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缺失分析与反思
2014-07-28何华
何华
【摘要】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倡导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管理,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成长需求,也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较差这一普遍现状,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分析对比了近1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数据,找到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较差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可操作性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育科研研究项目青年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事务自主管理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PYZYJK12)。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15-01
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主管理,是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必经之路。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自主管理意识,处理问题缺乏主观能动性,缺少创新精神,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较差,上大学后家长还陪读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对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这些现象,经过多方考察、对比、分析,得出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社会方面
现实环境方面,目前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还不足以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性。由于社会上离婚率居高不下,以及由于车祸、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导致学生背负心理壓力,幸福感缺失,对周围的人缺乏信任感,影响与同学的交往,导致交流方面能力缺失。此外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大,父母工作繁忙,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关注都很难保证,更难关注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
社会上长久盛行的思想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导致学生认为自己只要好好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管。以至于自主能力的缺失。 此外“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跃置龙门”的思想也很盛行,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考上大学是刻苦学习的终极目标,上大学就是为了拿个文凭的思想也较为普遍,因此上大学期间很多学生忽略了全面培养好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主管理意识。
二、家庭方面
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多半是来自农村家庭,在农村普遍盛行的思想是:孩子吃穿不愁,家长能供给上学就不错,很难顾及孩子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大多数家庭也不了解什么是自主管理能力。普遍都认为听家长话是好孩子的标准,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培养成为言听计从,而较少主动地思考周围的事物,缺乏自主能动性。
根据调查,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为民主的学生,在行为、认知和时间管理方面,显著优于父母教养方式为专断和放任的学生,说明越是民主开明的父母,其子女的自我管理水平也较高。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倾向于采用过分保护的抚养方式,很多大学生从上幼儿园到高中毕业,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往往都是父母包办。导致很多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同时,很多父母往往根据自己的思路行事,要求孩子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普遍推崇的标准,以及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过分的控制。心理学研究认为包办代替和过分的控制的抚养方式,会限制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的锻炼,使个体缺乏很多重要的亲身体验,不利于个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阻碍了个体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长期的和平年代,几代家长共同照顾一个孩子。“啃老族”现象的频频出现,令学生缺乏忧患意识,耐挫力差,责任心不够强,也难以自觉自发的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自主管理意识。
在中国的很多家长看来,如果孩子在学校打零工,比如餐馆的跑堂、超市的收银员、当清洁工等,往往认为孩子打的是“下等”工,认为孩子还小,即使是家里不富裕也不需要这样受苦,况且也挣不了多少钱;也有家长认为,让孩子锻炼能力也不需要做这些事情,因为这样的事情锻炼不了孩子需要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意识更加薄弱,自理意识相对较差。
三、学校方面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依赖,从古至今,学生都被视为被教育和被管理的对象,学生的主体性很少得到发挥,学校的管理以及决策也很少让学生真正参与。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校也开始让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但这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学生并没有被看作是发展和推动学校进步的主体,对于引导学生的行为,单单依据一些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压抑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无法得到行之有效的发挥。
其次,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在日常事务自主管理方面参加的涉及面的广度和深度还很欠缺。如今,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中大多只是参与学校的部分职能工作,主要是在学校后勤管理、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图书馆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仅仅是一些与学生个体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连的方面。可是在诸如学院未来定位的选择、发展规划、改革发展的决策等方面,基本上是很少有学生参与,纵然有的高校允许学生参与学院高层决策,也只是处在决策的初始阶段或只是形式上、表面上的参与和决定。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是坚持以学生的义务为本位,但是在高等院校的各种权利和政策制定中,学生往往处于弱势方,而很难做到真正以学生的权益为本位。
无论从社会层面还是家庭方面都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等等。加强有关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宣传,引起全社会家庭的足够重视。学生只有真正行使了应有的权利,才能有主动性、积极性去参与社会以及学校的各项活动,真正实现培养和提高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加强和改进高校管理工作,让大学生参与到高校管理是各大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高校管理工作的目的性和成效性,也有助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文隽.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历史现状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73(7):145-146
[2]郭昕,白婧静.大学生自主管理范畴[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4):50-51
[3]王悦.网络文化与高校学生管理[J].武汉学刊,2010,144(3),27-30
[4]冯程伟.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E].[硕士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河北大学,2010
[5]胥三燕.论高校学生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与解决[E].[硕士学位论文].授权单位所在地:扬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