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节渗透德育的语文课

2014-07-26徐会玲陈丽肖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7期
关键词:梁启超课堂气氛爱国

徐会玲+陈丽肖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隶属的单元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本文通过记录一个动人精彩的演讲场景来表现梁启超先生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学者形象,内容似浅实深,语言风趣而饱含情感。但要想学生透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去体会先生的爱国爱民的个性情操却并不容易。

基于以上,我把这堂课教学重点设计为透过音容举止体会领悟人物的个性。围绕这一重点设计教学思路,突出主题。德育渗透目标设计为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的性格、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博学求知的品质。学生活动设计成细细品读,圈点筛选,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最后让学生表演性朗读,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情。采用如下图所示的教学思路落实以上目标及重点: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检查预习——落实基础

问题探究——品悟人物

拓展延伸——培养精神

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引发学生对梁启超的敬佩之情。导入语:“水木清华,菁菁校园,作为高等学府引无数学子竞折腰,这里是知识的殿堂,有博学的大师,有思想的盛宴,今天让我们走进清华,走近大师,聆听一次震撼心灵的演讲——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富有情感的导入把同学们带入情境,激发出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梁启超,学生们争相介绍,教师不失时机的补充了自己搜集到的梁启超先生的资料,和学生共同学习,得出先生是一代大家,成就卓著的结论,学生啧啧称叹。

问题探究的环节,根据新课程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抓住细节品读,学做旁注。教师先示范对启超先生讲演稿一节做了批注,并幻灯显示了先生的手稿,书法秀丽。同学们被感染了,拿起笔认真读着,思考探究加上旁注,展示成果。在交流中,同学们热情高涨,有给先生的表情加了注,有给梁先生的语言做了旁注;教师请学生读自己加旁注的语句,注意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学生们模仿先生说话的口气动作,惟妙惟肖,大家都乐起来,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学生体会了先生幽默、博学、谦逊而又自负、率真坦诚的个性,水到渠成的理解了作者对先生的高度评价“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为使学生对人物的个性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又提出:“同学们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内容和人物个性,对课文还有什么不理解的细节吗?”学生果不其然提出了这些疑难点,教师引导:《箜篌引》——一位狂夫的执着让人联想到“戊戌六君子”,想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清末的腐朽颓败,先生等爱国志士力挽狂澜,探寻救国之路;杜甫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讲至此于涕泗交流中张口大笑,盼国家早日强大,爱国之情跃然纸上!疑难一一破解,启超先生最为珍贵的一面——爱国救国热忱,强烈的责任感就被呈现出来了——晚年不问政治,专心学术,讲学育才,极为辛勤;捐募基金,兴办中国公学;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学府讲学。教师激动讲到先生有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学生们脸上写满景仰,目光中透出敬佩。

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进入拓展延伸环节,幻灯打出《少年中国说》片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同学们齐声朗诵,琅琅书声洪亮的从班里传出,回响在楼道、心中,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被激发了!

课堂小结时,教师用行书潇洒的板书了“大师风范,学子景仰”八个大字。下课了,同学们还沉浸在课堂气氛中走不出来,脸上洋溢着光彩,表情激动。这堂课内容丰满深刻,处处闪亮着鲜明的德育光芒:通过人物音容笑貌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进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深刻的主题;教师自身富于情感的授课态度,感染了学生,师生琴瑟共鸣,共谱激情!我想若干年后学生们还能记得这堂课,让我们做人做学问都受到启超先生的熏陶——严谨治学、热忱爱国、坦率做人。课堂是师生思维的共鸣,让我们在课堂之上高扬育人的风帆,强我中华之少年,强我中华!

徐会玲,陈丽肖,教师,现居河北石家庄。

猜你喜欢

梁启超课堂气氛爱国
梁启超中国通史撰述略考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梁启超的妇女观研究
知命与努力:作为“新民”的梁启超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