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鸿笔尖下的国画传承

2014-07-28裴超

时尚北京 2014年6期
关键词:华国锋画马徐悲鸿

裴超

他是中国当代独树一帜的画马名家。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亲自对其指导画作。那张千里云山图颇受华国锋的喜爱,并言表这才是真迹。七十多年的笔墨风云,他用自己独具匠心的精湛技艺与挥毫泼墨万里鸿图的气势,谱写出中国传统文化“国画”的一脉传承。这便是中国当代花鸟书画大师——师鸿。

见到师鸿老师是在他位于北京的家中。外边的环境虽然让人燥热难耐,但一踏入厅堂,你立刻会被四周画作之中的氛围所感染,让人倍感清爽、快意。而最让你动心的便是那一幅幅精美的骏马。真正的男人都喜欢骏马,就像都喜欢豪车一般。正遐想之余,师老早以来到身旁。手握一杯清茶,于我讲解起笔墨间隙中的独特趣味。

师鸿老师原名于淼,号三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生于北京。师老早年从鲁仙观读学堂开始了学艺之路,起初是被观内画壁上的图画所吸引,据他讲,那时因洪水全家借住在亲戚家中,这个亲戚在当地是一个名门大户。主家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喜欢收藏各种前朝名画,其中就包括几张清代西洋宫廷画师郎世宁手迹。小时候,当别的孩童课闲之余玩耍时,师鸿却一个人趴在桌上临摹这些画作。

师老很有趣味的对我讲,他的起点很高。开启绘画启蒙之窗的老师便是这些真迹背后古代名家。而奠定他走绘画事业之路的当属国画大师徐悲鸿。

邂逅徐悲鸿

1950年,因为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北京师大附中,师鸿便到了位于琉璃厂附近的惜阴中学读书。由于这所学校离当时著名的荣宝斋仅400米的距离,咫尺之遥方便了他日后经常光顾这里“借学”名家画作。当时,因为痴迷于徐悲鸿画面中那借奔马传达出的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师鸿决定开始认真学习画马。他利用全部的空闲时间临摹徐悲鸿的画作,又因听说徐悲鸿有时会到店里来买画。他便经常在店里一边观摩,一边临摹,一边等待大师的出现。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一日午后,正在店里练习的师鸿被人告知徐悲鸿正在对过的观复斋买画,他高兴的跑过去要求拜见自己心中的偶像。可被人拦在了门口。最后还是听到动静的徐悲鸿示意让他进了门,问之来意。师鸿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便拿出了自己的作品让大师点评。由于,当时的心情比较激动,便脱口而出,“老师请您看看我的画”。刚说完,便引得周围的人笑声一片。这次的笑话让徐悲鸿喜欢上了这个突然冒出的学生。此后,徐悲鸿多次指导他绘画,并告诉师鸿画画不能只是临摹作品,还要有专业的绘画知识和勤奋不辍的精神。劝导他要想把马画好,就要深入观察马的生活,掌握马的结构,要‘以真马为师。

最后师鸿动情的说:“是徐悲鸿带我走入画马的艺术殿堂,我知道在这条艺术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大漠荒原,会有荆棘风险,但我相信在徐悲鸿精神的感召下,我会一如既往的走到最后,1950年我将永生难忘。”

秉承恩师教导 执着前行

中学毕业后,师鸿考入了北京师范学校,受业于孙信、李智超等画界名家。他系统的学习了素描、色彩等中西画技法。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毕业之后他又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进修4年,先后跟随王雪涛、蒲松窗等国画界大师学习中国画。绘画理论上的通达,让他画起画来得心应手,山水、花鸟、工笔、写意,但他更喜欢画马。师鸿讲到:“这个时期对马的热爱己经深入渗透到我的精神世界中去了。”然而这期间正好赶上中国最为艰苦的时期。由于物质匮乏,一段时间没有宣纸,他便找来不用的报纸坚持每天练习。师鸿讲到,人生低谷和最无助的时候,他同样没有放弃过这份事业。并经常用郭沫若的一副对联‘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不断鼓励自己。

在长期的摸索中,他将西洋画的画法和传统的笔法相融合,用西画中的透视关系让自己笔下的马显得更加真实,用传统的笔法勾勒落墨。创作中他始终以徐悲鸿‘以真马为师的教诲为画马的准则,他一年中多次到内蒙草原和北京的南郊农场等地写生。为了画好马,他还学了解剖,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

师鸿借马抒怀寓意,以马写心、以马定志,赋马以人格,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正是因为这份对绘画的痴迷和对马文化的热爱,让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成为走向表达心灵的艺术珍品。

随着画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师鸿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这自然也吸引到圈内的众多名家投来赞许的目光。大师欧阳中石就曾以“声高名自远,不是借东风”来评价师鸿。仙师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女士在看到他的作品后也感叹道:“师鸿以奔放之笔画马,状态正佳。”由此肯定了其在业界的地位。师老到后来不光画马出了名,他还以画鸡、画鹰而见长。习得众家之长于一身,引得声名远播。

一张老照片 一段温情事

在师鸿老师家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张有些泛黄的老照片,那是他与华国锋的合影。看到这样师鸿很动情,他讲到,这是2009年在华老的家里。那天,他正好在外参加一场笔会,席间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是要带他去见一位很重要人。让他现场去作画。随后,他和朋友约在西单会合,一同来到南长街一个院内,过了三道岗哨,才来到屋前。一进门,映入眼前的人物居然是华国锋。华国锋爱好书法,从师鸿的画作中有一张鹰,华国锋看过后很是喜欢,称赞其画的很生动。并说,“挂历上都是假的,现在看到的才是真迹。”由于这幅画当时已定名为《千里云山图》,华国锋觉得叫高瞻远瞩更好,为了圆华老的心愿,师鸿便想日后要为华老在画一幅《高瞻远瞩》。没想到,再一次的创作便是在华老的追悼会上。说道这,师老的眼眶含着泪水。

今年正值中国的甲午马年。在中国,马的形象一直备受人们的热爱,这源自于它的雄浑、高昂和豪迈。这也使得师鸿自始热衷于把马立型于自己笔下。这种力量和赤诚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激励着他走上更为辉煌的旅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华国锋画马徐悲鸿
元人画马图中的政治隐情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画马的孩子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画马
1959年华国锋的道县之行
电视剧《徐悲鸿》精彩剧照
画马
华国锋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