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2014-07-28李琴燕
李琴燕
学校的体育教学,不仅同其它文化课一样体育教学也是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不断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使其获得综合效益。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按照新课程标准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同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基本途径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掌握”三基”的基础上,更具体目标是完成国家统一的学校体育教学的新课程标准,其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而体育课却有各种类型的课,应根据各种类型课的特点与任务要求进行组织上课。具体衡量一堂课的质量,总的应从这次课的类型与具体课的任务考虑,而评定整个体育课的质量,却离不开学校体育课在整个学校体育中所占的地位作用这个大前提,因此确定学校体育课改革的方向,首先,就应明确学校体育课在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或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建立相适应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再具体深入研究学校体育课的上法。
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大。
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共同实现之,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于奏效。
如何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情绪,专心听讲解,看示范,认真参加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锻炼欲望。通过近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体会到体育课堂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来选择与搭配内容,所选择的内容应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兴趣。
其次,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例如:为了训练学生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我校体育教师结合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生理,心理特点并与生活中实际的走,跑,跳这些动作,设计了”参观动物园”这一教案,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教师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参观动物园”,一路上趟”小河”,过”高山”,走”独木桥”,爬”山洞”,此时学生兴致勃勃的进入到教师设置的各个游戏场地一一这里放了体操垫,呼啦圈,体操棒等各种运动器材,这时教师启发学生看了这些器材以后想说,动物园的动物们拿着这些器材会怎样玩耍呢 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拿起器材模仿动物玩耍的动作。此时,教学达到高潮,学生自由盡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各种器材模仿动物的跳,爬,跑,钻,走等各种动作,教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玩耍并给予纠正指导动作,鼓励模仿性强,反应灵敏,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学生们在虚幻情境的活动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身体各部分得到锻炼。
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引导,把开心还给了学生,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演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特别浓。
第三,我们不仅重视传统体育课结构的改变,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实践中我们结合”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互动”性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提炼出的一种专门针对体育教学的学习方式,其突出特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感知与感性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逐步的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与爱好。
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但一 味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这样,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矗能力同兴趣,爱好和习惯一样,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的,能力同兴趣,爱好,习惯虽有上述的共同点互相联系之外,但仍有严格的区别,而不能相互代替。
在学校,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使体育改革深入发展,良性循环,学生对参加学校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形成,是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综合表现,是奠定终生体育基础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首先应树立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要求和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兴趣和习惯。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 中国教育学刊 2000 02
[2]《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国教育学刊
[3]《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北京教育 2000 05
[4]《采取多种途径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北京教育 2000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