围,也试图创造优雅、和美的上古“韶乐”之声。同时在音乐发展中融入了久已失传的古老的“吟诵”。第四乐章是“智”,儒家认为智慧照耀着社会和人生之正途,指引着通往真理的道路。求道,此乃生命之境界!这是以人为本的人生智慧。音乐挖掘并调动童声与混声合唱的各种表现力,乐队运用了很多特殊乐器和特殊奏法,营造出灵动睿智,神秘、空灵、飘逸的音乐效果。第五乐章“信”,思诚,生命之承诺。信,一诺千金,是以人为本的生命承诺。儒家把诚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这个乐章是由铜管和打击乐开始的音乐,坚韧而有分量。在音乐的推动下,充实的音响引出交响曲尾声的主题歌《人文颂》。抒情、朴实而优美的主题歌先由童声合唱演唱,再在童声和混声合唱中变化发展,最后发展成为恢弘壮丽的大合唱。全曲在辉煌的高潮中结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页

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页-人文颂演出-3

王宁与前苏联作家大师谢德林合影

王宁第一交响前奏曲《时代》入选维也纳新春音乐会。庆功会上与中国驻奥地利卢大使合影

王宁与世界著名作曲大师潘德列斯基合影

石一冰:《人文颂》是一部很有分量、内涵丰富的宏大作品,把中国古代思想的精髓放到现代音乐中加以诠释是很难的、具有创造性的尝试,您在创作上一定颇费心血吧?

王宁:没错!《人文颂》的思想内涵深刻,文化深厚,又是哲理性的内容,说教性很强,怎么样把握音乐风格与主导思想,怎么样梳理深刻的文化内涵并运用恰当音乐手法来加以表现,同时在创作风格上把握纵横坐标,在音乐创作上都具有巨大的挑战性。

石一冰:那么您在创作上都作了哪些文化和音乐素材方面的准备呢?

部分获奖证书

王宁:我曾几次到过孔子故里曲阜采风,动笔之前我又自驾车到曲阜,除了“三孔”外,特意到一些鲜为人知的一些地方看看。比如孔子出生地尼山、尼山孔庙、夫子洞、颜村、六艺城等等。我还搜集及研习了大量相关资料。在创作这部作品之前,我曾创作了歌剧《孔子》,此前还参加过奥运会的一段音乐创作也是表现先秦时期文化的。这些创作实践其实对我创作《人文颂》奠定了一定基础,我是心里有底的。在风格上我是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目标是力图创作一部既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又充满民族文化底蕴和鲜明时代风格的交响乐作品。在素材上,我选取了古琴曲《幽兰》开始部分的材料进行提炼。相传这首古琴曲还是孔子所作,恰好用于选材。

石一冰:由联合国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邀请赴总部演出音乐作品的情况在国内外多吗?此次《人文颂》欧洲首演在当地听众中的反响如何?

王宁:不多,在国外也很罕见。而邀请我国的作品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出在历史上应该是首次吧。《人文颂》首次登上国际舞台,备受西方瞩目。法国古典音乐台在欧洲有广泛影响,9月21日从早上7时至22时滚动播报交响曲《人文颂》的精彩片段和对作者的采访。他们特意邀请我到巴黎接受采访,因到法行程安排问题,电台只能采用电话采访的方式,我用英语勉强应付了这次采访,因为作品的文化内容太深奥丰富了,不知道我的英语水平解释这些他们能不能听懂。反正有节目单呢,他们自己理解吧。前来听音乐会的有各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团代表、法国及欧洲文化、音乐艺术界人士以及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官员、欧洲多家媒体、及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代表等1300多观众齐聚会堂。

因出国人员数量方面的限制,在巴黎的演出中,乐团邀请了40多名法国合唱演员参与《人文颂》的演出。也由女声代替了原来的童声合唱。来自法国的“音之异”合唱团仅仅用几天的时间排练,就出色地完成了所有的演唱。演出结束后,观众起立,潮水般长达5分钟的掌声和欢呼声表达了对这曲人文颂歌的听后感。指挥返场多次致谢也无法平息听众的热情,最后不得不把尾声再演奏了一遍。音乐会结束后,很多听众围着我用各种听懂听不懂的语言祝贺和表达激动心情。有的从几百里外专程赶来听这场音乐会。不少西方观众用“感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心情。直到会堂要关门了许多观众依然不愿离去。

王宁管弦乐法课实地教学

王宁在国家大剧院讲学

王宁应邀于CCTV“风华国乐”栏目谈竹乐

王宁应邀到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讲学并向学院赠送部分自己作品

此后,中外各类媒体报道很多,这里罗列一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班德林说:“气势宏伟!这是一场音乐盛会,同时又富含诗意和哲理”,“这是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完美结合!虽然《人文颂》采用的是西方音乐表现形式和手法,但其中不乏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呈现了东西方音乐的交汇与相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认为,《人文颂》所诠释的“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与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倡导的新人文主义是一致的,思想内涵深刻。教科文组织文明间对话音乐协会主席玛丽·玛达沙希指出:“《人文颂》是对人文主义的颂扬,是对数千年前开启了中华文化的伟大儒家思想的赞美。她相信,这一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佳作,将会带领人们走向丝绸之路的古老传统和与和谐世界融为一体的美好未来”。玛达沙希女士认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崇新人文主义的大背景下,《人文颂》来到巴黎具有重要意义。她说:“我认为这次韵律十足,充满活力的《人文颂》音乐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活动,也是‘国际和平日’献给教科文组织的礼物。因为《人文颂》是一场旨在促进世界和平的音乐会。这也是中国音乐与当代音乐的互动对话。”巴黎艺术城艺术总监爱努埃·昂德雷指出:“我听到了不同于《黄河》的具有中国当代特色的交响乐作品。它的作曲技巧非常新颖,又照顾了普通观众的欣赏口味,这与当今世界的主流音乐创作趋势是一致的,让我耳目一新。”法国音乐评论人洛朗·沃姆斯则认为,“这是法国知识分子和音乐爱好者得以深入了解和接触中国文化的良好开端。”法国“音之异”合唱团团长莱奥·瓦林斯基评价说:“《人文颂》完美融合了多种风格,尤其是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占有很大的分量。”巴黎知名大提琴演奏家苏珊·拉蒙听完音乐会后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典型的西方交响乐结构加上了先进的作曲技法,《人文颂》的音程关系很新,对演奏者的技巧很有挑战。我认为,中国交响乐的创作水平完全可以和西方平等对话。”法国前卫生部部长罗丝琳娜·巴什洛女士在演出结束后深有感触地说:“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人’。今晚的音乐会让我发现中国文化中浸润着人文关怀的温暖,这为我们共同建立一个美好世界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处公使衔文化参赞吕军兴奋地说:“演出取得了超乎预料的巨大成功,我身边的很多法国朋友都盛赞作品和你们的演奏,非常震撼!这是中国文化的光荣。《人文颂》弥足珍贵的地方就是用五个儒家文化要义非常明确地告诉了西方观众中国人做人的主张。”

欧洲华文日报《欧洲时报》报道:“当晚演出获得极大成功,演出多次谢场,最后不得不重复演奏音乐的最后部分。”继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央视新闻频道、央视国际频道等中央媒体在22日当天对《人文颂》巴黎演出进行报道之后,多家中央媒体又对此重大活动予以报道。《人民日报》以《〈人文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上演》为题报道指出,《人文颂》是献给伟大中国梦和世界和平的作品,旨在借用西方音乐表现形式与手法,创意诠释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的人生理念与生命态度,表达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热切心声。《光明日报》刊发报道《〈人文颂〉轰动“国际和平日”》,中法两国艺术家同台高歌,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在《人文颂》赴法国演出之前,媒体对这支创作和演奏团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9月18日,《光明日报》发表《融古今乐韵传人文关怀—— 王宁谈大型交响音乐〈人文颂〉》。9月20日,仅相隔一天,《光明日报》又在头版刊出长篇通讯《用音乐描摹美丽中国梦——深圳新创交响音乐〈人文颂〉诞生记》。国家级英文日报China Daily在9月13日发表题为《音乐传递中国梦》的报道全面介绍了《人文颂》亮点。同时《人文颂》在巴黎演出还引起各大门户网站广泛关注,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凤凰网等网站均予以了报道。

王宁大型民族史诗《孔子》首演谢幕

2013年7月20日,王宁歌剧《孔子》山东首演。山东济南歌舞剧院演出后作曲家上台谢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班德林说:“不同国度的观众共赴这场和平之约,我非常欣赏儒家思想所传递的价值观让我们看到中国如何在5000年文明中形成这些思想,又是如何将这一思想不断发扬传承。”班德林评价道:“这是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完美结合!”明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人文颂》将应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处邀请再次赴法巡演。

石一冰:听说玛达莎西女士还特意给您来信祝贺?

王宁:是的,她的信的原文是这样:“It was a great pleasure to have made your acquaintance and heard and witnessed the great music you composed on 21 September at UNESCO.You received a rave review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I believe a young talented composer like you should continue producing important pieces of arts and music.”

(大意:非常高兴大家在“国际和平日”这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听到和见证了你创作的伟大的音乐。你得到了国际社会极高的评价,我相信像你这样一个年轻而有才华的作曲家应该继续创作重要的艺术和音乐作品。)据说这部作品也已经引起一些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李岚清同志曾特意为此作品的诞生题字“仁义礼智信”给乐团。

石一冰:听说您的歌剧《孔子》又演出了?

王宁:是的,歌剧《孔子》去年7月和10月在山东济南演出了十几场。更令我难忘的是后来歌剧《孔子》在孔子家乡曲阜的演出,太有意义了!这是千载难逢的事啊。

石一冰:王老师本科是在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就读的吧?您在艺校是低音提琴专业,怎么改学作曲了呢?

王宁:我插队返城后学习低音提琴,1975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校,后来在艺校期间经常让我指挥和编配乐队,当时完全不知道怎么搞,凭着在乐队工作过的一些经验,再逼着自己去学,这样就开始了自学作曲。那时没有书店卖音乐理论书,记得当时从省文联的旧资料室里找到了一本斯波索宾的《曲式学》下册和瓦西连柯的《交响配器法》第二卷。曲式学是从奏鸣曲式开始,配器从变型乐器开始,可谓起点甚“高”。我写的第一首作品就是奏鸣曲呈示部的大提琴二重奏。那时候没有复印机,想看的书和谱子只能抄下来。1978年恢复高考,那年我刚好从艺校毕业,沈音来哈尔滨招生,我就考入作曲系了。

入学感觉“如鱼得水”、“求学若渴”。我的“四大件”课程都是学两遍的。因为在我们78届之前还有个77届班,他们班四大件开课比我们早半年,我就先在他们班听课,还跟着做作业。然后等我们班开课后我再学一遍。做习题经常一个题做几遍,选一个最佳方案拿给老师看。现在学生用功程度照我们那时候还是差很多的。那时我每天除了上课就是琴房、食堂、宿舍三个地方循环。你想想,当年插队时就以为这辈子就是当农民种地了。后来回城后学习乐器又上大学,这如同一步登天,当然更努力用功了。

出版物

我的性格是要么就不干,要干就要干到最好。包括偶尔玩游戏机,我会把一个游戏打到最后一关,直到打到这个游戏“没戏”为止。学习乐器时我也是每天很早起来练琴,每天练琴不会少于12个小时,除了吃饭就是练琴。所以当时我低音提琴的水平是可以和我认识的任何一个同行叫板的。我改行作曲不是像通常半开玩笑说的那样“学作曲的都是学乐器的学不下去了不得不改行的”。我是一些偶然的经历让我更喜欢作曲才改行的。而且我很感激、感恩当时导致我走上这条路、指导我走好这条路的那些老师们!

石一冰:看了您的作品目录后,感觉您的创作风格跨度很大,从传统古典风格到现代风格,从功能和声到序列音乐,从音乐到行为艺术表现方式,从交响乐到影视音乐、电子音乐等等,您都涉及并也是硕果累累。这个现象在作曲界也是比较罕见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宁:可能我就属于现在流行说法的“跨界”作曲家吧。作曲家们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一辈子就写一种风格的作品,变化不大。有的则是跨度和变化都很大的,像斯特拉文斯基。我写作品时通常最先想到的是考虑用什么合适的风格和技法来创作,“合适”很重要,当然是我认为的合适。有时候我在一部作品里会融入多种风格,从民族民间到音块音响化的,只要我认为合适,我才不管别的呢。但是这里重要的是你要有能力把这些“不相干”的、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些东西放在一起后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而不是两张皮或几张皮,或完全是堆砌。我觉得我在这方面的能力还可以。

石一冰:您的音乐其实很现代,或者说很时尚,但是还能从您的作品中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音乐底蕴,您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也一定是下足了功夫的吧?

王宁:毫无疑问!我觉得民族音乐是我们这行的必修课!刚开始学作曲时不太重视民族音乐,记得本科时民族音乐课上老师让我们背民歌,考试也要唱民歌。当时觉得这有什么必要吗?后来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觉得学习民间音乐太必要了。后来越来越喜欢,现在可以说是酷爱!这是我们创作的营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我们音乐文化的根!

石一冰:好像您的博士论文也是研究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吧?

王宁:是的,我做博士论文选题时花了很长时间考虑这个问题。开始我也是想选西方音乐方面的。但是我又想,我国的民族管弦乐队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很多问题是需要梳理、总结、归纳、探索的。而这个领域的研究是最需要我们自己来作的。如果我们不研究,外国人也不一定能研究,即便研究也可能不如我们了解,那这个领域就可能成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了。所以决定了这个选题,研究我们自己的东西也是我国学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吧。

2011年12月31日,王宁作曲并指挥的新年礼乐《中华颂》在世纪坛奏响

2010年4月14日,王宁第四交响曲《交响山歌》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2010年12月31日,王宁作曲、指挥的新年礼乐《中华颂》在世纪坛奏响,CCTV现场直播

石一冰:有的文章提到过您的创作理念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王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当年“党的基本路线”。我是借用这个词汇来说明我的创作理念。我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以个性为中心,外学西方技术,内习传统文化。”我认为个性是艺术立足之本,技术是艺术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核心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从哲学层面理解,这里有个“体”和“用”的问题。我很赞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提法。我不是洋务派,但是纵观世界历史发展,凡是开放纳新的,最后都发展得很好;而封闭守旧的,都走向衰落。其实西方浪漫主义走到尽头的时候,他们开始从东方文明汲取营养,从而开拓了20世纪一个崭新的时代。不只是艺术,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同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觉得是个很好的倡议。我这些年的创作,都是遵循着我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理念,而且乐此不疲。

石一冰:谢谢您接受采访,也希望聆听您的新作。

王宁:好的。我想用当年沈音校庆70周年时约我写的贺词来结束这个文稿:

感知

欣闻母校沈阳音乐学院70华诞将至,欣喜之余,浮想联翩

感慨

想当年,作曲系78级学子,入学时已是而立之年

感到

可以说,我们没有辜负母校的期望,都已成为当今栋梁之材

感想

学子成长、成才是母校的期望,也是对母校最大的回报

感戴

母校以其悠久的传统和优良的教育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音乐人才

感动

当年母校老师们用辛勤的汗水、智慧的阳光哺育我们这些幼苗茁壮成长

感激

母校所有教职员工为我们的成长做出的一切

感念

在母校学习的日日夜夜、与老师同学相处的朝朝暮暮

感奋

母校给我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基础,我才有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把我的事业大厦建得更高

感触

现在在校的学子们,不要轻视某门课程、否则你要花几倍的功夫来补课

感觉

对学子们说,要花点精力创造艺术实践机会,这里有些东西是课堂上无法给予的,这些投入对作曲学子的成长是绝对值得的

感受

学子们要热爱你现在应该做的事并把它做好,将来不会后悔

感悟

学子们不要对现在不满,不要对未来无望,不要舍得时间去虚度时光,记住这句话:天道酬勤

感染

母校的优良传统、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始终感染着我们,并身体力行

感恩

我的各门课程的老师,有您们的当年,才有我的今天

感情

对母校的情感,随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增长

感纫

母校的营养、母校的食粮、母校的雨露、母校的阳光,它至今还伴随着我在音乐的海洋上,乘风破浪!

七十华诞,有感而发,思绪万千,提笔

感言。

猜你喜欢

王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母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评审对旅游地有何影响?
告别母校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王宁中国作品专场音乐会》——2017年7月26日隆重上演
本期通讯之星:王宁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ddha in China and God in Western Countries
王宁 艺术作品欣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