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区域高效节水灌溉经济效益分析
2014-07-27段鹏
段鹏
(河南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站,河南 郑州 450003)
豫北区域高效节水灌溉经济效益分析
段鹏
(河南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站,河南 郑州 450003)
随着气候暖干化和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豫北地区干旱气象频发,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通过节约用水,特别是灌溉用水的高效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豫北区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后的经济效益分析,探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投入产出效益,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投资提供依据。
豫北县域;高效节水灌溉;效益分析
1 概述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地处豫北平原区,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是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生长的最佳地理位置。受益人口1.7万人,人均收入8 526元,耕地面积4.94万亩。项目区农作物一年两熟制,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各作物规划种植比例为冬小麦70%,玉米70%,花生30%,复种指数1.7。农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为75%。农产品小麦单产达到580千克,玉米单产达到630千克,花生单产240千克。由于项目区地表水匮乏,农业灌溉依靠地下水,地下水超采严重,亟待通过农业灌溉用水的高效利用,实现节水增效、节水增粮、农民增收的目标。
项目区为纯井灌区,现有农田灌溉用机井395眼,其中出水量满足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使用的220眼,25眼机井需进行维修,其余150眼机井均因年久失修或地下水位下降处于报废状态。项目区机井井深50m左右,单井出水量40-42m3/h,地下水埋深9-15m,静水位15m,动水位25m。由于管理措施不健全、机井升级改造资金不能落实,缺乏必要的配套工程等,项目区内排涝设施斗、农沟桥多年来因受暴雨、洪水的影响,沟渠淤积严重,部分桥涵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不能通水补源和排涝,需拆除重建。
2 工程总体布局
项目区工程布局,以规模建设,集中联片,整体推进为原则,依据当地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工程建设布局、规模和形式,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主要建设内容及数量:①小型水源工程:新打机井180眼(井深50m),维修旧机井25眼,利用旧井220眼,配套机井 425眼(配套 200QJ40-32-5.5/2水泵 335台套,200QJ40-48-7.5/3水泵90台套,配套IC卡智能控制系统425套,建设井堡425座);建设低压输变电台区27个(配套S11-100KVA变压器27台套,新建4 500mm×3 300mm变压器房27座,铺设低压输电线路191.2 5 km)。②田间灌溉工程:埋设UPVC管道261.59 km,配置地面移动软管60.5 km。③排涝工程:疏浚3万亩以下斗沟3条,总长4 km;疏浚1万亩以下农沟12条,总长6 km;新重建生产桥37座(2m×5m:12座,1.5m×5m:25座)。主要工程量:土石方43.84万m3,砌石0.20万m3,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0.16万m3。
3 资金筹措与使用
3.1 资金筹措。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总投资3 579.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 485.00万元,省级财政投资1 455.0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291.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291.0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57.3万元。
3.2 资金使用。新打井180眼,投资222.04万元,全部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地埋管道261.59 km,投资1 079.25万元,全部使用中央财政资金;输变电线路191.25 km,投资652.32万元,使用省级财政资金344.58万元,市、县级财政资金各153.87万元;新建桥涵37座,投资81.63万元,全部使用省级财政资金;机井配套425眼,投资609.80万元,使用中央财政资金182.62万元,省级资金427.17万元;机井维修25眼,投资3.75万元,使用市、县级财政资金各1.875万元;节水灌溉(包括给水栓、镇墩等田间工程的施工,地面移动软管等配套设施购置和安装,)投资603.31万元,全部使用省级财政资金;疏浚沟渠10 km,投资45.00万元,全部使用群众自筹资金;低压配电台区27个,投资225.44万元,使用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各106.57万元,使用群众自筹资金12.3万元;工程标识牌16块,投资5.6万元,使用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各2.8万元;临时工程51.2万元,使用市级、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各25.6万元;其中施工临时交通费用24.5万元,施工临时用电2万元,施工临时房屋24.7万元,管理费78万元,从中央财政下达的专项资金中提取1%,省、市、县财政下达的小农水专项资金中提取3%,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另行筹措。其中勘察设计费34.9万元,使用中央及省级配套资金,监理费及其他管理费用43.1万元。
4 经济效益分析
4.1 增产效益。项目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5万亩,其中:发展低压管灌面积2.35万亩,发展半固定式喷灌面积0.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0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04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万亩。项目区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及其他农作物,复种指数1.7。
根据试验资料和实践经验,大田粮食作物在生育期正常灌溉,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后,小麦亩均增产70 kg,种植面积2.135万亩,玉米亩均增产75 kg,种植面积2.135万亩,按照现行市场价格,作物综合价格按2元/kg计。依照《水利经济计算规范》,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平均取0.4,则: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5.29万kg,年增产效益230.58万元。项目区内种植经济作物0.915万亩,经济作物亩均增产30 kg,按照现行市场价格,作物综合价格按5元/kg计。依照《水利经济计算规范》,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平均取0.4,年增产效益54.9万元。由上述计算可知,年增产总效益为230.58+54.9=285.48万元,项目区人口1.7万人,则项目区人均年增加收入167.93元。
4.2 节水效益。目前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约为0.6,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后,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5,按小麦、玉米豫北区净灌溉定额计算,小麦亩均年可节水50m3,玉米亩均节水30m3,花生亩均节水35m3,则项目区每年可节水203.65万m3,有效改善了地下水资源现状。按每提1m3水耗电0.3度,每度电0.75元,则每年可节省电费45.82万元。
4.3 节地效益。高效节水灌溉的节地效益主要是由于输水渠道等非农用耕地面积的减少而增加耕地所产生的效益。参照已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践经验,确定不同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下节地率为:低压管灌3%,喷灌3%。具体计算时,在不同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上所节约的土地,假定仍发展相应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并据此进行节地效益计算。项目实施后可增加土地面积为(2.35×3%+0.7×3%)×10 000=915亩,按亩均净产值2 000元计算,节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为183万元。
4.4 省工效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优点之一就是省工,据有关实验数据,实施低压管灌、喷灌工程后每亩每年可省2个工日,每个工日按30元计算,年可实现省工效益183万元。
5 国民经济评价
5.1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以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效益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表示。
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单位:万元
式中: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
B—年效益(万元);
C—年费用(万元);
n—经济计算期(年);
t—经济计算期各年的序号,基准年的序号为零。
5.2 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净现值以按社会折现率(is)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至计算期初的现值之和表示。
式中:EPNV—经济净现值(万元);
is—社会折现率8%;
5.3 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经济效益费用比以项目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之比表示。其表达式为:
经分析计算,本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9.22%,大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净现值ENPV=628.21万元,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1.13,大于1,说明该项目在国民经济评价上合理、可行。应当尽快兴建该工程,以适应该地区的工农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和发展需求。
6 结论
项目区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5万亩,其中:发展低压管灌2.35万亩,发展半固定式喷灌0.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0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01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万亩。项目实施后新增节水能力203.65万m3,新增供水能力149.76万m3,产生粮食增产效益115.29万kg,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54.9万元,节水效益45.82万元,节地效益183万元,省工效益183万元,项目区受益人口1.7万人,人均年增加收入167.93元。
建设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9.22%,高于8%的社会折现率指标;经济净现值ENPV为628.21万元,大于零;效益费用比EBCR为1.13,大于1。该项目在经济上可行。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SL72-2013.
[2]国家计委及建设部联合发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GB/T 50363-2006.
[4]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S274
A
1671-0037(2014)08-22-2
段鹏(1981-),男,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村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