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和王朔的文化握手
2014-07-29荆棘
荆棘
近日,徐静蕾第六部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宣布在布拉格正式开机,其中最大卖点还是——王朔操刀编剧。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梦想照进现实》之后,徐静蕾与王朔的再次握手成为一种话题。而徐静蕾这个文化符号,频频出现在中国的流行文化和时尚元素中,根源就在于她的文化版图的立体建构。
“布拉格”二十年:
大腕背后的大腕
微博上一句“回来拍电影喽”让“徐静蕾新片”瞬间成为当天圈内外的热议话题,不仅以2.3亿人次的阅读量、44.5万的讨论量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榜,还有包括王中磊、桂纶镁、杨幂、滕华涛等在内的名人行注目礼。
闲云野鹤玩了两年,间或小恋爱、小落听的传闻维持着适度的新闻曝光,你以为人家君王从此不早朝?耍着耍着就图穷匕首见——徐静蕾已经将大部队带往布拉格,第六部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在这里开拍。演员阵容属于鼻血小鲜肉级别:吴亦凡、王丽坤、张超、热依扎等都是新人,被徐导看中的是“身上迸发着青春的荷尔蒙”。当然,最大卖点还是这个成功女人背后的成功男人——王朔操刀编剧。
从公示的梗概看,《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依然是徐静蕾擅长的现代爱情戏——白领女金颖因为男友悔婚、奶奶去世,跑到欧洲疗伤,碰到了一个叫彭克的男人,金颖奶奶那尘封的爱情也在她面前展开了……情节听起来有点像好莱坞影片《闰年》,是一个旅行艳遇治愈系故事。有人猜测,王朔的任务就是用他的最强大脑去拯救这个俗套的故事。
当然,朔爷版鸡汤概念,去年在冯小刚的《私人订制》那儿贩卖得不算好。但圈子里有句传言:“王朔最好的两部作品,一部留给自己的女儿,一部留给徐静蕾。”当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凭借对“我爱你、与你无关”的全新诠释,赢回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之后的《杜拉拉升职记》、《亲密敌人》,徐静蕾的电影一直在讲述女性成长,但处女作《我和爸爸》那股嬉皮笑脸的劲儿和调侃的小幽默分明带着王朔的烙印,连扮演爸爸的叶大鹰后来也承认,他就是按照王朔的路子去表演的。
徐静蕾和王朔,早在坊间被嚼过若干年,但徐静蕾一口一个“没事甭提王朔”“王朔对我的人生没有影响”,坚决屏蔽此类话题。直到徐静蕾变身导演,王朔的影响也有了蛛丝马迹——
如果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王朔仍然在欲抱琵琶半遮面的话,《梦想照进现实》则高调打出了“老徐电影,王朔语文”的宣传口号。影片海报上,王朔的名字排在了最上方,可谓真正“领衔主演”。 徐静蕾和她的团队很清楚,王朔是这部小成本电影最大、或许也是惟一的卖点。
105分钟的电影,从头到尾就是一男一女在一间屋子里以北京土话、娱乐圈“黑话”瞎贫,很自然地令人联想到喋喋不休至大师级别的法国导演侯麦和美国女导演林克莱特的《日落之后》,而由王朔推荐的韩童生扮演的男导演和徐静蕾扮演的女演员俨然就是他们两位在银幕上的化身,整部影片无关风月,只关圈子,可视作王朔过去对大众文化所作批评的某种延续和补充,甚至可以把这部毫无情节的电影就当成王朔的一篇杂文。
电影里填塞着王朔的聪明,而电影外则充斥着徐静蕾的精明。通过翻炒一条流传数年的旧绯闻,一部低成本文艺片被活生生地炒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话题。事实上也相当见成效,有调查表明大部分观众正是冲着“王朔”的名头来看这部电影。
这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王朔和徐静蕾跨越了叽叽歪歪关系阶段,投入产出不计成本,爱上层楼不载婚姻。坊间传说,自打王朔为徐静蕾操刀编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男主角黄觉插足王朔和徐静蕾恋情,朔爷就想通了,“只要精神不背叛,其他背叛爱谁谁”,关系果断升华,双双抵达互为表达和平台的彼岸。
王朔的圈子,徐静蕾的粮食
徐静蕾第二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姜文出演超龄花花公子,面对强势借力的舆论,徐静蕾说:“我不会刻意解释哪些工作是自己做的,这没有任何意义。我想拍到第10部时,他们的观点会有所改变。”
但无容置疑的一个事实是,徐静蕾的成功离不开圈子的力量,1996年穿着背带裤的徐静蕾靠着王朔引荐得以在赵宝刚的电视剧里一场风花雪月,《我和爸爸》背后杵着叶大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身畔侧立着姜文、《杜拉拉升职记》有张一白护航……这些大腕背后都有一个“大院文化”的精神之源,也就是传闻冯小刚没成名之前为了获得首肯在饭局上被撵来撵去敬陪末座的那个大院圈子。
作为完全符合那个时代那个圈子审美的文艺女青年,徐静蕾当时和王朔的恋情没有通往婚姻,但是通往悟性升级,走上投资自我、主宰命运、获得终极安全感的政治正确之路。
王朔这样的精神导师能够给的,有在文艺圈的游戏规则、有微妙管用的人脉资源、有对文艺那点事儿的悟性。比如在写博客这件事上,徐静蕾也跟自己“较过劲”,写过两行就删掉,如此几次三番,后来是王朔“点拨”了她,告诉她“说人话”,才有了后面老徐博客那样自然流畅的风格。
这次《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王朔再出手,徐静蕾对于“借力”一说如此回答:“你说我要是利用他,能到今天这个份儿上的人,谁傻啊?甘心被你利用?”话说当年,老徐还是亲见王朔如何志得意满,又如何意志消沉的——趟过文艺男人河的女人一般来说,都会特别坚强,有主心骨,还特别仗义。王朔就曾半开玩笑地对媒体说,别墅就是老徐买的。
成功后的徐静蕾更不忘在她的社交圈里风生水起——韩寒得其穿针引线才得以与王朔谋面;2006年高晓松起诉韩寒引用其歌词未经授权,两人互相对骂恶战最后竟不了了之,据传也是徐静蕾的“手腕”。如今的徐静蕾犹如上世纪三十年代北平的林徽因——谁被带进了林徽因的客厅,就等于拿到了一张通往上层文学圈的入门券。
横跨几个行业的徐静蕾拥有着几个圈子的铁杆人脉,而拥有这个社交平台的主人徐静蕾则是成为资源交换和维护的核心:提供交际成本,用资源来维持资源,成为一个资源库的运作者。endprint
名女人未必个个依靠圈子飞黄腾达,但不会资源整合的人,往往捉襟见肘。徐静蕾的圈子未必版图多大,但绝对能量极高,是一种上层社交势力范围的图绘。
一个女人的文化版图:游离出中国人的生活哲学?
徐静蕾这个文化符号,频频出现在中国的流行文化和时尚元素中,根源就在于她的文化版图的立体建构。《新周刊》这样评价:“她树立了演员转型和拓展的最成功样本,从演员、导演、作者到博客,试图确立一种以个人性格衍生多种收益渠道的模式,而其不断增长的个人魅力也使她成为“她世纪”最具人缘的代言人。
2010年,徐静蕾一度摆脱了王朔这位精神父亲的影响,在此之前,王朔撰写的剧本《宫里的日子》也宣告永久性搁置。老徐推出了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彻底与商业模式亲近。有个在《杜拉拉》时代经常被提及的辉煌成绩表——影片未上映前,通过广告植入,投资已回收三分之二。
在宣传电影期间,老徐气场强大,有绝对的自信跟媒体讲述自己的两性观念,并且金句不断,例如“我不需要傍大款”,“我自己就是大款”等等。徐静蕾有很多身份,演员、导演、主编、时尚设计师、第一博主……谈及过去,徐静蕾说:“很多身份都已经成为历史,我自己心里早已经翻篇儿了,那些都是不同的人生阶段想做的事情,或者不经意就做成了的事儿。”
中国人向来注重结果,只要能达到目的,过程可以忽略。据说这是跟中国人一直是农耕民族有关系,只要春天把种子种下去,秋天就一定有收成。这种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构成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
徐静蕾没有陷入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误区,当她游离出演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兴趣和乐趣让她在完成的过程中显得有些随性——这并不符合我们的生活哲学。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事儿让她没少招致非议和质疑。等她迈进所谓“亿元俱乐部”后,也没能在她这里听到心灵鸡汤式的演讲,“我不觉得是进阶。只是不同阶段你对你人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那我今天回家当家庭妇女了,我就掉价了?就算落跑了?”
徐静蕾不爱说自己是女性主义者,10年前看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认为是一个痴心女子和负心男人的爱情故事”,10年后她发现“女主人公才真够狠毒,颠覆了男人对感情的自信。” 在她看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那个女人所实现的爱情独立,才是那些整天喊女权的人根本做不到的:她就是对自己完成了自己的感情,如同现在的老徐,将那份在娱乐圈浸淫多年的世故、圆滑和狡黠用一种轻松的姿态展示给大家,却一直都在完成着属于她自己的内心与精神蜕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