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品深读方可走进文本

2014-07-26徐庆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7期
关键词:功名利禄万古愁品析

在一些语文课堂上,“走进文本感知课文”和“品读语言”是截然分开的两块。很难想象,学生连具体的语言还没有好好品读过,如何让他们走进文本?

陈钟梁先生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语文教学的精髓就在于学生与文本语言有深入的对话,使本身只是符号的语言在学生的心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只有语言文字活了,我们的语文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将进酒》是李白的名篇,值得我们反复品读。

先来品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必有用”,一定会有机会施展自己的宏伟抱负。折射出了李白何等的自信!“还复来”,一定还会再来。只有李白才有如此的洒脱,失意之时,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思;只有李白有如此的才情和自信,心与形不为金钱所奴役,反而生发出“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壮语。

再读一遍,发现还有一层意思。“必有用”:一定会,但还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过是自我安慰。安慰自己不被重用是他人没有眼光。诗句隐含一种深深的无奈。这首诗写于诗人52岁时,距“赐金放还”已八年之久。对于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李白来说,远大的人生目标还远未实现,这是怀才不遇。

再来品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首先可以感受到的是纵情豪饮,及时行乐。但是,且慢,再品一品,“须”尽欢:应当尽情欢乐。“且”为乐:暂且欢乐。如果问欢乐与悲愁哪个才是李白的真心?那么,我们只能说,欢乐是暂时的,而忧愁是长久的。杜甫《不见》诗:“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古代一些不满现实的人也往往佯狂避世,象春秋时的接舆。李白即自命“我本楚狂人”,并常常吟诗纵酒,笑傲公侯,以狂放不羁的态度来抒发欲济世而不得的悲愤心情。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却不得不“佯狂”,这实在是一个大悲剧。“佯狂”虽能蒙蔽世人,然而杜甫却深深地理解和体谅李白的苦衷。

在“钟鼓馔玉不足贵”这句中,“不足”意为不值得,有着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与否定。而紧接着的“但愿长醉不复醒”:“愿”,愿望、希望,但实际上做不到。李白的潇洒,只在一时之快,愁来难销,惟有暂时忘却。

末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以“万古”形容“愁”,联系诗篇发端的两组排比长句,“天上来”是空间范畴的夸张,“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一去不回。联系“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句来理解,诗人援引古人饮酒情形,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借以渲泄自己心中的不平。古来圣贤“皆”寂寞,历朝历代代都有这样的怀才不遇的悲愁,说明这些人都被当权者冷落,不受重用。时光如黄河之水奔腾不回是万古愁,“朝如青丝暮成雪”表达的人生易老,是万古愁,古来圣贤“皆寂寞”的宿命也是万古愁。万古愁不一而足,但人生如许多的不如意,是万古以来人都要面对的无奈,都可为“万古愁”作注吧。看来有理想有才能的人,在追求理想想要施展抱负的时候,在现实当中碰了壁,都会有这种愁,这就使愁有了更加深广的内涵。

由以上的文字品析可以看出,李白虽然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悲凉,但却不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壮。虽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纵情,却也不失“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无奈与悲愤。乍看之下,作者饮酒朵颐好不痛快,这种潇洒的日子圣贤是无福消受的,细细品来,之中的酸涩深入骨髓。豪放不羁的表面下,是对这个时代的无奈与叹息。李白对于入世与出世一直很犹豫,因为时代的关系,他应该也渴望过着贵族的生活,然而他终究不愿依附权贵,致使潦倒一生,只能借酒销愁,发出“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感叹。“天生我材必有用”固然是诗人最率性最本真的表达,然而,李白真的已经到了如此淡泊功名利禄的地步吗?没有。李白是彷徨的犹豫的,他不断在此岸和彼岸间游走。内心的苦闷与挣扎,让作者的人生跌宕起伏。

朱自清说:“文字就是思想。”通过咬文嚼字,我们从诗中读出了一个矛盾的李白,一方面,他有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理想,因此他蔑视权贵,鄙弃功名利禄;另一方面,他想受朝廷重用,实现大济苍生的社会理想。李白游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内心的痛苦化为表面的狂放,外在的狂放掩饰不了他内心的悲愤。伟大的痛苦与挣扎成就了伟大的作品。

徐庆华,教师,现居山东巨野。

猜你喜欢

功名利禄万古愁品析
不做“尘世马牛”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越王楼夜听琴记
冬日读易安词有感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万里河山万古愁
知足赋
品析人物语言,感受美好情感——《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