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4-07-28李茜倩
李茜倩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此变得更加重要。做为 数学教师的我们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本文浅谈了我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六点体会,让我 们了解到数学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它能激发学生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数学兴趣是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剂 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学习;学习兴趣;思维 ;激发;小学生
兴趣是孩子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数学课以激活小学生思维,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来引领学生全员参与、激情投入,使小学生在愉悦、宽松、和谐的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因此,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 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这就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 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激发学生兴趣这一点上,浅谈几点体会:
一、抓好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我们在讲第四册“小时、分、秒、的认识”时,可以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然后再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二、发挥图示、教具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 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 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 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时,可以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它们的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 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 “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些部份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三、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過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 。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索,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让学生 通过摆小捧深刻理解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及余数的实际含义。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 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 。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四、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 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 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 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 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叫做什么?乘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五、采取多种练习手段,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因此,学生经过近30分 钟的紧张学习之后,已经十分疲劳,注意力很不集中。要持续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就要设计趣味性、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强的练习内容,重新点燃学生的练习 热情与兴趣。一堂好课要上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不要光采用单纯的说教形式。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估一估、猜一猜、拼一拼、摆一摆、玩一玩、找一找”等游戏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如在教学《猜数游戏》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 的意义,加深了对数的认识;在高年级教学中,我们可采取看谁解题解得快,看谁解法多,看谁编得又对又快(自编应用题)等办法,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