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绩效管理模型初探
2014-07-31龚裕杨松令余霞
龚裕 杨松令 余霞
【摘 要】 绩效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高校的特征入手,借鉴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基本原理,提出高校的“四环八步”绩效管理模型。从绩效目标确定、实施、评价和沟通四个环节入手,通过八个更详细的步骤阐述高校如何实行绩效管理,以期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科研与教学水平的有机结合,达到个人与组织目标相统一,从而保证高校的稳步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校; 绩效管理;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8-0102-04
高等院校是以学术(科学)研究、教学为主,同时兼顾社会服务的组织,高校的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基于高校的特征,以绩效管理为切入点,探讨高校的绩效管理模式与框架,为高校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建议。
一、高校绩效管理的特点
大学的主要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大学可以分为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这三种类型的高校虽有所侧重,但主要目标仍是一致的,即通过学术(科学)研究或教学活动,促进人类科学的进步,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高校面临如科研水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任务,在对其管理中既要考虑使用行政管理手段,又要兼顾学术自由。也就是说,高校的管理是以学术自由的柔度和管理质量要求的硬度相结合为基础的,对高校的管理必须要充分考虑学术自由、教授治学等特殊因素,要充分尊重科研活动的灵活性和周期性,以及教学与科研的相统一性。高校的管理不仅是效率的提高和效果的改善过程,而且要更加注重社会职能的实现和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近年来,绩效评价在高校逐渐兴起,主要是对学院和教师进行年度或聘期的评价,并以此作为对学院和教师奖励的依据。笔者认为,对高校的评价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仅仅局限于绩效评价,而是要进一步开展绩效管理。尤其是在高校中,以科层管理为主导的单纯的绩效评价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此,将质量管理思路引入高校绩效管理中,提出在考虑学术自由基础上的绩效管理模型。
二、基于“四环八步”的高校绩效管理模型
(一)以战略目标为起点的四个绩效管理环节
秉承科学研究职能的高校聚集了众多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科学家,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丰富的文献资料、广泛的信息资源,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它以创新知识追求真理,培养具有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高层次人才为中心。高校的目标是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基于这一目标,高校绩效管理模型的战略目标可以确定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
围绕这一战略目标,结合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提出绩效管理模型的四个环节:第一环,确定绩效目标计划,即以高校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制定计划,分解具体目标;第二环,绩效目标实施,即对目标进行指导实施,鼓励学院、教师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第三环,目标实施评价,即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对学院和教师的绩效结果进行评价;第四环,目标评价沟通,即对实施评价的结果与学院和教师进行沟通,并进行经验总结,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下一步的计划。这四环形成一个闭环管理系统,呈不断螺旋式上升地发展。
(二)细化八个步骤做到精细化管理
绩效管理模型的四个环节总括了高校的绩效管理过程,但在执行中还需对其进一步细化。具体来讲,可以将其细化为八个具体步骤。(1)定位大学,即确定其战略目标;(2)下达目标,即学校根据战略目标确定短期目标和任务,并下达给二级学院和教职工;(3)计划制定,即二级单位根据下达的任务,执行具体的实施计划,整合资源以达成目标的实现;(4)实施辅导,学校的绩效管理团队对二级学院或个人实施帮助,以保障其对绩效目标的正确认识,从而有利于实施;(5)实施监控,绩效管理团队日常对各部门的绩效实施情况进行监控,保障执行主体不偏离目标;(6)实施考评,在季度、年度或适当的期间对各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7)结果沟通,即绩效管理团队对各部门的考核结果与被考核人沟通;(8)激励调整,也就是说在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考核指标进行调整,或对二级部门提出激励措施。具体步骤见图2。
(三)以学术自由为中心实现绩效管理目标
战略定位体现高校各利益相关者的统一诉求,当管理者、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学生及企业、机关等致力于建设一所高水平高校时,战略定位作为基本出发点,需要各利益群体间的不断融合,最后达到组织目标、个人价值的共同实现,这是高校绩效管理的横向维度。所谓卓越的高校,就是学校生活的一大部分以及校园的许多活动,直接或间接都与学问有关。而一所高水平高校更应是以学术交流为学校活动的中心,以学术自由、鼓励创新及学生和教职工共同提升,实现自我价值为核心。秉承这个原则,在“四环八步”高校绩效管理模型中,四个环节、八个步骤都将离不开学术自由这一核心。当一个不断整合的发展阶段完成了绩效管理的目标后,面临的是自我批评、取长补短,实现自我突破,从而跃上新的发展阶段,这是高校绩效管理的纵向维度。
综合上述内容,结合高校的特征,构建高校绩效管理图(见图3)。
贯穿学术自由的高校绩效管理模型,每个环节和步骤都体现科研和教学的融合。在第一个循环步骤,设定的首要目标是提升科研水平、培养科研型人才。科学成果目标包括提升纵向科研和横向科研的学术水平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果。而培养科研型人才的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市场需求以及能够发挥学校学科优势的人才。
在目标分解阶段,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目标分解到学院和教师时,必须考虑不同学科、不同部门、不同学院的特点,比较内外部竞争环境。目标的分解下放,也需要取得各部门、各教职工的认同。高校的发展主要依靠学科带头人,因此,与学科带头人充分沟通,赋予学科带头人权利和责任是目标分解下放的切入点,也是绩效目标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础。
绩效计划制定过程中,各部门确认一个总体的计划后,各教职工相应地制定个人工作计划,计划可随着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但总体方向是沿着绩效目标的实现。行政人员的工作计划应确切稳定,科研人员的工作计划则相对灵活、变通。
在绩效目标实施辅导环节,由于教学、科研的活动都是教师不断积累、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在这一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人员应该注重辅助而不是管理、监督。在充分的沟通下,提前预计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机会和挑战,齐心协力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从而有利于绩效任务的完成。
目标实施的监控是发现并纠正实施过程中偏离目标轨道的行径,也是预防和控制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还是记录和考察实施过程数据、服务态度及敬业程度。其中,违规风险、学术腐败风险以及教师不称职风险是风险监控的重点。监控过程中获取的原始资料,对后面的结果分析、原因发现及绩效改进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目标实施考评,首先考评的是基于有效监控下的公平、公正的结果,并且考评方法要以学术自由为核心,全方位提升学术科研水平为宗旨。考评必须考虑同行评议、创新与突破、成果转化、学生满意度、服务态度及水平等因素。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更多地需要考虑科研人员工作的特性。效果和效率是其中两个重要因素,而在科研实际工作中,更多的考虑是否以教师自身使命和学校发展目标为出发点,摒弃外界的浮躁氛围,对学术成就和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评价是否保持扎扎实实搞科研的态度。科研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和实践研究,基础研究需要研究人员全方面了解专业知识,而实践研究是具有理论知识后,走上实践岗位,多调研、多交流。对教学人员的评价应更注重其教学能力以及探求新知识、寓教于人的态度,而行政辅助部门人员的考评更加看重的是其对高校目标定位的把握以及自身职责的把握。服务监督部门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寻求改进的方法,这是服务于高校科研教学目标实现的有利保障,也是体现他们主人翁地位,实现自身价值的双赢方式。因此行政人员的考评中以效率和效果作为综合评价指标是较可行的方式。
考评结果首先必须得到每位员工的知晓和认可,因为结果将赋予教职工新的动力源。考评过程、标准、结果都应该是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每位参与者都能了解考评结果的原因,从而找出差距,在相互沟通,不断促进中找出差距的原因和前进方向。其次,考评结果的应用必须得到反馈,考评结果并不意味着绩效管理活动的结束,必须将考评结果应用于学校内部的资源重新分配以及机制调整。奖励方式有物质奖励、荣誉、晋升及培训机会等,与纯粹的物质奖励或者晋升等奖励相比,有针对性、分层次的且可兑现的激励将产生更大的效果。如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下,新的学习机会和更好的科研条件可能比晋升职称更加有意义。同时,高校肩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以考评结果为依据进行优胜劣汰是整合高校资源,提升管理水平的突破口。
(四)绩效管理要注意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调
组织使命是组织的本质特征,而分工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冲突影响着组织的使命实现。为了保障目标的实现,需要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进行充分协调,这也是高校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特征。为了保障绩效管理效果,在绩效管理的不同阶段,都必须充分保障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调。
在高校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目标是由二级学院和教师实现的,因此,一定要保障学校的目标与二级学院和教师的目标高度一致。在绩效目标的制定和计划过程中,要保障实现组织目标需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个人目标实现(物质、精神)的一致性,需要内部利益相关者大量的协调与商讨。不能简单地要求教师完全依赖绩效管理小组的计划,绩效管理小组将目标细分后,剩下的计划制定更多地给予教师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二级学院和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总体绩效目标的实现。在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也要特别注意沟通,可以说沟通必须要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
三、结论
高校的绩效管理强调科学研究,因此,学术自由和教师的配合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提出了“四环八步”的绩效管理模型,以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目标,从绩效目标确定、实施、评价和沟通四个环节,并用八个更详细的步骤阐述了高校如何实行绩效管理。同时,要求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既要保证组织绩效目标的实现,也要保障个人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调一致。以“四环八步”为中心,结合高校的特点,同时协调组织与个人目标,从单纯的绩效评价,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这样,就能够使高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得其科研、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来茂德,陈劲.中国高等学校的分类问题[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朴雪涛,王怀宇.大学制度创新与中国高校建设[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3] 潘懋元,王伟康.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4] 胡仁东.我国大学组织内部机构生成机制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5] 刘献君.高等学校战略管理[M].人民出版社,2008.
绩效计划制定过程中,各部门确认一个总体的计划后,各教职工相应地制定个人工作计划,计划可随着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但总体方向是沿着绩效目标的实现。行政人员的工作计划应确切稳定,科研人员的工作计划则相对灵活、变通。
在绩效目标实施辅导环节,由于教学、科研的活动都是教师不断积累、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在这一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人员应该注重辅助而不是管理、监督。在充分的沟通下,提前预计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机会和挑战,齐心协力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从而有利于绩效任务的完成。
目标实施的监控是发现并纠正实施过程中偏离目标轨道的行径,也是预防和控制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还是记录和考察实施过程数据、服务态度及敬业程度。其中,违规风险、学术腐败风险以及教师不称职风险是风险监控的重点。监控过程中获取的原始资料,对后面的结果分析、原因发现及绩效改进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目标实施考评,首先考评的是基于有效监控下的公平、公正的结果,并且考评方法要以学术自由为核心,全方位提升学术科研水平为宗旨。考评必须考虑同行评议、创新与突破、成果转化、学生满意度、服务态度及水平等因素。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更多地需要考虑科研人员工作的特性。效果和效率是其中两个重要因素,而在科研实际工作中,更多的考虑是否以教师自身使命和学校发展目标为出发点,摒弃外界的浮躁氛围,对学术成就和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评价是否保持扎扎实实搞科研的态度。科研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和实践研究,基础研究需要研究人员全方面了解专业知识,而实践研究是具有理论知识后,走上实践岗位,多调研、多交流。对教学人员的评价应更注重其教学能力以及探求新知识、寓教于人的态度,而行政辅助部门人员的考评更加看重的是其对高校目标定位的把握以及自身职责的把握。服务监督部门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寻求改进的方法,这是服务于高校科研教学目标实现的有利保障,也是体现他们主人翁地位,实现自身价值的双赢方式。因此行政人员的考评中以效率和效果作为综合评价指标是较可行的方式。
考评结果首先必须得到每位员工的知晓和认可,因为结果将赋予教职工新的动力源。考评过程、标准、结果都应该是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每位参与者都能了解考评结果的原因,从而找出差距,在相互沟通,不断促进中找出差距的原因和前进方向。其次,考评结果的应用必须得到反馈,考评结果并不意味着绩效管理活动的结束,必须将考评结果应用于学校内部的资源重新分配以及机制调整。奖励方式有物质奖励、荣誉、晋升及培训机会等,与纯粹的物质奖励或者晋升等奖励相比,有针对性、分层次的且可兑现的激励将产生更大的效果。如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下,新的学习机会和更好的科研条件可能比晋升职称更加有意义。同时,高校肩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以考评结果为依据进行优胜劣汰是整合高校资源,提升管理水平的突破口。
(四)绩效管理要注意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调
组织使命是组织的本质特征,而分工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冲突影响着组织的使命实现。为了保障目标的实现,需要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进行充分协调,这也是高校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特征。为了保障绩效管理效果,在绩效管理的不同阶段,都必须充分保障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调。
在高校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目标是由二级学院和教师实现的,因此,一定要保障学校的目标与二级学院和教师的目标高度一致。在绩效目标的制定和计划过程中,要保障实现组织目标需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个人目标实现(物质、精神)的一致性,需要内部利益相关者大量的协调与商讨。不能简单地要求教师完全依赖绩效管理小组的计划,绩效管理小组将目标细分后,剩下的计划制定更多地给予教师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二级学院和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总体绩效目标的实现。在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也要特别注意沟通,可以说沟通必须要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
三、结论
高校的绩效管理强调科学研究,因此,学术自由和教师的配合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提出了“四环八步”的绩效管理模型,以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目标,从绩效目标确定、实施、评价和沟通四个环节,并用八个更详细的步骤阐述了高校如何实行绩效管理。同时,要求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既要保证组织绩效目标的实现,也要保障个人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调一致。以“四环八步”为中心,结合高校的特点,同时协调组织与个人目标,从单纯的绩效评价,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这样,就能够使高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得其科研、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来茂德,陈劲.中国高等学校的分类问题[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朴雪涛,王怀宇.大学制度创新与中国高校建设[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3] 潘懋元,王伟康.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4] 胡仁东.我国大学组织内部机构生成机制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5] 刘献君.高等学校战略管理[M].人民出版社,2008.
绩效计划制定过程中,各部门确认一个总体的计划后,各教职工相应地制定个人工作计划,计划可随着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但总体方向是沿着绩效目标的实现。行政人员的工作计划应确切稳定,科研人员的工作计划则相对灵活、变通。
在绩效目标实施辅导环节,由于教学、科研的活动都是教师不断积累、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在这一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人员应该注重辅助而不是管理、监督。在充分的沟通下,提前预计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机会和挑战,齐心协力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从而有利于绩效任务的完成。
目标实施的监控是发现并纠正实施过程中偏离目标轨道的行径,也是预防和控制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还是记录和考察实施过程数据、服务态度及敬业程度。其中,违规风险、学术腐败风险以及教师不称职风险是风险监控的重点。监控过程中获取的原始资料,对后面的结果分析、原因发现及绩效改进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目标实施考评,首先考评的是基于有效监控下的公平、公正的结果,并且考评方法要以学术自由为核心,全方位提升学术科研水平为宗旨。考评必须考虑同行评议、创新与突破、成果转化、学生满意度、服务态度及水平等因素。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更多地需要考虑科研人员工作的特性。效果和效率是其中两个重要因素,而在科研实际工作中,更多的考虑是否以教师自身使命和学校发展目标为出发点,摒弃外界的浮躁氛围,对学术成就和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评价是否保持扎扎实实搞科研的态度。科研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和实践研究,基础研究需要研究人员全方面了解专业知识,而实践研究是具有理论知识后,走上实践岗位,多调研、多交流。对教学人员的评价应更注重其教学能力以及探求新知识、寓教于人的态度,而行政辅助部门人员的考评更加看重的是其对高校目标定位的把握以及自身职责的把握。服务监督部门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寻求改进的方法,这是服务于高校科研教学目标实现的有利保障,也是体现他们主人翁地位,实现自身价值的双赢方式。因此行政人员的考评中以效率和效果作为综合评价指标是较可行的方式。
考评结果首先必须得到每位员工的知晓和认可,因为结果将赋予教职工新的动力源。考评过程、标准、结果都应该是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每位参与者都能了解考评结果的原因,从而找出差距,在相互沟通,不断促进中找出差距的原因和前进方向。其次,考评结果的应用必须得到反馈,考评结果并不意味着绩效管理活动的结束,必须将考评结果应用于学校内部的资源重新分配以及机制调整。奖励方式有物质奖励、荣誉、晋升及培训机会等,与纯粹的物质奖励或者晋升等奖励相比,有针对性、分层次的且可兑现的激励将产生更大的效果。如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下,新的学习机会和更好的科研条件可能比晋升职称更加有意义。同时,高校肩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以考评结果为依据进行优胜劣汰是整合高校资源,提升管理水平的突破口。
(四)绩效管理要注意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调
组织使命是组织的本质特征,而分工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冲突影响着组织的使命实现。为了保障目标的实现,需要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进行充分协调,这也是高校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特征。为了保障绩效管理效果,在绩效管理的不同阶段,都必须充分保障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调。
在高校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目标是由二级学院和教师实现的,因此,一定要保障学校的目标与二级学院和教师的目标高度一致。在绩效目标的制定和计划过程中,要保障实现组织目标需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个人目标实现(物质、精神)的一致性,需要内部利益相关者大量的协调与商讨。不能简单地要求教师完全依赖绩效管理小组的计划,绩效管理小组将目标细分后,剩下的计划制定更多地给予教师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二级学院和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总体绩效目标的实现。在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也要特别注意沟通,可以说沟通必须要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
三、结论
高校的绩效管理强调科学研究,因此,学术自由和教师的配合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提出了“四环八步”的绩效管理模型,以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目标,从绩效目标确定、实施、评价和沟通四个环节,并用八个更详细的步骤阐述了高校如何实行绩效管理。同时,要求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既要保证组织绩效目标的实现,也要保障个人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调一致。以“四环八步”为中心,结合高校的特点,同时协调组织与个人目标,从单纯的绩效评价,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这样,就能够使高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得其科研、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来茂德,陈劲.中国高等学校的分类问题[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朴雪涛,王怀宇.大学制度创新与中国高校建设[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3] 潘懋元,王伟康.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4] 胡仁东.我国大学组织内部机构生成机制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5] 刘献君.高等学校战略管理[M].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