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西双版纳傣语中的汉语借词
2014-07-28玉腊
玉腊
摘 要:西双版纳傣语里存在着大量的借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这些借词是如何运用,如何构成,具有哪些特点,又如何融入傣家人的生活,文中根据这几个方面作了初浅探讨,以便对后人研究此类课题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西双版纳傣语;汉语;借词
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新事物层出不穷,任何民族的语言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许多新技术、新信息、新概念都需要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首先遇到的就是新词的表达,而借用汉语是西双版纳傣族表达新词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本文将围绕借词这个话题进行简要阐述。
一、目前汉语借词的运用情况
以景洪市嘎洒镇曼沙村委会曼景栋囡村作为调查点,对全村中24户进行了抽样调查,以胡子、社会、电视、馒头、白族、臭豆腐、辩证唯物主义为例。调查结果发现,年轻人可以说出白族和辩证唯物主义,这说明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且知识分子的人数在不断攀升,借词的掌握情况比老一辈的人更可观。而老一辈的人基本没有问题,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因为接触新概念借词面窄,平时生活中用不到。
通过此次调查可以得出,汉语借词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原始的西双版纳傣语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为借词的大量涌现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在考验着旧词的负荷能力。不可忽视的是,汉语借词为科学文化、政治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大多数年轻人在用傣语交流的过程中已经习惯直接借用汉语,因为某些古语词用傣语翻译过于冗杂且深奥,难接受,久而久之就渐渐淡出。作为新一代的傣族学子,我们理应站在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高度,权衡汉语借词的利弊,以便形成正确的“拿来”观。
二、汉语借词的借用方式
根据我们在翻译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西双版纳傣语在借用汉语方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借用方式。
(一)音译借词
三、汉语借词的特点
西双版纳傣语词汇在各民族相互交融的环境中也在不断的被创造和发展,在特殊的少数民族地区又带有自身的发展特点,使其容易被当地的群众所接受。结合实际,西双版纳傣语借用汉语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同字异读法
如“豆沙”中的“豆”,属音译外来词,而“豆腐”中的“豆”却属音意兼译。在汉语中是同一个“豆”字,在傣语读法中却要根据它所组的词而变化读音,这是借用的另一个妙处。此借法,也是在借用汉语时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之一。
(二)借当地方言音译
如:封建主义:“封建主义”中的“封”,以普通话的标准应音译成“”,但受版纳当地汉语方言的发音习惯影响却音译成“”。
(三)不同义项的构造形式
傣语在借汉语时有多种义项,例如:
1.报纸,有两种义项:,属于音譯外来语。,属于意译外来语。
2.存款,有两种义项:都属于音意兼译外来语。
3.干粮,有两种义项:属于意译外来语。属于音译加注傣语语素。
(四)“儿”话音省略
汉语中的“儿”话音不符合傣语的发音习惯,读出来显得累赘,因此在口语中常省略不读。从中可以看出傣语在借用汉语时依据语言发音习惯进行了精简,显得更加干脆得体。
四、总结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傣语是联系这个民族的血脉,傣语的兴衰成败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命运。傣族文化需要的是传承,而不是遗弃。西双版纳傣语借助汉语不仅弥补了原始傣语的空缺,也为西双版纳傣族文化与外界文化交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汉语应根据实际情况借用,而不能一味的音译。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决不能照抄照搬。
参考文献:
[1]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编,刀世勋,张秋生.《汉傣词典》[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1-160.
[2]张雨江.《论拉祜语新词的创造与发展》.《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
[3]民族文化学院编.《西双版纳傣语、汉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未出版 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