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中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
2014-07-30应斌
应斌
内容摘要:网络经济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伴生纷繁复杂的矛盾和纠纷,需要面对网络带来的各种消极负面影响,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中出现且游离于现行法律规制范围之外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调整。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反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网络经济 反不正当竞争 法律规制 完善建议
网络经济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述及其表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互联网的触角已经从简单的数据传输扩展到生活领域再到生产运营和经济领域,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和消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传播工具。而其虚拟、快速、无界限等特性,缩短了信息传播时间,扩大了传播范围,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使得人们能即刻搜索到所需信息,进行经济交易,甚至是无国界的全球网络经济贸易,这就促使一个新的经济业态产生,即网络经济,可见,网络经济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推动和加速了交易的完成。但是,一方面网络经济使得全球各地经济合作与竞争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深刻改变着消费者与生产厂家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网络也成为商家竞争的新战场,其竞争行为不同于传统商业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如建立服务器、设立网站、注册域名等,给市场带来新的压力,甚至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借助网络掩护,游走法律边缘,逃避法律制裁,钻法律漏洞,给网络竞争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给市场竞争带来潜在风险,这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不设防性和法律控制缺失性有很大关系。
在网络环境下,一些不良商家利用网络这样的特殊技术手段,采用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获取利益,但不管是虚拟网络环境还是现实市场环境,其不正当竞争的性质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所以网络环境中的竞争行为同样也要遵循《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和要求。网络环境下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表现为:一是域名抢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域名类似于传统交易当中的商标,可以体现经营者的商业信誉,具有商业价值。在网络中难免会出现有的企业抢注别人创立的企业名称、注册商标和商号,占有别人的信誉度以销售自己的商品或服务,获取不当利益;二是网络链接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网络链接是通过一个网址浏览其他不同网址或者栏目,目的是更高效、全面、便捷地获取信息,包括纵深链接、视框链接、埋设字符串等。但有的企业设链者利用链接技术跳过广告,绕开无用的页面直接进入次一级网页,致使被链者广告点击率下降,淡化了被链者商标,造成被链者实际利益受损和竞争力削弱;三是网络广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网络虚拟空间,广告可以不受版面、时段限制,不受时间、地域约束,跨国界、不间断出现,以夺取“眼球效应”。主要有横幅式广告(Banner)、电子邮件式广告(E-mail)、定向广告、隐性网络广告、超链接式广告、框传输广告、关键词广告等,对这些行为法律缺乏相关立法,导致网络广告不正当竞争行为日趋泛滥;四是软件开发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和恶意软件的不正当竞争。软件开发过程中具体开发方案和技术手段等商业秘密的保护,可以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进行规制;而有的商家利用非法网络广告插件、“流氓”广告软件等,恶意潜入用户电脑,强行弹出网络商业广告,且利用普通卸载方法根本无法彻底清除,甚至引起系统瘫痪。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但有违诚信、公平、公正,还侵害正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这是网络环境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国外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对比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规制,首推美国最为详尽与完善。在美国,有四部法律即《谢尔曼法》、《克莱顿法》、《罗宾逊·帕特曼法》和《塞尔·科芬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加以规定,以限制和解决影响正常竞争的行为,建立“开放、互通、安全和可靠”的网络空间,维护网络经济秩序。研究美国网络反不正当竞争立法,可以发现其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以成文法做辅助,主要依靠判例法。成文法难以适应快速发展、日益增新的网络环境,而判例法通过判例,形成判案标准,为以后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可供遵循、行之有效的方法。二是反应速度快,从提起诉讼到最终判决,只需几个月,而且形式灵活多样,如被侵权人可以在网上提起诉讼,这样减少了诉讼成本,及时保护合法权益。三是通常以发布禁令作为主要制裁方式,有效阻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化,再辅之以经济制裁,尽可能保护被侵权人的权益。德国为让《反不正当竞争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其制定到现在,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修改来进行完善,针对网络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德国政府还专门出台了《信息和通讯服务规范法》也就是《多媒体法》来进行规范,并且通过三个部门法、信息服务利用法;电信服务数据保护法、数据签名法等来规制网络链接、抢注域名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于近邻日本,其反不正当竞争主要依靠的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不当赠品及不当表示防止法》等,同时面对网络当中泛滥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还颁布了《有关域名注册等事项之规则》来进行规制。为打击抢注域名等违法行为,在2001年还修改了《日本不正当竞争防治法》。为维护网络当中的经济秩序安全、稳定、快速发展,针对网络经济中不正当竞争行为,欧盟也通过了如《电子商务指令》、《隐私和电子通信指令》等一系列法律文件来规范网络经济秩序。其他诸如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也同样以积极的姿态关注网络环境下的商务竞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防止网络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求网络经济的平稳有序安全发展。
我国网络经济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网络涉入到经济领域,既为网络经济市场创造大量的经济利润,也带来颇多消极影响充斥整个网络经济市场,尽管我国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但其制定的初衷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市场经济的,很难对现在的网络环境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有效监管。要让《反不正当竞争法》从传统经济市场转移演化到网络经济市场是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的,对日益增多的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国家政府也做了规制措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如2006年颁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对域名注册机构认证办法、实施内容、争议的解决及程序作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但是,每部法律毕竟针对的对象特定,其调整范围就有限,要想全方位解决网络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最有效的途径还是依靠《反不正当竞争法》。endprint
我国现行网络经济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是:一是没有“一般条款”进行原则性规定。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列举了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对于网络经济中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则没有囊括其中;二是适用主体及范围过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经营者是经过注册,从事商品经营的法人、组织和个人,而在网络环境下,不管注册已否,只要在网络中从事经营,其主体都应该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三是具体案件管辖不明。网络的虚拟、隐蔽、跨国界等特性,使得网络环境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管辖带来很多新问题,如何确定不正当竞争行为人?如何确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地?这些都给网络环境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属人管辖、属地管辖带来很大困难,有的不正当竞争者就是利用这个法律漏洞,进行不正当竞争行为。另外还存在网络电子证据采信认定薄弱、网络服务提供商侵权责任认定原则欠妥当等不足之处。
网络经济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制的完善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网络经济更是没有国界可言,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在国际形势下,我们也必须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完善我国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使得我国在反不正当竞争行为中,能游刃有余的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
修改和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增加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我国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列举了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但网络中出现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很难全面界定,而增加“一般条款”,扩大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范围,不管什么行为,只要有违诚信、公平、公正,有损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经济秩序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不正当竞争,这样就使得那些游离在法网之外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得以规制,从而维护网络经济平稳、安全、有序的运行。
扩大网络经济中《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体及适用范围。由上文所述可知,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主体是进行了登记注册的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和个人,但是这种认定已经很难适应网络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很有必要扩大其主体范围,扩展其适用范围,依靠“一般条款”,把那些没有登记注册的投机于网络经济市场的经营者纳入其中,即不管登记注册已否,只要在网络经济中从事经营活动的,都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体。
对网络经济中不正当竞争案件的管辖进行明确规定。网络经济环境下的案件管辖和传统的侵权诉讼有所区别,由于网络的虚拟和无地域性,如果一旦发生网络侵权案件,依据传统的属人和属地原则,很难确定管辖权,故在网络经济中实行实名制,可找到明确的诉讼对象,一旦确定被告,管辖地点就呼之欲出,依据被告住所地和侵权行为地,就可确定管辖的法院了。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网络电子证据的采信制度,即电子证据来源需合法,经过有效证实;电子证据本身没有剪切、拼凑、伪造、纂改,没有自相矛盾和前后不一致等现象;还要将电子证据和现实证据综合起来进行审查判断;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义务及侵权的情形,进行明确规定;增强对不正当行为打击力度,加强司法保护,提高社会反不正当竞争意识;加强国际间的反不正当竞争合作等。
综上所述,相较传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网络环境下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危害和制约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但违背了诚信原则和商业道德,而且对我国现有的法律适用提出严峻挑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分析,以及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经验借鉴,通过完善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使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得以全面规制,达到维护网络经济安全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德成.从搜索埋设行为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J].广东工商报,2008(5)
2.钟静宜.浅析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规制[J].法制与社会,2009(1)
3.杨柏勇.利用网络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几个法律问题[J].法律适用,2000(10)
4.刘大洪,王永强.网络环境中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与完善[J].经济法论坛,2008
5.韩赤风,冷罗生,袁松达.中外反不正当竞争法经典案例[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6.孔祥俊,刘泽宇,武建英.反不正当竞争法原理规则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李红军.网络环境下的不正当竞争问题研究[D].中国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2010
8.张斌.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网络经济中的适用及其完善[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9.杨微.关于网络环境中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0.赵墅艳.网络环境下反不正当竞争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1.赵燕.网络经济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新探[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2.孙文俊.网络经济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硕士论文,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