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课堂教学的导入

2014-07-28滕维松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导语教学内容情感

滕维松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了解并熟练地掌握导入的方法与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一、导入的功能

导入也叫开讲,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注意。对学生来说,每一课都是一个新开始,其内容也各部相同,而学生在课前却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其兴奋点也可能还沉浸在刚才的活动之中,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呢?关键在于导入,只要导入得法,就能使学生离开正从事的活动,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把身心转到课堂上来。

2.激发兴趣。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巧妙的开讲,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

3.明确目的。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之一,很多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常直接或间接地让学生预先明确学习的目的,从而激发起内在动机,使其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

4.连接知识。人类的学习总是以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为前提,是在联想到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的。因此,新课的导入总是建立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之上,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而借此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的。

5.沟通情感。导入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中得到交流和升华。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的情感,牵动着学生的心弦。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只有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才能畅饮知识的琼浆,完善个性的发展。

二、导入的原则

一般地说,导入新课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學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伊始的导语,一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尽管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也不足为取。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不能拿大学的教学内容作为小学课堂教学导语,否则学生就无法接受。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不能用新授课的导语去讲复习课,也不能用复习课的导语去应付新授课,否则就起不到导语应起的作用。

5.导语要短小精悍。导语的设计要短小精练,一般二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

6.形式要多种多样。开头导入的方式很多,设计导语时要注意配合交叉运用。不能每一堂课都用一种模式的导语,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

三、导入的基本要求

1.趣味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保证教学的趣味性就显得尤其重要,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1.1语言风趣。课堂幽默,生动形象应成为导入的语言特色。1.2热情开朗。风趣的语言尚需借助一定的激情,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时刻保持愉快的心境,一走进教室就要进入角色,情绪饱满地投入到教学中去。1.3方式新颖。新异的东西总能使人感到好奇和有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内容和自己的特点适当变换导课的方法,做到导入方式多样化。1.4引证生动。引证的素材要具体生动,新颖有趣;引证方式要活泼灵巧,或比喻,或类比,或举例,因时而动,应景而发,不拘一格。

2.启发性: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它既贯穿于教学之中,又体现在开讲之时。2.1教学民主。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做到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让思维之门敞开,奇思妙想分至沓来。2.2激发思维。启发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巧妙设疑,现象展开等手法来达到目的,但关键在于怎样制造疑问和设置问题,因为思源于疑问,有疑才有思。

3.迁移性:迁移性是指已经获得知识,技能以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学习更是根植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之上。因此,有人提出“为迁移而教”不是没有道理的,怎样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呢?在导入中应做到:3.1以旧引新。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和起点,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教师的导入应建立在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之上,找准旧知识的连结点,顺利实现过渡。3.2对比开讲。迁移有正负之分,影响有好坏之别。一般来说,比较相近的、类似的知识容易产生混淆,产生认知上的泛化,对于这些知识,教师要对比开讲,区分其本质特征,使学生第一次感知就明确各自的差异,从而防止知识、技能间的消极影响,避免负迁移。

4.目的性:教学目的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因此导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此处是指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不是指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教学目的的不同,侧重点不同,在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和组织处理上亦应有所区别。

5.联系生产实际性:对于与生产实际有密切关系的知识,应利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国民经济以及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来引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从人们的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6.结合学生实际性:结合学生实际性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教学导入放在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放在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上。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重点,击中要害,把力量用在刀刃上,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教师的导入问题是学生的疑难所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学生实际的主要内容是:教学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接受能力出发、年级特点出发、儿童特点出发、实际效果出发等。

7.发挥教师主导性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这从人类有了教育事业以来就是如此。因为,教师比之于学生,总是闻“道”在先,学有专“业”的,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呢?顾明思义,他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就在客观上反映了学生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通常情况下,学生所学的知识,要靠教师来传授;学生存在的疑问,要靠教师来解答;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要靠教师来指点。如果教师不在课堂导入中发挥主导作用,那就等于说教师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化遗产面前,有师和无师是大不相同的。没有教师的引导,固然能学到知识,但要花更多的时间,走许多弯路。有了教师的引导,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学得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是由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而学生走向主动与自觉,需要教师的培养。当然,教师课堂导入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换句话说,教师课堂导入中发挥主导作用正是为了逐步减少直至取消教师的主导地位。

猜你喜欢

导语教学内容情感
导语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阳光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本期专栏导语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导语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