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教语文
2014-07-26汪玮
高中生实在辛苦。每当监考看到他们压抑的脸庞,面对他们忧郁的眼睛,我的心就沉甸甸的。作为传承人文精神的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把课上得生动、灵活,让学生兴趣盎然,如沐春风地学习语文。
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我认为语文老师决不能仅做知识的传声筒,照本宣科地复制教材、教参上的条条框框,而是应该超越文本,率性自然,节外生枝,用自己独到的感悟、体验,在文本与现实生活中架起一座多彩的虹桥,这样我们就会收获不期而遇的美丽。
这学期刚开学我们学鲁迅先生的《祝福》,鲁迅的文章深刻、犀利,很多同学觉得佶屈聱牙。祥林嫂二度丧夫,再到鲁镇,不断地絮叨着阿毛的故事,她的悲哀经大家猎奇多次后,只值得唾弃、厌烦了,人们避瘟神似的躲着她。后来她到土地庙捐了门槛,自认为赎清了满身罪孽,祝福祭祖时她便坦然地去取酒杯,却还是遭到了四婶的大声呵斥:“你放着罢,祥林嫂!”第二天起床,她就眼睛深陷,头发花白,像个木刻人了。四婶的话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杀伤力呢?
问题一出,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伏案低头,唯恐点到自己。是啊,作为刚度完新年寒假,每天走亲访友,被众星捧月地宠爱着的独生子女们,确实存在着阅读理解的距离与障碍。我灵机一动,话锋一转,随手拿起讲桌上的油印资料,说:“今天的练习少了几份,常不交作业的几位同学就没有了。高义慧,李一航,你们上次作文就没有交,等会儿你们就闲着吧。”这是两个淘气、聪明、懂礼貌的学生,听到点自己的名字,刷地涨红了脸,气冲冲地站起来分辩。
我会心地笑了,说:“是啊,你们谁愿意接受不准做练习,把你晾在一边呢?今天的资料一张也不少,你们两位同学上次的作文都写得不错。我们只是设身处地理解一下祥林嫂所遭受的歧视、冷落的苦难,体会一下四婶话的分量。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认可,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也在所不辞,如果被排斥在集体之外,孤立于群体之中,人的精神、意志就会被彻底摧垮。”同学们被点悟、唤醒,教室的气氛也活跃了起来,然后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答案更是丰富多彩。在一种率性自然生成的教学氛围中,同学、老师一起与作者思想共振、共鸣,在共鸣和谐中感受名家、经典的魅力,获得心灵上的震撼与成长。
第二单元学唐诗,有一首是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此诗久负盛名,内容晦涩,主旨历来众说纷纭,尤其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迷离朦胧。连点几个同学起来赏析,都只是照着翻译读了一下,要他们结合自己的领悟自由发挥,都一脸茫然,不知所云了。学生困惑不解时,正是老师率性展开的最佳时机,此时老师切忌生搬硬套、掉书袋子。面对学生迷茫的眼神,我的灵感瞬间被点燃。马上就是清明节了,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亡故的老父亲,那天,父亲静静地躺在那里,我伸手牵他的衣袖,轻轻地摇他、叫他,他都一动不动。周围哭声一片,我一滴泪也没有。可十多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一次又一次地在我脑海里呈现,多少次他送我上学,陪我在灯下读书,笑容满面地接过我给的零花钱,每次想起总禁不住心潮起伏,泪水涟涟,可“当时”我置身于生离死别的重大变故中,却是“惘然”、懵懂、麻木的,以后遥远的时间,无限的空间冲淡了强烈的情感撞击,我在无数次的“追忆”中,品读着生命的珍贵、亲情的价值。
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教室里洋溢着激情与活力,大家走进作者营造的凄美、迷离的文学意境中,放声诵读和品味千古佳作。
这样的例子每天都发生着。随机应变,不拘一格,没有备案、预设,大胆地放飞学生飞翔的翅膀,努力达到率性自然的至高境界。
当然,率性不是天马行空地任意发挥,更不是海阔天空地胡乱解读。率性需要厚重的生活积累,诗意的语言功力,饱满的情绪体验,深入的文本探究。我们自己贴近生活设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我们也不必怜惜学生考场答题的艰辛,因为同学们平时都在轻松自如地学习,偶尔在紧张、严厉中考试,有张有弛,不正是青少年成长所必须经受的历练吗?
汪玮,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天门。责任编校:杨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