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在堂识小(六)

2014-07-26杨未君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书画名家

杨未君

十二、莲花庵和伏庐

众所周知,莲花庵姚华和陈叔通交谊至深。陈叔通是伏庐陈汉第的弟弟。那么,姚华和陈汉第的关系如何呢?《姚华诗选》(邓见宽选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24页)有姚华诗一首。

自日本归,过武昌赠陈仲恕

丁未十月二十五日

两年不见陈夫子,世事浮云几变更。

短鬓相看应并老,疏灯似旧若为情。

愧无远志酬王粲,惟有穷途厄步兵。

渡海归来江汉狭,梅边姑问岁寒盟。

丁未年是1907年,自日本归,诗人学成归国。记与友人游,此诗虽中规中矩,实则胸怀远志,抱负宏大。陈仲恕(1874-1949),名汉第,字仲恕,号伏庐,杭州人。其父陈豪,其弟陈叔通(字敬弟)。伏庐长姚华两岁,敬弟与茫父同庚。汉第翰林出身,辛亥革命后历任国务院秘书长、清史馆编纂、金石学家,书画家学渊源。他和陈师曾曾同为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在北京30余年。晚年寓居上海,以收藏研究金石为乐,藏印享有盛名。藏印多归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书多归浙江大学。陈叔通与姚华留日同学于东京政法大学,交谊深挚,志同道合。汉第与姚华民初在京期间,政见一致,兴趣相投,交往甚密。

《弗堂词》(邓见宽校注,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7月,第15页)有《醉蓬莱》一阕,题为“为仲恕寿梁保三丈七十 谱圣求 癸丑”。由题目可知,这是姚茫父民国二年癸丑(1913)为友人陈仲恕代作的祝寿词,寿星为梁保三老人,寿辰为七十大寿。祝词采用宋代词人吕渭老(有《圣求词》一卷)《醉蓬莱》韵。梁保三为粤中宿儒,其子梁士诒为民国政要。词为:

正舞衣香满,风日清佳,梅边吹晓。酒近南山,任芳尊倾倒。履道坊中,联吟高会,算香山年少。再六十年,先生便是,洛中遗老。

似频罗,岁逢修禊,阅尽沧桑,几回歌笑。往事青云,变朱颜苍了。鲁国灵光,郑家书带,称经世人表。寿与名兼,家缘国庆,月圆花好。

姚词工稳典雅,历数历史上长寿而德高有学问的人,用以祝古稀老人长寿。陈仲恕翰林出身,自是文章高手,求姚华代作祝寿词,只能解释为:一、姚华文章更好,更擅长;二、陈姚关系好。这正像陈寅生为鲍康代笔一样,并不一定是鲍康不能书,不擅书,只能说是鲍康认为寅生的字更好。这种判断、赏识和代笔,也只有在好朋友和亲戚之间才会有。

观民国书画名家参与刻铜文房创作,得出的大致印象是:

1、亲笔书画铜作品是北京琉璃厂的名物,参与者多是在京书画名家。由于陈师曾和姚华的刻意倡导和积极参与,也由于陈师曾、姚华当时在京书画界的地位和影响,当时在京的大多数顶级书画名家都参与了这一美术实践活动。

2、吉金染翰的书画名家多数有留洋履历,大多是有留日的经历。

3、能认可并参与书画铜创作的,大多和陈师曾、姚华或同古堂张氏有一定的交情,是他们的好友、师长或学生。

这方伏庐画铜(图,《伏庐写竹墨盒》)可为上述论点的又一例证。

十三、“镇纸敲动仿圈”

齐如山《中国的科名》(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说:从前北方有一出戏,名曰《觅馆》,通称教学,演一秀才无馆受饿往各处觅馆等情节,秀才用一丑角,上场诗中有“有人成了馆,便是救命仙”等句,白云:“总未找到馆地,今日天气还好,我不免在大街之上,用镇纸敲动仿圈(从前写小楷,都用一铜质圈压纸,名曰仿圈,写仿压纸之圈也),或者有人来请,也未可知。”于是敲仿圈起唱,唱词曰:

买卖人吃的是香油白面,小炉匠在一旁锯碗锯盘。

惟有我读书人无事可干,一年年受饥饿好不惨然。

陈仲子三咽李螬食过半,孔夫子在陈国绝粮七天。

君子人固其穷小人斯滥,莫不是天丧予就在眼前。

原书编者注曰:1、战国齐人陈仲子以兄食禄万钟为不义,至楚:楚王欲以为相,不就;与妻逃去,为人灌园。一日饿至耳无闻,目无见,便去吃被蛴螬咬掉大半的李子,“三咽”而下,竟耳有闻,目有见。2、孔子去卫国路上被陈蔡大夫围困,断了炊粮,随从人员饿倒不起。子路生气地向老师发牢骚:“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是说小人穷则放滥为非,而君子固守其穷,操守其德。见《论语·卫灵公》。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画名家
吴忠兰作品欣赏
当代书画名家书丰子恺诗词选
书画名家作品欣赏
万玉祥简介
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欣赏
“2015春季—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陈碚作品选登
书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