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夏除湿话饮食

2014-07-25王淼

科学养生 2014年7期
关键词:利水渗湿长夏辛味

王淼

饮食时,我们尝的五味与自己的五脏有关,“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碱味入肾”,意思是酸味的食物对肝有益,苦味的食物对心有益,甘味的食物对脾有益,辛味的食物对肺有益,碱味的食物对肾有益。

当我们将这食物中的五味吃进肚子时,食物各自的特性自然发挥作用,可以达到安养五脏,补益气血,强健体魄的功效。

《黄帝内经》,这部汉代流传下来的古籍里记载着,五音、五方、四时、四季有密切相关且对应于天地间循环往复的季节。其中,最特别的是在四季当中的“长夏”,也就是处暑及白露这两个节气。

脾主运化,主中土,也主五气当中的湿,相对应的季节也就是长夏。偏偏脾这个脏器恶湿,而脾湿会带来许多的症状,例如肥胖、水肿、腹泻便溏、胃口不佳、腹胀、打嗝等等。因此,我们在脾对应的季节“长夏”中,实行身体的除湿计划更有加乘作用。

许多人会在长夏时明显感到身体特别的湿重,感觉懒洋洋的。因此,我们在长夏宜多运动,以及补充去湿气的食物和饮品,以去除体内湿气。通常利水渗湿的食材中,我们最常使用的是玉米须和薏仁,但这两种食材属性偏凉,多食容易造成体虚体寒,因此可以多利用中医气行则血行的道理,多食有补气效果的食物,以帮助体内排出湿气。

长夏对应脏器为脾,其色为黄。处暑、白露正为暑湿的时节,因此我们在长夏时,宜多食多饮健脾和胃、利水渗湿的饮品和食物。而一日之间从日生至日落,如同一年四季变化般的循环,下午排水气趋湿热,适宜茶饮(配方以黄芪、红茶二种),可使人通体舒畅。

黄芪素有“诸药之长”之称,常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而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强壮心脏功能,还可利尿、消除水肿,对于长夏时去脾湿热有一定成效。两种成分的茶饮具有增强新陈代谢、促进细胞代谢的功能,还可预防感冒。

长夏时节的食养生,要领大致不脱离“当季、易取得、好烹煮”的原则。吃当季食物很重要,不需刻意寻找昂贵的远地食材。多吃白色食品如白木耳、莲子、莲藕、菱角、百合、梨子、柚子、山药、菇菌类等,能取得最大的食补功效。避免用油炸,也不要搭配辛辣的上火食物。养生的方法如果弄得复杂,就难以持久;如果简单易作,就能不知不觉养成习惯。使用日常材料、按单纯的方法去烹调,才能建立起“食养生”的规律。编辑/谭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利水渗湿长夏辛味
长夏护脾胃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论治淋证的用药规律研究
秋分
——以“收”为主 多酸少辛
长夏宜养脾
基于分级用药理论的沈氏女科利水渗湿药应用分析*
长夏需防暑湿侵
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谢
猪苓的利水渗湿作用及其药理活性研究
夏吃辛 养肺金
探析利水渗湿药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