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探讨
2014-07-28叶新晖
叶新晖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是全面提高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的内在要求。本文笔者主要谈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议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以及学生家庭幸福安康的需要。
一、当前中职学生个性特征
当前我国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 岁之间,正是少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阶段,心理学上称为“狂飙期”或“极不稳定期”,这时候的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处于发展阶段,并未成熟,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又丰富又不稳定,充满好奇和冲动性,有时毫无理由,莫名其妙地欺负弱小同学,有时对同学又十分关心和爱护,有时充满自信,有时对看不顺眼的人不假思索地发泄不满。同时,中职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专业技能,他们渴望走向社会,通过劳动展现自身价值,希望得到社会、家庭成员的表扬和认可。
二、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性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当前的中职教育一般只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在心理教育方面容易忽视,有的还是盲区。然而,中职学生是心理问题和疾患的高发人群,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很令人担忧。他们心理障碍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不良性格等,更可怕的是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还未到位,思想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绝大部分人得不到心理专家的帮助,忍受着教师、家长的误解和责备,这些都是一种隐患,所以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尽快掌握心理学原理和技术,使每个中职学生都保持健康心理状态,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几千万多万人,大多数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中职生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
1.信心不强,有较强的自卑心理。不少中职学生是带着怀疑和不解走入中职学校的。他们对自己的选择缺乏信心,因而导致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交往以及成长不自觉地缺乏信心。在自信心不足而又竭力维护自尊的同时,他们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总觉得一切不如人,总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失去了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2.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上来,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大量呈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各种不良思潮对中职学校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人际关系处理不强。现在的孩子大都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上一帆风顺,逐渐形成一种依赖心理,而心理承受能力又差,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中职学校大都是内宿生,大家要朝夕相处,但由于学生们各自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同学之间又缺少了沟通,因此很容易产生矛盾,而学生往往会因处理不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而焦虑不安、苦恼。尤其是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单亲家庭在不断增加,会给孩子带来诸多的心理伤害,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4.缺专业师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严格的事业。然而,中职学校尤其是农村中职学校不容易聘请到心理指导教师,因此,农村中职学校只能是在现有的教师中培养,只能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其心理疏导工作的效果难以预见,此情此景着实让人堪忧。
5.心理教育辅助设备缺乏。当前,中职学校普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财力上的捉襟见肘,在心理健康硬件设备的投入不足。大多中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都缺心理测试软件、个别心理辅导室、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图书资料室等。
6.家庭教育缺失。中职学生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漠不关心,孩子读了两年,根本不知道孩子读的是什么专业,成绩如何。
7.学生对心理辅导认识片面。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心理辅导,不会主动咨询,主动交流,采取的方法多是自我调控,如写日记、折笔杆、哭泣、参加体育运动等,这些方法对有些学生有效果,但他们由于阅历不丰富,自我控制力弱,很难说会出现什么后果。
四、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针对中职学生不同于一般普高学生的特异心理,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认知功能良好;情感反应适度;意志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人格完整;人际关系协调;社会适应良好,这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起码的标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针对中职生的年龄特点,应积极在上述七个方面进行教育和指导,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要有效配合,在教师配备比例和设立独立咨询室方面要按上级要求安排,不足方面要认真改进。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目前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基本上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造成的。不知道学习心理,不会用脑卫生,哪怕万分努力,也不可能“笨鸟先飞”。有了心理学常识,才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才能努力克服考试焦虑、紧张情绪。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应充分注意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合理安排,应利用讲座、幻灯、录像、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状态下自觉地接受知识,从而改变观念,进而改变行为,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之功效。
3.加强中职学生的自律能力的培养。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在校期间,专业文化课学习负担较轻,学习压力相对较小,每天合理地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锻炼,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认识观念的基础和抓手。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要遵循他们自身发展特点和生活行为习惯,把知、情、意、行有机结合起来,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身人生意义的重大,使他们有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自觉意识和自愿行为。在学校生活中逐步做到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讲求个人卫生,注意饮食卫生,平时注意保健,无不良嗜好,不吸烟不喝酒,能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endprint
4.加强学校教师心理培训。教师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学校应加强对全体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加强对专、兼职教师及全体教师的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新技巧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技能,以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之间的密切联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二者既有联系,但又不能等同。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具有一致性,如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的培养,它不仅是心理素质提高的组成要素,而且也是德育工作的内容之一。种种的“不适应”或“心理问题”,它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中预防和矫治的问题,而且也是德育工作中要帮助学生克服的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表现。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联系,任何一方面工作搞好了,都有利于对方工作的展开。二是我们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反之亦然。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归为思想道德问题。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共性与差异性,就应该把二者密切配合,共同提高,相得益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加强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光靠学校是不够的,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必须努力用心地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氛围;同时,作为父母,我们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心理素质,用科学的方法来管教孩子,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尤其是父母之间关系要和睦,要共同关心孩子,教育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幸福感和归属感。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要尊重孩子的情感。一旦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耐心地教育、引导。如:对有社交恐惧心理的孩子,家长应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接触,鼓励他们多交友,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对孩子加以指导;在学习上,父母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和勇气,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千万不要嘲笑、打击他们;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和障碍,让孩子去体验,从中锻炼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品德。
7.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中职学生在校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还要长,他们在校园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和谐宜人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学校里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观与心灵,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轻松愉悦中受到启迪,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陈松林.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马雪梅.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剖析及教育实践[J]. 职业教育. 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