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战略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2014-07-28王腾飞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制造业战略成本

摘 要:本文从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中国制造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

一、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中国制造业素来享有“世界工厂”的称号,大量的出口贸易额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出口制造业这块,是中国近几十年经济快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然而从08年经济危机开始,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制造企业逐渐开始陷入困境,往日热闹的工厂现如今鲜有人烟。

二、从战略角度分析其原因

1.人工成本的上涨降低了低成本战略实施的可能性。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依赖的是其低成本战略,国外的公司也为寻求低劳动力成本而在国内设工厂,但是近几年来国家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劳动力成本上涨迅速,例如随着08年《劳动合同法》的修改,新劳动法在雇佣临时工和签署劳动合同等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要求,这大大限制了企业雇佣临时工的成本,在许多危险品领域,新劳动法规定员工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必须要为其进行健康检查,如果发现病例,则不能将其随意解雇,这更加大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另外随着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的推行实施,中国的人口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幅度减缓,造成了劳动年龄的提高。同时,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提高,再加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增长快于供给增长,这就使得劳动者工资持续上涨,增加了制造业的人力成本。使得中国制造业重视的低成本战略模式失去竞争力。

2.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出口的产品价格相对上升,使得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量减少。与此同时,中国银行银根緊缩,大批中小型企业因为缺少流动资金导致资金链的断裂,最终导致企业的破产。

3.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重视产品附加值低这一事实。中国的制造业虽然有世界工厂的称号,但是事实上中国是发达国家的加工厂,国外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观念,包括产品性能的设计、外观的设计等等,但是转移到我们国内的只是没有任何技术水平的低加工,依靠中国的低劳动力市场减少自己的人工成本。而作为被转移对象的中国来说我们只进行低加工,出卖的是自己本国廉价的劳动力。

战略管理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纳入了变化的环境之中,管理工作要以未来以及当前的环境变化趋势作为决策的基础,这就使企业管理者们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现如今注重自有品牌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企业家要想正确地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只有提高自己产品的附加值才能使企业走向成功。

4.在进行战略选择时企业家重视营销终端大于科技研发,同时国内缺少创新的环境。国内现在做产品的企业家都很浮躁,只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和利润。他们重视营销终端大于对产品本身质量和品质的研究,一件产品卖不卖的出去关键靠的是广告的宣传和大量的促销活动,而对于产品本身的质量是能省就省。

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缺少创新的环境。战略的选择应考虑企业内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自有的优势,在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提下制定企业目前的发展战略,而目前我们这种重视营销终端不重视产品本身的做法只顾了眼前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自己产品或者品牌的长远发展。

5.企业不顾发展战略盲目多元化。企业成功以后大多走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企业家在公司发展稳定后冲分利用闲置资金发展多元化市场,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来有选择性的进行投资,以此来获取更大的利润,更好的支持支柱产业的发展。但是有的企业家盲目追求上市,利用上市后的融资去投资各种领域的不同企业,完全不按照企业的战略规划走,而是按照个人志愿,企业最终会因为投资失败而面临一系列的风险。

三、解决方案

对中国制造业来说,现在这个阶段,就像鲤鱼跳龙门,风险和机遇总是并存的,如果跳过去了,就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摆脱低价竞争的尴尬,掌握国际市场的主动权,汇率、成本这些问题,也就再难不倒中国企业,现在,不少企业在重重压力下开始了各种尝试,寻找中国制造的出路。

1.降低成本。通过企业间的兼并与联合,以提高领先地位。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在任何一个环节上都是最优的,一般只有在几个环节上具有突出的优势,因此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可以使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最优,使得例如包装、库存、物流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成本降低。

2.提高对于科研创新的重视,塑造中国的优秀品牌。中国制造现在面对的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的优秀品牌。尽管我国企业的科研投入一直在增加,但是还是远远不及国外的企业。科研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不能只关注成本和生产量,要注重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同时加大企业的科研投入。吸引优秀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由贴牌生产到自创品牌生产的转变。

3.重视人才的培养。无论是科研还是创新都需要高科技的人才,只有培养或吸引了足够的人才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科研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中国制造业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注重现有员工能力素质的提高同时注重引进外部人才。

4.政府政策。在中国,内外资企业享受不同的政策待遇,使得国内的企业急功近利,过分追逐优惠政策而不是潜心研究经营和技术的进步。同时,国家也没有对自有品牌和贴牌生产进行政策上的区分,式的自有品牌竞争力下降。不同的产业实行不同的政策,对于自主品牌积极实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增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在资金和科技上可以引进国外的技术,积极吸引外资。

参考文献:

[1]朱华欣.中国制造业的定位和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3).

[2]陈利祥.思考中国制造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亚太华商的使命与挑战[J].时代汽车,2008,(8).

[3]姬振天.工资成本上升对中国制造业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

[4]兰芹芹.FDI对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2.

[5]李鹏飞.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作者简介:王腾飞(1990—),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制造业战略成本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战略
战略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