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活教材”让孩子“读活书”

2014-07-27夏玉桥

人民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成人化陈鹤琴儿童

夏玉桥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著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书。主编了《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活教育》等多种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类的辅导性刊物。他提出并倡导“活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

——陈鹤琴

陈鹤琴反对那种把孩子圈在室内死读书本的学前教育。他认为: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是死的,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直接的书,才是活的教材。为此,他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倡导把学前儿童放在周围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活教育”思想。

陈鹤琴有着强烈的“活教材”意识,因此,对于身边出现的“活教材”,他从不肯放过一个。

那还是1941年的事。一天,陈鹤琴与好友李寄僧正在聊天,忽然下起了大雨。很快,倾泻的山水把一段低洼的路面漫了。不多一会儿,李寄僧的两个孩子路过这里,被堵住了路。这是一对正在上幼稚园的孩子,他们看着已变成一条宽沟的路面,急得哭了起来。

这一切,全被不远处的陈鹤琴和李寄僧看在眼里。李寄僧急切地要上前帮他们,因为他认为这是两个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刻。李寄僧刚迈出前行的脚步,却被陈鹤琴拉住了,他们一起躲到树后去观察。

孩子们先是哭了一会儿,很快就平静了下来。他们擦干了眼泪,先是怔怔地待了一会儿,然后就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了。他们将两个书包放在一起,藏到路边的树洞里;随后脱下鞋子,挽起裤脚,准备涉水过路。这时,陈鹤琴才和李寄僧出来帮助他们。

同是一件事,陈鹤琴有着和别人不同的认识:别人看倾泻而下的山水挡住了孩子的路,而陈鹤琴却认为大自然在呈现出一页让孩子阅读的教材;别人认为那是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刻,而陈鹤琴却认为那正是孩子阅读教材增长智慧培养能力的时刻。

可不是吗?孩子们先是哭了一会儿,很快就平静了下来,这说明大自然教会了孩子遇事要镇静。他们先是怔怔地待了一会儿,之后决定涉水过路,这说明大自然教会了孩子遇事要予以准确地判断。可以看出,两个孩子从平日里过这段低洼路经验中,判断出这里的水并不深,完全可以涉水而过。他们藏起书包,脱下鞋子,挽起裤脚,说明大自然又教会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

陈鹤琴把大自然、大社会说成“是一本无字的书,活的书。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提出了要“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書,活读书,读书活”,其实是在从不同的方面解说了“活教材”在师生学习活动中的意义。

“活教材”的特征之一是强调学习内容的鲜活。陈鹤琴说:“对儿童的培养与成人不同,不能给他们成人化的东西,要适合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要做到儿童化。”就是说儿童学习的内容应该新鲜活泼有趣。学前儿童的学习对象不应该是灰色的书本,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大社会。学前儿童的学习任务不应该是识记书本条文的多少,而应该是在对自然社会的观察与体验中,大量地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活教材”的特征之二是注重学习方式的灵活。陈鹤琴强调“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如他开设的“科学活动”中,孩子可栽培植物,可饲养动物,可思索自然的秘密,可交流对环境的认识。一句话:学习方式应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活教材”的特征之三是把着力点放在对孩子创造力的激活上,这是最为根本的一条。陈鹤琴说:“我们不会教小孩,不知贻误了多少聪明的儿童,埋没了多少天才的儿童。没有合理的教育去教我们的小孩,没有把小孩的聪明与天才发展出来,这真是太可惜了。”“活教材”就是要把孩子置于一个个真实具体的场景中,让孩子生成自己的独特感受与体验,让孩子创造性地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难题。

“活教材”生发了“活教育”理论。“活教育”强调学前教育须“着重于室外的活动,着重于生活的经验,以实物做研究对象,以书籍作辅助参考”。这对当前一些无视学前儿童的特点,把学前教育小学化、幼儿教育成人化的人,无疑具有警示意义。

猜你喜欢

成人化陈鹤琴儿童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单元教育课程与陈鹤琴关系探析
幼儿舞蹈成人化教育之弊端及对策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少儿出版物过度成人化现象分析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
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