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齐鲁周刊》好运!”

2014-07-29周新国

齐鲁周刊 2014年25期
关键词:好运齐鲁专用

周新国

首次看了“我与《齐鲁周刊》”征文启事(以下简称《周刊》),就动了凑个热闹的念头。我既是最早的作者、又是从一而终自费的读者。《周刊》先后刊登了刘玉堂、夏季亭、刘强与仲伟志的文章。四位作者,我认识仨,就激活了凑热闹的念头。动笔了。

1998年9月17日,《东方讯报》(《周刊》的前身)头版头条刊发了拙文——《关于小麦的沉重话题》(6000多字),责任编辑便是仲伟志先生。光从报纸上文题的字号比初号字还大一倍来看,就知该报对此文的重视。《讯报》果然是慧眼识珠——《话题》引起了省政府的重视。刊发第10天,为此召开了专题会议。通知我去省政府3号会议室一同参加座谈会的又是仲伟志先生。其后,《讯报》又以《“沉重话题”成为省长话题》为题,报道了全省优质小麦品质结构座谈会的内容,会中,时任分管农业的陈延明副省长对我省小麦生产作了3年部署。从此,我省小麦生产由量转质的育繁推战略布局开始了。如今,我最得意的是,拙文首次在山东力挺了优质专用小麦育种者,当时在业界还默默无闻的省农科院的赵振东,现已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因我曾和赵振东院士同过事,至今还是称他振东兄。他埋头苦干10年,在1998年选育出了我省乃至我国第一个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随后,他带领他的团队,又选育出济麦号系列优质小麦品种,改写了我国依靠进口优质专用小麦及面粉的历史。

正是这篇文章,便与《周刊》结下了不解之缘。人应感恩,买份读读,一娱自己,二可报恩,多好!

我是看着《周刊》长大的。创刊前期,正赶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周刊》的日子能好过?张慧萍先生总揆百事,单就为了报社有个国内统一刊号,就跑了几年。毋庸置疑,那些年,《周刊》彷徨过,困惑过,迷茫过,还用过“刮奖”手段。一个纸媒在网媒如此发达的当今,在强手如林的报刊中,《周刊》不但站稳了脚,伸直了腰,挺起了胸,且昂起了头——我骄傲!单看广告所占的版面,说明《周刊》起码过上了有滋有味的小康日子。

拜读了仲先生的有些论文性质的业内行话,虽不懂却感受到了他对《周刊》的一腔深情与关切。我也希望《周刊》将更加用心回归新闻本源,回归读者本位,回归本土特色!借仲先生的一句祝辞,为本文的煞尾——“祝《齐鲁周刊》好运!”endprint

猜你喜欢

好运齐鲁专用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体能测试专用鞋
勇敢向前,好运连连——读《明天会有好运气》有感
齐鲁声音
爱它就给它专用的设备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