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水平的分析
2014-07-28陶理云
陶理云
摘要:事业单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自身财务工作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服务水平的高低,因而有必要采取系统的方法,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水平。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探讨了如何构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的组织模式,进而分析了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保障工作水平措施,以求为事业单位更好的开展财务内控工作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内控 工作水平 提升
一、构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的组织模式
合适的财务内控工作架构应具备以下元素,也即组织架构与人员职责。
(一)管理的组织架构
财务内控工作组织与架构包括如下内容:一是高层管理部门,负责核定财务内控工作政策;二是稽核控制部门,负责定期查核各单位财务内控工作机制的有效性;三是风控部门,负责拟订财务内控工作政策及目标,设计及导入财务风险评估及管理机制,定期汇总陈报财务管理风险损失情形;四是事业单位各部门,依据各项控管机制执行各项作业,定期办理自行查核、财务风险自我评估,陈报损失事件。
(二)人员的职责
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及报告其业务单位特有的操作风险。他们必须确保其业务单位的内部管控及做法与事业单位管理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整体政策及程序一致。每个业务单位推行的财务内控工作架构应反映其业务范畴,以及其固有的操作的复杂性及操作风险状况。业务单位管理人员必须与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内控工作职能保持独立。为促进各业务单位管理操作风险,业务单位应有专责的财务内控工作人员。另外,财务内控工作人员还应当做好内部审核的职责。内部审核应提供对财务内控工作架构的独立评估,包括中央财务内控工作职能的运作情况高层管理者应确保审核计划的范围及次数与事业单位的风险承担相符。在审核程序中识辨及报告的任何操作事项应按情况而定由高级管理人员及时及有效地予以处理。
(三)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策略与流程
一是策略,包括:设立有效的控制架构及制订各层级的内控程序;加强员工法规及业务培训;强化作业流程的控管;通过内部和外部稽核监督与追踪之措施,以期降低事业单位操作风险损失。二是流程,包括:开展新工作需进行风险辨识与评估、适应性分析及信息作业系统的规划,新工作应按照规章进行审议;制订业务管理规章、作业规范,并构建电脑系统,供员工即时查询,作为执行业务的依据;关注操作风险自评,以辨识及评估操作风险暴险程度,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改善现行控管机制;办理自行查核以了解各业务控管机制落实情形,即时改进缺失;依照相关资本协定规范。汇报并收集操作风险损失事件,针对损失发生原因检讨改善;逐步规划建置操作风险关键指标以监控潜在可能发生的风险,适时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
二、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保障工作水平措施
(一)培育风险文化
事业单位的风险文化包括其员工对风险的一般意识、态度及行为,以及事业单位内的风险管理。构成良好的风险文化的因素包括:一是事业单位的业务目标及承受风险的能力、操作风险管理架构以及实施该架构的有关职责与责任必须清晰传达予各级员工,员工也应了解他们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责任。二是领导人员必须持续参与整个风险管理程序,并向整个事业单位传达一致的信息,即通过行动与说话全力支持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架构。三是事业单位的薪酬政策必须与其承受风险的能力相符。
(二)构建操作风险报告与衡量系统
一是是事业单位应操作风险损失事件陈报、法令遵循主管制度及稽核制度的实施涵盖整个单位;三是事业单位应根据会计处、信息处、债权管理处等单位每年度办理操作风险自评信息,衡量自身操作风险暴险程度,并依据各单位提出的建议,研究改善现行控管机制,以期防范操作风险发生。另外,还需键全会计制度及财务信息系统。这种完善需确保信息系统可提供各种管理数据,以作为分析解释的依据,并作为决策的参考。计划的执行需要持续及动态的控制,而管理控制有赖健全财务及会计制度系统,将事业单位营运活动加以记录分类汇总,从而产生足以公允表达事业单位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信息,以帮助财务内控人员通过有效的数字信息开展自身工作。财务及会计信息的表达,为使财务内控人员对行动及决策产生真正效应,信息的编制者应了解当前组织财务面对的问题,以设计提供良好品质的信息。
(三)健全财务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规范进行
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明确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工作中的具体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规范明确的制度,为员工如何做好工作提出了指引,是员工调整自己工作行为的依据,也方便了事业单位管理层对员工工作的整体把握和控制。要制订并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既包括成本控制制度等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制度,也包括奖惩激励制度等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的制度。要注意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及时掌握最新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制度规定,确保制度规范有效。
(四)做好事业单位部门内部预算的编制及审查工作
事业单位部门内部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事业单位成功控制成本、增加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其质量高低,关系到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事业单位整体运营状况的监督和把握,必须做好编制及审查工作。事业单位运营的各类数据是预算编制的基础,在预算编制中必须保证该数据是真实准确的,同时,必须按照确定的规则编制预算。在预算编制结束后的审查也非常重要,不仅要对预算的真实可靠性进行审查,同时也要关注预算与事业单位实际的契合程度,保证预算编制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美华.浅谈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N].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康文韬.浅谈国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第19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