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文化的传承需要影像阐释和影像教育的介入

2014-07-29盛忆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

盛忆文

(长沙学院艺术系,湖南 长沙 410003)

影像文化的传承需要影像阐释和影像教育的介入

盛忆文

(长沙学院艺术系,湖南 长沙 410003)

对影像文化产生的源头进行探究,以明晰影像文化产生的土壤和环境。并从视觉文化研究的角度论述了如何通过影像阐释和影像教育对优秀的影像文化加以传承和发展。

影像文化;影像阐释;影像教育

今天,依赖科技的力量,影像无所不在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影”与“像”的视觉海洋里,人们眼神迷离,来不及思考,如同被施了魔法的孩童,常常讶异于影像所创造的迷人世界,置身其中,随波逐流而不自知。对影像文化产生的根基以及传播特性和生长环境进行研究和探索,才能在这纷繁复杂的影像世界里理清思路,找到方向,传承优秀的人类文化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影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人类早期的文化传承,在书写之前,是口头文化的传承。各种神话故事、宗教故事通过吟游诗人、宣讲者进行传播和教化。然后是文字,文字的产生,导致了书写,书写导致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人类的理性文明和文化知识得以被系统的阐释、保存、传播,经验得以累积。同时也成为统治阶级用以控制人民的工具。公元前388年,柏拉图曾经建议放逐所有的作家和诗人,因为他觉得这类人把自己的观点隐藏在作品里,可以改变人们的信仰,因而会对社会产生危害。①在各类古文明中,公元前3世纪到5世纪,是一个哲人辈出的年代。

印刷术的发明是现代文明和现代教育的开端。马克思认为:印刷术是新教的工具、科学复兴的手段,精神发展创造的强大推动力。各种知识和文化以印刷为媒介迅速传播,教育得以普及,学校被大量的建立起来。整个现代文明都建立在印刷之上。各种文化得以通过图形、文字加以记录和流传,各种不同的文化之间也得以交流。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书写和绘制的人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价值观,和个人情感,以及目的,政治和权力的拥有者,拥有最多的话语权和传播力量。建立在印刷文明上的文字教育,推动了西方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科学、实证、逻辑能力的发展。(当然也有人说,人类的记忆力减退了。)以符号和文字为主要媒介所进行的文化的传承,推动了人类民主社会的发展。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人类文明都得到了更为快速的传播和发展。

摄影术发明之后,摄影、电视、网络、影像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像相较于文字更为直观,可以在瞬间包含各种信息和情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感受,也更真实。以影像的方式来记录和传承文化相较于文字更为全面、完整、客观。哲学家苏珊.桑塔格认为在这个缺乏信仰的时代,文化世俗化过程加剧,人们的信仰从不可见之物转向可见之物,照相机的发明和影像的产生正是这一过程发生的记录者。

综上可见,影像的发生发展来源于西方的现代文明,来源于西方求真、求实需要客观再现现实的文化需求。东方文化中“尽意”、“表象”的思想产生不了代表现代实证科学发展的照相机。也产生不了如此真实的影像。当摄影进入中国时,豪华的照相馆拍摄、画意摄影,山水花鸟摄影成为主流,成为“技艺”。②数字影像的产生,颠覆了传统影像的写实性,更注重观看与想象的结合,成为了一种记录与想象交融的“表达方式”。尤其在艺术领域,如同丹托所说:艺术家进入了哲学家的领域,利用作品去引发人们的思考,后现代艺术中视觉上的“审美”已死。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商业全球化,互联网普及,各种广告、图片、图像、电影、电视,各类影像披着娱乐的外衣,带着各自的目的来到我们的面前,我们来不及选择,各种文化的抨击和碰撞,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让我们享乐、消费,同时也带来了反思。如何正确的认识、评判、引导影像文化的发展,我们急需影像阐释和影像教育的介入。在印刷文明的时代,大量的书评、大量的文字争论、大量的文字教育促进了文明的进步,那么在这样一个影像横行的时代,大力发展和完善“影像阐释”、“影像教育”是社会文化传承所必须的。

二、影像文化的传承需要影像阐释

视觉文化指的是一种视觉性的社会理论。它所关注的是这样一些问题,例如,是什么东西形成了可见的方面、是谁在看、如何看、认知与权力是如何相互关联的,等等。在视觉文化的研究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所谓的“意义”是对话性的。意义并不先于阐释而存在,而是在阐释和对话中产生出来的。④

影像文化作为视觉文化的一个部分,本身是不纯粹的、联觉的,包含有人类的推论、理解,同时具有实效性。“看”的本质特征其实是一种阐释行为,每一个看的个体都会依据自身先前的经验和规则去接受“看”的感受,并对其进行新的阐释。而来自客观环境或他人的不同的阐释方式和阐释内容又会影响个体对于看的想象和推论。刘树勇曾谈到,在摄影史中可以看到,只有权威性的阐释和强有效的传播,才是对一幅照片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⑤在专家具有较高地位和比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中,专家的知识不仅能提升和保存文化对象,而且也是它们的审查者。(这种选择性构成了艺术史的基础和视觉文化的源头。)⑥因而在影像涉及的各个领域,应该大力展开影像评论、影像阐释、影像批评。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视觉风格、美感……进行引导性的评论和阐释,引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各种影像、思考影像,甚至创造属于自己的健康影像。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好的影像所具有的“联觉性”,无疑也可以达到通俗美学的最高境界——集可感、信息、道德于一体。⑦

综上,影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赖于影像批评、影像阐释的介入,而好的影像批评、影像阐释,又依赖于影像教育的全面介入。在视觉阐释学中,认为视觉研究中的任何时刻都是视觉人文教育的时刻,都是对接受对象的能力培养。

三、影像文化的传承需要影像教育的介入

影像教育按类别来分,可以分为公众影像教育和学校影像教育。

公众影像教育需要国家建立影像博物馆、举办各种健康地、具引导性的影像展,包括:关于社会生活的、自然风景的、人文的……,引导公众“有选择”的关注影像、思考影像,建立正确的影像认识和价值观念,同时树立良好的审美以及道德观念。同时在城市、社区进行各类主题的影像比赛等,如:有关本地传统特色的主题,有关道德的议题等,并组织专家进行评论和奖励,使好的影像作品成为娱乐生活的一部分。既能带动城市文明建设,又可以丰富社区生活,加强人与人的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从小学到初中,到大学,都应该开展各个层面的、全方位的影像教育。在目前的儿童和青少年教育中,国内外都面临相同的问题。在美国,90年代初,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童年的消逝》一书中就忧心的谈到对于儿童而言,原来在成人世界中的禁忌和秘密,在影像来袭中,无所遁形。原来可以在文字中隐藏的东西,直接的暴露在孩子的眼前。儿童、青少年沉迷于电视、网络、游戏等各种影像娱乐中,而无法健康的学习生活,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问题。许多家长不许孩子看电视、不许他们上网、不许……然而,他们在家长看不到的角落,反而更愿意深入其中无法自拔了。优秀的东西他们无法领略,不堪的东西反而变得更有趣。面对问题,逃避并不是正确的方法,教育,真正的影像教育才是更好地传承优秀影像文化的方法。

在学校教育中,从小学就应该加入“影视欣赏”和“影视评论”,在《56号教室的秘密》中,小学老师就尝试在每周进行电影放映,并在学生中展开引导性评论,让学生对于影像不再是一味的模仿和盲从,而是有了思考和自我判断的能力。对于国内外流行的、优秀的图像、视频都可以拿来讨论和评述,好的、不好的,树立起正确的、强而有力的思想防线比任何逃避都更有效。尤其是对于游戏而言,人类本性中本来就有游戏的本能。如果能针对好的游戏加以分析,对于游戏的产生,游戏的背景,以及游戏吸引人的地方完全可以正面引导。对于制作精良的好游戏,学校完全可以介绍,并且对其中的画面进行讨论,对艺术形式、对可以从游戏中获得的东西进行讨论,对已有的或可以创造的,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游戏种类以及思想进行讨论。对于如何正确的玩游戏进行正面引导。如同性教育的普及一样,健康的讨论、正确的认识就是良好教育的开端。

在影像横行的时代,影像扑面而来,我们既欣喜又害怕,既惊叹,又拒绝。我们不能去限制影像发生的时间、类别和形式,但是却可以利用影像阐释、影像教育强化人的思维、引导健康影像发生、发展的环境,以传承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优秀文化。

★项目详细信息:2011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影像教育中的文化传承”(11C0104)。

注释:

①[美]SherriSheridan.数字短片创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6.

②宿志刚.中国摄影史略[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2.

③张冰.丹托的艺术终结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

④雅克.拉康,让.鲍德里亚.视觉文化的奇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159.

⑤鲍昆观看再观看[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1:193.

⑥雅克.拉康,让.鲍德里亚.视觉文化的奇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137.

⑦康德:通俗美学的最高利益:可感的、信息的、或道德的利益.

J905

A

1005-5312(2014)17-0122-02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