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考试”步子不妨迈得更大些
2014-07-29张杰夫
张杰夫
10月29日,北京市继去年2月和今年4月两次颁布中小学“减负令”后,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有关减负文件的通知》,重申对义务教育阶段考试的各种规范。据了解,在京小学除语、数、英每学期期末可以举行一次全校或全年级的考试外,其他课程不得组织考试;初中每学期只能组织期中、期末两次全校或全年级的学科考试。
北京市对减负的重视,值得称许。但是,改革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彻底些呢?部分“取消考试”,只能说是斩断了捆绑在广大师生腿上的部分“镣铐”,相当于改革只做了一半。在应试教育的强大惯性下,改革效果恐怕会大打折扣。制度经济学研究指出,制度改革路径有两条:渐进式的改革和断裂式的进化。目前,要想打破应试教育桎梏,笔者认为必须进行断裂式的变革,至少在小学阶段完全取消考试,建立“无分数教育”。
提出“无分数教育”的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如此批判:“分数”是“跛足”的教育学的一根拐杖,毁坏着我们对学生的善意和关怀。对于乐观的、快乐的、生气勃勃的教育学来说,分数是不需要的东西,就像拐杖对于健康的人来说是多余的一样。
当然,以分数为重要表达方式的考试制度是现代国家基本教育制度之一,有其合理的地方。笔者所指的“取消考试”重在摒弃原有的“试卷依赖思维”,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更加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价,最终实现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目标。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笔者以为,我们可以依凭大数据这一新兴技术。
大数据之于教育,相当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之于医学。在大数据视角下,每名学生都成为数据的源头,利用计算机教学系统可以自动记录每名学生的“数据脚印”(相当于切片),汇集成数以百万、千万计的学生数据库,通过分析和挖掘,摸清学生的智力发展状况,了解和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特点、学习困难等,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学生。
南非研究人员经过长期摸索、反复实验,在所开发的计算机教学系统中加入四则运算练习“速度测试”模块,该模块提供了“成绩指数”PI指标(PI即performance index,表示学生掌握运算技能的程度),學生练习后,会给出PI值——PI在15以下,表示该项运算技能不合格,还没有掌握;15~25表示技能合格;25~35表示良好;35~45表示优秀,表明该项技能已经达到自动化加工的程度。PI指数让教学走向科学,使传统教学从模糊走向精确。
“无分数教育”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档案记录功能,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大数据系统,通过标志性成果记录和呈现成长历程的方式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发现真正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