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研学问题”设计策略

2014-07-31陈冬梅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语文

陈冬梅

【摘 要】小学语文“研学问题”的设计以“研学后教”理念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设计有思维价值、着眼“最近发展区”的“研学问题”,能真正发挥“研学问题”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研学后教”;“研学问题”

“研学后教”是番禺区教育局基于近年来国内课堂改革多种成功模式的合理内核,结合区域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出的。在“研学后教”的课堂中,“研学案”的使用和“小组合作学习”成了“研学后教”课堂最明显的标志,而“研学问题”的设计则成了“研学案”的核心部分。

所谓“研学问题”,是在“研学后教”理念下产生,不是是非对错问题,也不是书上可以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而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规律而设计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或为了解决考试重点和难点而设计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因而,语文学科的“研学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掌握写作方法而设计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一、“研学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

语文“研学问题”的设计要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围绕教材中心,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要给学生指明阅读思考的路径,提高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针对各目标设计有价值的“研学问题”

问题是否有价值体现在能否指向教材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的核心目标。基于此,我们在设计核心问题之前,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并牢牢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对当下学段提出的阶段目标,认真领会课标的要求;其次,要把握课程目标与教材内容的联系,用心揣摩编者的意图,对文本进行全面的解读,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设计出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继而,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设计核心任务。下面,笔者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例说说这一点:

学段目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单元目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还要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时目标: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句子,体会居里夫人坚定执著的科学精神。认识用具体事例进行表达的方法。

课文重点部分:3、4自然段。

围绕这些目标,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研学问题”:“发现镭”这部分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的科学精神,又是怎样写的呢?这问题的提出,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全面阅读,把课文中的内容连贯起来思索,从而体会出文章的中心,达到教学目的。

(二)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设计“研学问题”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认为,所提问题可以从简单逐渐发展到复杂,可以按学习目标的要求,分层次提出问题:认知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评价性问题,这六种类型的问题中,前三类是属于初级层次的认知问题,它一般有直接的、明确的、无歧义的答案,而后三类问题属于高级认知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研学后教”在问题设计中,提倡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初级认知的问题,在适当的时机,高级认知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在设计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研学问题”时,设计了几个有层次的问题:

问题1:为什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变得“什么都没有了”?这个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直奔主题,让学生理解“什么”、“一切”的意思,从前面看到的美丽到一无所有,形成强烈的对比,为下面的问题2铺垫,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从而过渡到本节课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在通读全文后,会比较容易找到答案,所以采用了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的形式。

问题2:小组快速研读2-4自然段,小村庄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画出让你觉得伤心、愤怒、遗憾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的感受。这是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也是最有研学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句,并在书上写批注的方法,学思结合,读写结合。学习方式上采用了先独立思考,再小组探究,然后集体交流的方式,在集体交流中老师再点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感悟。这让学生学习层次分明,有阶梯性。

二、“研学问题”要突破重难点

“研学问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关键是我们教师应抓住文章的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文章深邃意境中写到的情节往往是作者情感愿望寄托的载体,应设计问题重点研究。再如有些关键句,往往蕴含着文章的主旨,在教学中可在这样的地方涉及提问,使学生掌握内容,明确思想。如在《长城》第一课时,就可以针对关键句“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设计提问:“什么是奇迹?为什么说长城在历史上是一个奇迹?”学生通过读文、讨论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了长城高大坚固不但是一个奇迹,在没有吊车、起重机的情况下,仅靠无数肩膀无数只手修建成的,它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如此读、思、议,学生不仅了解了万里长城,更会让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教学重难点也就突破了。

三、“研学问题”要有思维价值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研学问题”设计要重在启发学生思维,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提高。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积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拓宽学生思路,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可以从多方面寻求答案。

例如,在执教《凡卡》一文时,围绕“爷爷能否收到凡卡的信”这个中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联系爷爷的处境想一想,即使爷爷收到凡卡的信,能不能改变凡卡的处境?为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显然具有较大的思维价值,它们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能充分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达到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研学问题”要着眼“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可能的发展水平,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研学问题”的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在“研学后教”经验交流中,笔者学习了一种比较有效的“研学问题”方法,以《桃花心木》为例,如下: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力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理解。

不少老师在教这篇课文时会把“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这样做?”作为一个核心问题,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甚至小组讨论。但通过学情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自主预习时已知道答案,真正困扰他们的是“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力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理解。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恰恰就是“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于是在设计研学案时,我们可以把“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这样做?”作为课前独立完成的任务,把对两句话的理解作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问题。上课时,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突破了这教学的重难点,同时提高了理解能力。

另外,“研学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答案多种多样,结果不唯一,能吸引学生积极讨论。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得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研学问题”是“研学案”的核心部分,精巧的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地探求知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全面提高阅读水平。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实践,充分钻研教学内容,认真领悟设计问题要领,掌握策略,精心设计各类“研学问题”,更好地完成三个维度的目标。唯此,才能真正发挥“研学问题”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巧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问题设计[J].新课程(小学),2011(04).

[2]尹军.浅谈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J].新课程(中学),2010(12).

[3]赵祥麟.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刘宏武.主动参与教学模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四、“研学问题”要着眼“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可能的发展水平,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研学问题”的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在“研学后教”经验交流中,笔者学习了一种比较有效的“研学问题”方法,以《桃花心木》为例,如下: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力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理解。

不少老师在教这篇课文时会把“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这样做?”作为一个核心问题,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甚至小组讨论。但通过学情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自主预习时已知道答案,真正困扰他们的是“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力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理解。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恰恰就是“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于是在设计研学案时,我们可以把“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这样做?”作为课前独立完成的任务,把对两句话的理解作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问题。上课时,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突破了这教学的重难点,同时提高了理解能力。

另外,“研学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答案多种多样,结果不唯一,能吸引学生积极讨论。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得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研学问题”是“研学案”的核心部分,精巧的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地探求知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全面提高阅读水平。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实践,充分钻研教学内容,认真领悟设计问题要领,掌握策略,精心设计各类“研学问题”,更好地完成三个维度的目标。唯此,才能真正发挥“研学问题”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巧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问题设计[J].新课程(小学),2011(04).

[2]尹军.浅谈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J].新课程(中学),2010(12).

[3]赵祥麟.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刘宏武.主动参与教学模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四、“研学问题”要着眼“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可能的发展水平,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研学问题”的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在“研学后教”经验交流中,笔者学习了一种比较有效的“研学问题”方法,以《桃花心木》为例,如下: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力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理解。

不少老师在教这篇课文时会把“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这样做?”作为一个核心问题,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甚至小组讨论。但通过学情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自主预习时已知道答案,真正困扰他们的是“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力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理解。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恰恰就是“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于是在设计研学案时,我们可以把“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这样做?”作为课前独立完成的任务,把对两句话的理解作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问题。上课时,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突破了这教学的重难点,同时提高了理解能力。

另外,“研学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答案多种多样,结果不唯一,能吸引学生积极讨论。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得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研学问题”是“研学案”的核心部分,精巧的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地探求知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全面提高阅读水平。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实践,充分钻研教学内容,认真领悟设计问题要领,掌握策略,精心设计各类“研学问题”,更好地完成三个维度的目标。唯此,才能真正发挥“研学问题”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巧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问题设计[J].新课程(小学),2011(04).

[2]尹军.浅谈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J].新课程(中学),2010(12).

[3]赵祥麟.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刘宏武.主动参与教学模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小学语文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课的后教策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