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下综放工作面煤层运移规律相似模拟的研究

2014-07-30闫勇生

山西焦煤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步距导水岩层

闫勇生

(霍州煤电集团 洪洞悦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洪洞 031600)

霍州煤电集团洪洞悦昌煤业公司主要开采位于地侵蚀基准面以下的煤层,附近无大的地表水,地形地貌有利于自然排水。浅部地层是分布极不均匀的第四系松散层,厚度在0~44.70 m,平均15 m,主要为不含水的透水层,在平坦开阔的低洼地带,含有孔隙潜水。深部是裂隙不发育的煤系地层,地下水补给条件差,以静储量为主。矿床含水层单位涌出量小于0.01 L/s·m,含水层富水性差。综合分析,该矿水文地质类型以孔隙、裂隙含水层为主的中等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模拟是建立与原型相似的材料模型,间接通过实验来研究客体原型。模拟实验可以根据实际矿井的具体因素来人为地改变试验条件,从而可以获得比较接近的数据和相应的矿床水下上覆岩层的规律。

1 模型实验原理及基本参数的确定

1.1 模拟研究的目的

根据该矿井观测的数据,分析综放工作面采场上覆岩层的基本规律,再通过相似模拟实验,最终得出综放工作面普遍所遵循的规律,为在水体下顺利安全开采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据。

1.2 模拟技术

该矿井大部分可采煤层为2-3、10-11号煤,其顶、底板岩石结构主要包括砂质泥岩和泥岩,局部由粗砂岩和细砂岩组成。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建立正确的模型规格。试验台尺寸为:长×宽×高=4 200 mm×250 mm×2 000 mm。模拟的岩层主要以砂质岩为主,该煤矿的2-3煤层上覆岩层力学性质见表1。

表1 该煤矿2-3煤层上覆岩层性质表

1.3 模型设计

实验设计的模型见图1,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采高条件下顶板的垮落和三带分布,特别是导水裂隙带高度,为水体下安全采煤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安排4组模型,采高分别为3 m、4 m、5 m和7 m。试验模型总厚度为140 cm,各煤岩层的实际尺寸严格按几何比折算后的厚度来铺设施工。每次铺设厚度不大于2 cm ,尽量使其平稳均匀,以保持较好的煤层倾角,层与层之间撒云母粉使模型层理分明。

图1 实验模型图

2 相似模型的观察及测试

水体下矿床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相似材料模拟研究关键在于掌握煤层上覆岩层的移动破坏规律,确定导水裂隙带的位置。本实验采用7V14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结果输出系统采集和分析实验数据。

2.1 采高3 m厚情况

模型体中黑色部分代表煤层,煤层厚度3 m,同时布置了10 m×10 m的观测点。为消除边界效应,选择距离煤层上边界50 m处开切眼,模拟工作面的回采过程。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可以观测到工作面自开切眼推进至35 m处时,顶板发生垮落,垮落的厚度为3~4 m,根据实验结果判定采高为3 m时,工作面的初次来压步距为35 m。工作面继续向前回采,当工作面推进至120 m时,顶板发生周期垮落;根据试验垮落情况,工作面的周期来压步距为10~15 m。实验分别测试工作面回采到140 m和180 m时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分布情况,以实验中斜向贯通裂隙发育最大的高度作为导水裂隙带高度,以周期垮落的岩层作为垮落带高度,垮落带高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15 m和48 m,见图2。

图2 3 m采高垮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分布图

2.2 采高4 m情况

第二个相似材料模型把采高改为4 m。黑色部位代表煤层,进行同样的操作,当工作面推进至35 m时,顶板开始发生垮落,因此,根据实验判断顶板的初次垮落步距为35 m,实验中显示顶板周期垮落步距在10~15 m。根据实验4 m采高垮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分布图,得出垮落带高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20 m和58 m,见图3。

图3 4 m采高垮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分布图

2.3 采高5 m情况

第三个相似材料模型把采高改为5 m。黑色部位表示煤层,进行同样的操作,当工作面推进至40 m时,顶板开始发生垮落,因此,根据实验判断顶板的初次垮落步距为40 m,实验中显示顶板周期垮落步距在10~15 m。根据实验5 m采高垮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分布图,得出垮落带高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24 m和67 m,见图4。

图4 5 m采高垮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分布图

2.4 采高7 m厚情况

第四个相似材料模型采用7 m的采高。黑色部位代表煤层,继续进行同样的操作,当工作面推进至40 m时,顶板发生垮落,因此根据实验判断顶板的初次垮落步距为40 m,实验中显示顶板周期垮落步距同之前实验数据相同,也在10~15 m。根据实验7 m采高垮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分布图,得出垮落带高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28 m和94 m,见图5。

图5 7 m采高垮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分布图

3 相似模拟实验结论及总结

3.1 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得出的结果

1) 当采高为3 m和4 m时,顶板初次垮落步距为35 m,采高为5 m和7 m时,顶板初次垮落步距为40 m,在当前的顶板条件下,顶板的初次垮落步距为35~40 m。

2) 采高在3 m、4 m、5 m和7 m情况下顶板的周期垮落步距一致,都为10~15 m。

3) 上覆岩层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高度随采高的增大而增大。上覆岩层垮落带高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当采高为3 m时,分别为15 m和48 m;当采高为4 m时,分别为20 m和58 m;当采高为5 m时,分别为24 m和67 m;当采高为7 m时,分别为28 m和94 m。

3.2 结论

1) 为达到控制导水裂隙带高度和实现水下安全采煤的目的,该矿在水体下开采2-3煤层时需进行采高控制:

当上覆岩层厚度小于80 m时,一般在水体附近,采高应小于或等于3 m。

当上覆岩层厚度范围在80~100 m时,采高应小于或等于4 m。

当上覆岩层厚度范围在100~120 m时,采高应小于或等于5 m。

当上覆岩层厚度大于120 m时,由实验及实际观测得出,因为存在隔水关键层,可以采全高。

2) 为了实现水体下安全开采,还需在实际开采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 在进入水体下工作面开采以前,应在临近水下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进行导水裂隙带的现场实测,得到该煤矿的裂采比,为水体下工作面的安全开采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b) 对原有的地质钻孔和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冒落裂隙带应及时充填封闭,避免地下水、地表水流入矿井。

c) 应做好地表松散层潜水和顶板砂岩水局部富水区域的防治,建议对河床下松散层潜水和厚层顶板的富水性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当顶板有厚状富水砂岩或潜水时,遵循“先探后掘”的原则,先用钻机探水,疏干,再向前推进工作面。

d) 采煤实践证明,工作面推进速度不同,开采覆岩稳定时间也有差异,甚至对覆岩破坏的最大高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应采取适当的工作面推进速度来控制采动形成的覆岩破坏范围,以不波及到上覆含水层为基本原则。

参 考 文 献

[1]M.B.基乐皮契夫.相似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3-16.

[2]张建全,闫保金,廖国华.采动覆岩移动规律的相似模拟实验研究[J].金属矿山,2002(8):10-12.

[3]蔡美峰.地应力测量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8-47.

[4]崔广心.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34-48.

[5]李洪昌.矿山压力的相似模拟实验[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8:54-157.

[6]王宏图,鲜学福,贺建民.层状复合岩体力学的相似模拟[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9(1):81-83.

猜你喜欢

步距导水岩层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高端测长仪器设计原则在步距规校准仪设计中的应用
单线隧道大型机械化快速施工步距优化研究
榆神府矿区不同导水裂隙发育对地表土壤性质的影响
采放比及步距的不同对采出率的影响分析
综合探测9105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
地球故事之复理石岩层
充填步距对矸石充填开采覆岩运动影响的数值模拟
基于水管理的前风窗下装饰板系统设计研究
吊脚桩下部软岩层边坡加固及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