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们的中国“自救”
2014-07-29段崇政
段崇政
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成为奢侈品的救命稻草。济南目前可谓商场林立,大牌专卖店更层出不穷,顾客稀少却成为绕不过去的话题。为吸引消费者,大牌们也纷纷低下高贵的头颅,知名如雅格狮丹甚至做出“累计消费返现”的活动吸引客户。
今年的折扣季为何如此凶猛?消费者是否买账?奢侈品的日子为何如此难过?他们又展开怎样的中国“自救”运动?本刊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凶猛的折扣季
“高端品牌打折返现更接近常态化。”云集多个高端品牌的济南某商场一位品牌经理的这句话,反映了如今奢侈品正经历一场不寻常的“打折季”。
带着疑问,记者近日走访了济南多家商场的奢侈品专柜,大小品牌纷纷在门面张贴出折扣季的字样——美国休闲领导品牌Tommy Hilfiger大方打出折扣50%;Coach果断标出30%-50%的折扣;作为一线大牌的亲民副线,Versace Jeans和Armani Jeans的2014新款,竟然也打出7折的优惠价。
折扣之外,大牌们纷纷低下高贵的头颅,推出“累计消费返现”、积分回馈月等活动吸引客户——代表骑士精神的AutaSon将阳历7月作为其会员的积分回馈月,会员可以用返现进行购买;连知名如雅格狮丹甚至都做出“累计消费返现”的活动,有周刊读者就收到之前累计消费的五百块退还。
“要想现在入手,也是一个好时机啊。”品牌经理耐心地向客户展示打折货柜上的新增货品。与以往打折区货品仅区区几件不同,今年的打折区增加了货品,且延长了打折时限,“连门口摆放的打折宣传牌今年上半年都拿出来好几回了。”
至于外界传言的折扣幅度,这位有着8年奢侈品销售经验的经理称,按照同期相比,今年的打折幅度的确很大。她展示着手中一款女包称,“这款是去年年底出的,如今也可以打7折,这是前几年都无法想象的事,这个品牌甚少打折。”此外,她指着部分春夏季款式女包和男包,称“这些以往都不可能刚出炉就打折”。
时尚大牌如此低姿态的打折促销,济南人是否买账呢?记者看到,偌大的商场顾客稀少,似乎并没有因打折季的到来而增添太多人气。对于世界级奢侈品品牌而言,济南属于不折不扣的二线城市,在款式推新、打折力度方面并不占太多优势,再加上如今网络时代信息的飞速传递,走进商场买大牌的人群愈发减少。白领李小姐告诉记者,现在的新品即使打折,价格也比国外代购贵一些,“那些经典款就算打七折,也仅仅是与国外售价相当而已。”
记者注意到,同样是2014年新款BLEECKER布里克系列真皮迷你RILEY CARRYALL手提包,其在美国官网的价格是258美元,合计人民币1559元,而在中国官网则标价3300元。正如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赵萍所说,“在国外它就是中高档的大众消费品,在国内却卖得那么贵。”
“难过”的奢侈品
为何今年的折扣季来的这么早,又这样凶猛?有业内人士称,无非为了减轻“压力山大”的库存。
自2006年起,中国奢侈品市场5年来的复合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然而,到了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全年增长率仅有7%。中国市场的减速,将全球奢侈品销售额增速拉低了50%。而各大奢侈品牌的年度报告、高端卖场的营业额和招商困局,以及全球多地各行业的报告,早已撕开了中国奢侈品市场艰难的一面。
早在2013年1月,LVMH在其2012年财报发布会上表示,该品牌将在中国全面停止扩张以保持高端形象,并同时表示不会在中国二三线城市继续开店。GUCCI也表示,2013年将维持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不再前往新的城市开店,转而对已有的店面进行修缮和扩充。除此之外,Burberry集团和历峰集团也表示会放缓在中国的扩张。
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即使收缩战线,也改变不了中国市场的萧条景象。“今年比去年更差。”某品牌销售负责人不停向记者抱怨道。
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大力反腐倡廉,礼品市场大幅缩水,目前奢侈品的主要购买人群变成了个人消费者。从这方面来讲,即使打折返现,各大奢侈品品牌的日子仍然不好过。
2014年以来,许多奢侈品在华业绩依旧没有抬升迹象。以在中国大受欢迎的Prada为例,2012年,这个意大利品牌仅用半年的净收入就增加近六成。在当年报表中,Prada用44.9%的闪亮数字高傲的“蔑视”了一把其他奢侈品牌。然而从2013年起,好景不再,年末业绩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14年一季度更是狂跌两成,跌幅高达23.8%。
贝恩公司合伙人表示:“奢侈品行业进入了新阶段。”换句话说,奢侈品的日子愈发不好过了。
奢侈品的中国“自救”
各大品牌张贴出一串串槁木死灰般的寥落数字后,奢侈品的中国“自救”运动兴起了。
所有自救运动中玩得最热闹的要数“去Logo”运动。很多人认为这一运动是奢侈品对中国的集体谄媚:随着第一代爱奢族对Logo的审美疲劳,消费的转型以及势如猛虎的反腐行动,一夕之间,所有奢侈品巨头纷纷摘掉面具、撕下文身,坦胸赤背的横陈中国人面前。
Gucci率先站了出来,对“双G”标志的产品减产,新的产品减少Logo的出现频次,这厢作罢,那厢的Burberry宣布要在近80%的产品上去掉标志性的格纹图案。无Logo的产品火速出现在消费者的视线中。
同样的试题,做出了两种答案。Gucci的无Logo皮具呈现双位数增长,涨幅约6%;LV的Alma手袋销售额也在范冰冰的烈火效应下猛蹿一把;Fendi的去标志服饰、手包在这一季度销售同比增长两成以上。不过,Celine已经身先士卒开始品尝苦果——新推出的秋千包、翻盖包等销售一直不如经典的笑脸包。
明星效应和新鲜感过后,消费者开始怀念能辨别品牌,抬高身价的大Logo,“去Logo”的作用基本止步于此。此外,很多品牌选择创立价格亲民的副线,网罗大众。不过事实证明,这依旧是治标不治本的“江湖药”。
譬如,虽然Miu Miu一直在纠正自己不是Prada的副线,但两个品牌越来越像的架势让这个说法显得苍白与可笑;Dolce&Gabbana宣布关闭了叫好又叫座的副线D&G,大概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曾经被誉为“天价大白菜”的奢侈品开始没落,或许从它选择走大众路线来赚钱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了这个结局。何为奢侈品?抛开品牌文化与历史,至少要符合设计前沿、原料高端、做工精致还有数量稀少这几个条件,才能算的上是奢侈的,但现在的奢侈品牌已经被商业严重污染,一些奢侈品牌被迫牺牲核心产品或进行批量化生产。
中国有句老话,物以稀为贵,从奢侈品滥大街开始,它已经失去了在中国市场上的优势。快速扩张的同时,知名度虽然在升高但品牌价值却在不断贬值。再加上一系列的负面新闻和端着架子的服务态度,奢侈品的“中国梦”破碎了。
记者在采访一个保持着自己“奢侈”身份的品牌时,被采访者说:“现在的奢侈品消费者心态是,我是有钱,但我不是傻有钱。”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在升级,随着消费者心理的成熟,在品牌消费(重视LOGO、买大牌)和溢价消费(愿意为奢侈品付高价)方面的心理也愈发成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