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和谐课堂 减轻课业负担

2014-07-26李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7期
关键词:布置课件课文

现如今的学生,享受到了国家提供的免费义务教育,学习环境有很大改善,但厌学情绪却日趋增长,究其原因,枯燥的教学方式,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丧失了学习动力,而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是解决此问题有效方法。本人从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入手作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

1.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备课。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低效的,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尤为重要。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整个的课堂设计,并对课堂作好必要的预设。其实,真正的备课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用自己的一生来准备每一节课,这样方能做到厚积而薄发,为实现高效课堂打好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教师要针对各年级段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提出预习要求,预习了,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更加高效,负担也就相应减轻了。如:我教《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时,学生通过预习,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课堂中识读生词和课文时,学生非常积极踊跃,个个声音响亮,自信十足。课堂上他们滔滔不绝的互相答辩,有声有色的朗读课文,分组表演课文,己经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指导者,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的求知欲也很强烈,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了兴趣,才会萌发创新意识,从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点拨和引导。

精致课堂,让课堂变得精彩精练:

①精彩的导入——高效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了疑问和期待,为实现课堂高效奠定基础。

②精讲精练——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力避以讲代思、以讲代练。在重点内容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在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形成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表达,及时反馈与调控,提高讲的针对性与练的有效性。

③精彩的学习过程——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高效课堂不仅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更加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

④精练的总结反思——高效课堂教学的升华。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能忘记语文教学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以外的手段的运用都只能是辅助手段。因此教师在设计或选用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四.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地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地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李明,教师,现居甘肃酒泉。

猜你喜欢

布置课件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